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璐,张皓凯
1.辽宁理工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2.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 朝阳 122000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也结合实际情况,落实了人造林建设,将其纳入我国发展决策中,每年都建设了大面积的人工林,扩大了林地面积,也满足了生态环境的修复。然而,在营造林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大量的人造林建设给整体林业结构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降低了森林资源自身的抵抗力,甚至导致很多树木存在发育不良和病虫害的问题。除此之外,当前的林业资源贸易量增长,给各类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出现了非常多的新型病虫害,也导致了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因此,加大对生态环境中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对推进林业工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森林资源中,生物基因非常丰富,相比于其他的系统而言,无论是空间还是营养结构,整个生态系统具备的复杂性都非常高,而且在生态系统的应用中,森林资源的生产率利用率也非常高,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工程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能力相对较高,这也导致了森林资源中存在大量的病虫害。为了满足森林生态建设要求,需要落实科学的病虫害防治,主要目的是减轻病虫害问题给林业生态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森林资源应用与管理过程中,在前期落实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蔓延,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大规模出现,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发展。此外,落实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确保森林资源中树木存活率的提升。
森林资源的开发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进步,森林系统具备着非常强的经济效益和功能效益,只有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才能够彰显其价值[1]。通过相关调查发现,世界各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不合理,将会导致一定数量物种的灭绝,而很多消亡的物种中包含着有益物种,这些有益物种的消亡将不利于森林资源保护,也会给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在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需要确保林业资源具备较强的多样化特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创造更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落实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降低病虫害给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带来的威胁,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环境保护的要求,还能够大幅度提升林农的经济收益。因此,在森林系统中需要满足生物的多样化,结合病虫害出现情况,加大对其天敌的投入,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生态平衡。
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的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问题相对严重,针对很多出现的新型病虫害种类无法落实及时的防治与处理,为我国的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带来了困扰。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如果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新型病虫害,很有可能导致森林资源利用率的下降,而为了满足病虫害防治要求,需要科学地选择防治人员[2]。目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无法落实科学的抵御方式,如果一直采用以往传统型的防御方式,很有可能造成病虫害防治力度的下降。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无法做到病虫害防治力量的增强,在短时间之内无法有效处理病虫害问题,会影响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
通过相关资料调查发现,我国目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数量较少,而且很多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认识不足。再加上相关部门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力度较小,导致很多区域内设置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大部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不属于专职人员,缺少防治工作中配备的先进仪器与技术,无法落实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缺少资金投入将会导致设备与技术引进不足,难以发挥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优势,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基础设施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能够满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快速开展,也能够落实合理的森林资源保护,减轻病虫害给森林资源应用带来的困扰。此外,实际工作中缺乏重视程度或在工作中存在失误,都会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失[3]。
首先,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我国相关部门并未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认知,在未设置合理预警机制的基础之上,便开展了病虫害防治工作,这一情况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不够彻底,也未及时在病虫害发生之前进行有效预防。
其次,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我国缺少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设置的检测人员、监测点以及看守人员数量不足,无法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蔓延,导致病虫害治理难度的增加,预警机制的缺失将导致病虫害在蔓延初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在病虫害暴发阶段进行治理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而且也会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成本的增加。
