迭部林区油松林蛀干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

2022-12-03 08:01:43黄旭东张文宇丁全定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油松林松材天牛

刘 刚,黄旭东,张文宇,丁全定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46

为了有效促进迭部林区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油松作为乡土树种成为该区域生态修复的造林先锋树种。近年来,迭部林区油松林受蛀干害虫危害逐渐加重,危害面积逐年增大,对以油松为主要优势种的生态群落稳定造成严重威胁。蛀干害虫由于其幼虫蛀食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从而导致植物水分、养分传递受到影响,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同时因其隐蔽性强、成虫期长、传播速度快、寄主植物多及自然控制能力弱等特点,对油松林健康生长造成重大威胁。因此,掌握油松林蛀干害虫的发生与危害,做好蛀干害虫的防治对于保护油松林意义重大。本文对迭部林区油松林主要蛀干害虫种类及危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综合防治对策方案。

1 油松蛀干害虫的危害特点

油松在生长过程中往往会遭到虫类危害,其中以蛀干害虫危害最大。迭部林区油松林蛀干害虫主要有云杉花墨天牛、褐梗天牛、小灰长角天牛、脊鞘幽天牛、小蠹类等,蛀干昆虫生活史较长,且幼虫期生活在油松树干中,其隐蔽性强,取食寄主的干部韧皮组织及髓部组织,会形成横向或纵向的坑道,切断树体内水分和养分供应,导致树叶枯黄凋落、树木枯死,危害程度较轻的油松会出现树皮脱落的情况[1],严重的会导致树木死亡。

自1982年我国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松材线虫病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发生最严重、最危险的重大林业病害。云杉花墨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墨天牛属,其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成虫以树枝皮层为食,严重影响林木生长。近年来,云杉花墨天牛被确定为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其传播的松材线虫病严重威胁到我国针叶树种林业生态安全;褐梗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幽天牛亚科梗天牛属,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褐梗天牛可能是松材线虫潜在的媒介昆虫,目前采用的防治方式并不能完全阻止褐梗天牛羽化飞出。小灰长角天牛属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属于松科植物蛀干害虫之一,同时可以携带并传播松材线虫。

2 油松林发生蛀干害虫的主要原因

2.1 自然环境影响

迭部林区地处秦岭西延岷山、迭山山系之间的高山峡谷之中,属非典型性大陆性气候,干湿季分明,季风气候特点突出,土壤贫瘠植物普遍养分水分缺乏。油松生长过程中易发生枯萎现象,同时,地力退化明显,生态破坏严重等都会加剧蛀干虫害的传播[2]。

2.2 树种单一

迭部林区人工造林主要以油松和云杉为主,造林品种单一,食物链匮乏,一种生物的受损或死亡,容易影响食物链的其他生物数量的骤变,致使病虫害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由于过度追求生态效益大密度种植,没有其他树木缓冲,给蛀干害虫提供充足食料,导致其传播速度快,从而引发大面积虫灾。

2.3 检疫不到位

油松树检疫过程中,蛀干害虫为重要对象。由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采用CLIMEX模型、地理信息采用(GIS)系统、CARP模型等方法[3]。在检疫实际操作中由于技术人员未能按照标准检疫程序来采伐木材、选择苗木,导致蛀干虫无法被检疫到,从而使蛀干害虫繁衍传播,对油松林造成危害。因此,相关检疫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植物检疫要求,加强疫区样本检疫标准,从而减少蛀干害虫因检疫造成林业经济损失。

2.4 综合防治措施不到位

同一地区因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因达不到预期效果加施药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破坏天敌的抑制作用。盲目用药还会导致害虫失去天敌,从而失去控制。因此蛀干害虫防治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主,关注防护问题。