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病虫害防治领域也研究出了更多的先进技术,但是在实际的防治工作方面,很多先进技术并未投入使用。第一,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利用有机物的喷洒或其他的化学农药治理方式,消灭病虫害,这一情况会导致病虫害自身的抗药性增加,采用的化学治理方法其治理效果会逐渐下降,导致病虫害蔓延。第二,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大量的农药残留将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无法满足病虫害的治理要求,而且还会因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而威胁森林内部的其他生物,甚至会引起土壤环境和水体环境的污染[4]。最后,在农药残留经土壤、水分、食物进入人体时,还将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大部分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依靠工作人员完成,比如,在利用药物防治病虫害时,需要工作人员掌握合理的药剂使用量并搭配科学的使用方法,确保药剂量达标、浓度达标、应用范围达标等。为了满足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求,对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相对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定期开展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建立病虫害防治工作小组,在培训之前有针对性地选拔,确保工作人员在基本业务能力与素养方面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要求落实科学的培训内容,确保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准确地落实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积极应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面临的突发状况。此外,在工作人员完成考核时,还需要进行评估与绩效考核,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与奖惩机制的融合,让工作人员对其工作加以重视,在防治工作中结合国家制定的管理办法,针对性地调整番外,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5]。
林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面的资金投入,落实合理的防治办法,减轻病虫害给林业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满足对森林资源的分析与了解,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比如,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落实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的分析,结合当前的森林病虫害状况,优化与调整病虫害防治方案,适当改善林业结构,促进森林资源成活率的提升,大幅度降低病虫害出现的几率。通过工作人员对森林病虫害的不断重视,为我国的森林资源建设提供支持,满足林业生态建设要求。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我国的森林资源可以分成自然林和人造林2种,在自然林的应用过程中,整体分布不够均匀,需要利用人造林满足森林资源的建设要求。在人造林的建设过程中,需结合当地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落实合理的种植密度,确保单株树木有正常的生长空间,达到规定的营养量,满足树木根系的合理发育。为了提升树木成活率,需要在人造林建设过程中落实合理的间伐机制,确保树木在生长中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后期落实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结合当地的林业状况,采用恰当的防治办法,增强树木自身的防病能力。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营造林建设过程中,我国还未进行相关技术与规范的统一,一些地区仍然使用单一品种,再加上很多工作人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造成了林业建设完成之后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林业维护与管理。因此,在实际的营造林过程中,需要结合树木种植要求,加强对种植密度的研究,适宜的种植密度既能加快林业植物的生长速度,又能大幅度降低病虫害的出现几率,准确落实我国林业工程中的生态环保理念。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防治方法种类较多,其中包含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不同的防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防治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结合病虫害种类选取科学的防治方法,既达到防治病虫害的要求,又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威胁。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由于涉及的树木种类较多,很多树木自身的抵御能力较差,而且在人造林过程中,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也会让树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导致病虫害的蔓延。
因此,在林业工程中,需要采用科学措施促进树木种植的多样化,利用混交林增加森林的树木种类,保障森林资源具备较强的病虫害防治能力。此外,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力度,构建良好的食物链,满足生态平衡。比如,在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以建立无公害抚育机制,工作人员及时做好相应的清理工作,满足对病枝的修剪,加大巡视力度,在病虫害初期进行防治,打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预防工作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种类的了解,制定科学的巡视机制。在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落实合理的巡视记录,根据历史资料分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类型,降低病虫害的出现几率,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展情况,提前落实科学的防治方法。此外,林业资源管理部门还需要深入分析病虫害的类型,有效解决病虫害给森林资源带来的困扰。建立网格化的管理体系,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林业资源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控,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病虫害的相关信息进行检测与分析,针对存在的病虫害类型进行跟踪管理,及时遏制出现的病虫害,防止病虫害蔓延。森林资源具备一定的病虫害修复能力,但在出现严重的虫害时会导致修复能力下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给森林资源造成的威胁。
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引入天敌昆虫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同时在天敌昆虫的引入过程中,需要在适当的区域进行投放,避免在任意位置投放造成反效果,实现防治效果的最大化。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通过投放天敌昆虫,能够实现对病虫害问题的有效处理。天敌引入之后具备较强的自然规律,符合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生物防治要求,在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根据出现的病虫害类型及其数量等适当的投放天敌昆虫数量,大幅度降低存在的病虫害密度,利用昆虫数量的合理性消灭虫害。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赤眼蜂、啮小蜂是经常引入的天敌昆虫,通过这些天敌昆虫的引入,能够满足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要求,消除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威胁。此外,在天敌昆虫的引用中,需要结合病虫害类型进行科学的分析,满足天敌昆虫引入的合理性,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于其他行业的病虫害防治而言,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较大,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开展相应的培训与考核,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此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入充足的资金,满足先进技术与设备的投入,同时研究更多的先进技术类型,以达到防治目标,推进我国林业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