2.5 气候原因

病虫害的生存与繁衍与气候有密切关系。气候的变化可影响病虫害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到种群数量的增减,导致病虫害问题也会随着气候条件而发生间歇性变动。随着气候的变化,各种病菌引发的虫害也会发生改变,气候的变化会引发蛀干害虫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不仅原有的蛀干害虫影响更加严重,影响范围、危害性都会加强,导致治理更加困难,有时还会产生新的虫害。蛀干害虫在气候的影响下还会产生变异或是衍生出的变种,对松林造成更严重的危害。使得原本无害的虫类也会对松林造成危害,蛀干害的种类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干旱、少雨、高温、高湿时会导致林木抵抗力低,害虫侵袭,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3 防治油松林蛀干害虫的策略

3.1 做好检疫工作

为了防治油松林蛀干害虫的发生,检疫工作十分重要。落实严格的检疫制度可对危险性害虫做到有效抑制。对苗木、种条、幼树、原木、木材实行检疫,一旦发现含有蛀干害虫的卵槽、入侵孔、羽化孔和活虫体,立刻查封销毁,同时严格把控调运、包装、运输等环节,严禁带有活虫的木材流入市场。

3.2 加强营林措施

选择油松林生长的适生区进行造林,同时避免单纯树种形成大面积人工林。采用混交方式进行种植可采用块状、带状隔离带来对树种进行混交,以自然地势或以抗性树种林带作为隔离个体,阻止蛀干害虫的扩散。

营林抚育管护中应定时清除树干多余枝叶,保持树干光滑,改善林地通风性、透光性,增强树势,以阻止成虫产卵。在幼虫孵化期改变其孵化条件,降低初孵幼虫孵化率,如光肩星天牛产卵期进行施肥浇水,加快树木生长,可使虫卵和初孵幼虫大量死亡。同时,对虫害木、枯立木、濒死木、被压木、衰弱木、风折木及风倒水等集中焚烧处理,减少产卵和幼虫对树木造成危害。

构建监控组织机构,通过显微镜和分子鉴定对所有死亡的松树进行检查,检测其内是否含有松材线虫,精准定位疫木,了解疫木数量与疫情边界的变化。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发出预报,将虫害控制在初发期[5]。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针对性较弱,在预防蛀干害虫方面较弱,一般在发生大量虫害时使用。针对害虫的不同虫态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幼虫期多采用虫孔注药后堵塞进行熏蒸处理,注洞、堵孔法同样可防治已蛀入木质部的大幼虫。相关研究表明:在清理虫口内的粪便和木屑后,采用虫孔注药的方法对蛀干害虫进行毒杀的防治效果可达90%[6],但该方法对植株高大的油松蛀干害虫防治时效果有限。

蛀干害虫成虫期一般采用整体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喷涂树木枝干,可对尚未进入木质部的幼龄幼虫防效显著,针对幼龄幼虫期防治采用150倍液的12%倍硫磷、10倍液的4%聚乙烯醇和2 000倍液的2.5%溴氰菊酯3种化学药剂配合使用,可有效幼龄幼虫,林间植株死亡减退率可达到100%[7];采用150倍液的40%乐果乳油、150倍液的90%敌百虫晶体加入少量煤油、食盐或醋喷涂枝干可有效防治韧皮下危害尚未进入木质部的幼龄幼虫[8];针对成虫采用400倍液的2.5%澳氰菊酯乳油进行药棉塞孔防治云斑白条天牛,药效可达100%;对危害根部的狭胸桔天牛、曲牙上天牛等,可在各受害株灌1 000倍液的50%敌敌畏乳油和1 000倍液的40%乐果乳油混合液;根据成虫的习性羽化期向主树冠或枝干喷常用药剂的500~1 000倍液;在蛀干害虫成虫活动高峰期,可采用500倍液的10%氯氰菊酯微胶囊水悬剂或1 000倍液的40%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毒杀成虫。

使用化学技术防治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养护人员要注意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9],对防治效果实时跟踪,针对具体变化调整剂量。

3.4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具有简单方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利用各种机械设备或工具对害虫进行防治。鞘翅目的蛀干害虫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射线对害虫进行不育处理。有研究发现:对天牛进行辐射不育处理,可在不影响其与正常天牛的交配的情况下有效抑制其繁殖能力,从根源上减少虫口数量[10];鳞翅目蛀干害虫主要采用灯光诱杀法,木蠹蛾等鳞翅目蛀干害虫利用其趋光性使用高压汞灯诱杀效果显著[11];松墨天牛成虫可采用饵木诱杀法,利用无价值的松树为饵树,注入百草枯,乙烯利或氯苯磷来刺激松脂分泌,引诱松墨天牛成虫在饵树产卵,而后将饵树剥皮集中焚烧可有效防治松墨天牛[12];对双条杉天牛、云斑白条天牛、桃红颈天牛可采用干基涂白或缠草绳防治,幼虫孵化初期解下草绳集中烧毁。在林木上悬挂绿色黏虫板,处理剪除有虫树枝,销毁严重蛀干林木,减少虫源。对小面积林地和幼龄林进行人工击卵方式杀死虫卵,当成虫大量出现时,可以人工捕捉,集中销毁。

3.5 生物防治

寄生蜂是蛀干害虫防治中生物防治使用中最为广泛的害虫,不论害虫属于哪个虫期都可以得到有效防治。长尾啮小蜂在蛀干害虫卵期的防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年可完成2~3代,成蜂在可进行多次繁殖,且雌蜂在繁殖当天就可产卵。雌蜂会在树干上探索寻找蛀干害虫的刻槽,找到寄主后会在体内进行产卵。肿腿蜂可有效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期和蛹期,可通过中心点放蜂,让其四散搜寻到寄主进行寄生,对云斑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星天牛、双条杉天牛等天牛的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花绒寄甲针对光肩星天牛天敌之一,可人工投放花绒寄甲成虫,也可投放花绒寄甲卵卡,根据危害严重度决定投放密度。

人工招引啄木鸟,啄木鸟在蛀干害虫成虫防治中有较好的效果。啄木鸟是光肩星天牛的捕食性天敌之一,能够捕食光肩星天牛幼虫。尤其在冬季食物匮乏时,可悬挂心腐木作为巢木对啄木鸟进行人工招引。病原微生物防治,使用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3种真菌按照不同情况采用菌液喷干法、菌液塞孔法、菌粉撤干法、菌膏涂干法、菌膏涂孔法进行防治,可使天牛幼虫感染并死亡,死亡率可达70%[13]。

3.6 建立有效的预警监测机制

蛀干害虫因其幼虫生活隐蔽而容易暴发成灾,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十分重要[1]。在油松林核心地带和以往发生过蛀干害虫区域建立蛀干害虫监测预报点,采用安置黑光灯和木蠹蛾性诱捕器监测小线角木蠹蛾、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设置柏木段诱木法监测双条杉天牛;小蠹诱捕器监测柏肤小蠹和纵坑切梢小蠹;使用绿板监测白蜡窄吉丁。

建立定期巡查系统,每2个月对油松林巡查1次,排查树木树干是否有产卵刻槽、排粪孔、侵入孔和羽化孔,树干周围是否有虫屑,林木生长是否正常等,对疑似蛀干害虫危害植物进行标记定位,由相关林业专家进行确认。

4 结束语

蛀干害虫由于其隐蔽性而较难被发现,一旦发生症状,林木已濒临死亡,同时,蛀干害虫已大面积扩散,短期内无法有效控制。同时由于蛀干害虫种类繁多,防治方法不一,因此合理应用蛀干害虫防治方法,使林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健康成长,全面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是防治蛀干害虫的关键。

猜你喜欢
油松林松材天牛
天牛到底有多牛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绿色中国(2019年13期)2019-11-26 07:11:02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北方油松林病虫害预防及措施研究
世界家苑(2018年9期)2018-09-18 07:34:38
建平县规模型油松林近自然化抚育改造技术探究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6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6
城市绿化中不同位置油松林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林气候区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