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益评价*
——基于AHP-PCE模型

2022-12-02 04:58慕哲哲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项目区分值耕地

慕哲哲

(1.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市,710021;2.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市,710075;3.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市,710021)

0 引言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后备资源相对匮乏是我国耕地资源的典型特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为了保护耕地资源,保证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农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多数是以完成建设目标为主,工程质量较低,资金使用缺少管护,新增耕地未能达标[1-2]。为了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健康持续推进,使土地综合整治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研究和分析项目实施前后存在的问题,剖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关键之处,为后续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并指明方向[3-4]。

为此,我国学者就土地综合整治的发展历程、概念内涵,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夏方舟等梳理和总结了我国近40年国土综合整治的演进与变化,提出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内涵是以提高国土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国土资源永续利用、改善生态景观环境为主要目的[5]。程传胜[6]结合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施工情况,采用适宜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前后质量评价。吴家龙等[7]以广东省为例,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采用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了涵盖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土地综合调查评估指标体系。梁敏[8]从社会结构、人口素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构建了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体系,以此来判断项目实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范业婷等[9]通过解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特征并揭示其助推乡村重构的机理,采用案例分析法,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践需立足乡村重构的现实需求。丁继辉等[10]从生产、生活、生态的角度出发,提出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在评价方法上,我国学者大多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综合评价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刘姝驿等[11]利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26个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效益评价。潘珍妮等[12]通过建立模糊物元模型,进而评价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程文仕等[13]借助RAGA-PPC模型对甘肃省庆阳市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总的来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多集中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单项评价,也不乏对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的评价。然而,将景观效益作为一个评价层面,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相融合,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目前生态文明的宏观背景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景观建设也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以法库县龙家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4个层面构建符合地区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提升空间,研究结果能够为类似土地整治项目开展提供思路和方向,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位于法库县东部柏家沟镇,建设地点在龙家村(123°32′42″E~123°36′50″E,42°30′21″N~42°35′20″N)。项目区位于低丘平原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为110 m。项目区现状耕地为1 293.35 hm2、园地为4.12 hm2、林地为73.11 hm2、其它草地为14.35 hm2。项目区总面积为1 563.22 hm2,建设规模为1 329.74 hm2。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结题报告、项目预算书、土地利用现状图、《法库县统计年鉴》和《法库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

2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方法

2.1 研究思路

首先,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总面积、项目投资、新增耕地面积等基础数据。其次,分析和整理已有学者对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研究成果,确定本研究中使用层析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2.2 研究方法

2.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

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尽可能全面的涵盖耕地作用的各个方面,既应体现经济效益,又能反映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改善程度。同时,评价指标的选取需考虑系统性、典型性以及可量化的原则[14-16]。在参考王栋[17]、刘永利[18]、周婷[19]、徐玲玲[20]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本研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4个方面分别选取人均年纯收入变化率、路网密度变化率、防护林网面积变化率、田块平整度指数等14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Tab.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weight of the implementation benefit of the comprehensive land improvement project

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首先,建立“目标层—准则层”以及“准则层—指标层”两级判矩阵。其次,通过标准化处理、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根的求解、一致性偏离度(CR)的检验等数学计算。最后,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和组合权重[21-23],测算模型如下,计算结果详见表1。

判断矩阵模型

(1)

式中:aij——要素i与要素j重要性比较结果。

一致性检验模型

(2)

(3)

(4)

式中:CI——一致性指标,CI=0,有完全的一致性;CI接近于0,有满意的一致性;CI越大,不一致越严重;

λ——判断矩阵特征根;

n——阶数;

RI——随机一致性指标,当n=14时,查表可知RI=1.59;

CR——检验系数,一般认为CR<0.1,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2.2.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1) 各评价因子隶属度矩阵构建。根据统计整理的基础数据,利用CAD、ArcGIS和Excel软件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特尔斐法与模糊统计法,邀请专家教授对各个评价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24-27],详见表2。

表2 各评价因子隶属度Tab. 2 Membership degree of each evaluation factor

2) 模型构建及等级划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即对某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分不同的层级分别进行模型构建,其评价过程由下而上逐级进行。根据范业婷[9]、丁继辉[10]、敖佳[24]等学者对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确定本研究土地整治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模型。

Bi=Ri×Vi=[r11,r12,…,r1n]×

(5)

式中:Bi——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效益评价结果矩阵;

Ri——各评价指标权重集矩阵;

Vi——各评价指标隶属度矩阵;

r1n——各评价指标相对权重;

vmn——各评价指标隶属度。

为了使计算结果具有可比性,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将各准则层计算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结合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方法,引入学生成绩评定标准,进一步计算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效益分值及综合效益分值[28-30]。即优秀(Q≥85)、良好(70≤Q<85)、合格(60≤Q<70)和不合格(Q<60)。

Qi=Bi×T=Bi×[100,85,70,60]T

(6)

式中:Qi——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效益测算分值,及综合分值;

T——学生成绩评定标准函数矩阵。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评价结果分值测算

依据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测算模型(5)和模型(6),分别测算研究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综合效益分值,其测算结果详见表3。

表3各效益指标测算结果Tab. 3 Calculation results of benefit indicators

3.2 评价结果分析

经济效益评价过程中选取人均年纯收入变化率、项目区总产值变化率和新增耕地率3个指标。根据测算结果及各评价因子隶属度矩阵分析得知,经济效益评价结果V1占17.34%,V2占42.16%,V3占32.66%,V4占7.84%。结合最大隶属原则,确定经济效益整体评价等级为良好(70≤Q1<85)。说明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值均有所提升,经济效益较为显著,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项目区整体新增耕地较少,主要是因为本项目工程侧重耕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提升。

社会效益评价过程中选取路网密度变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率、居民满意度和灌排设施变化率4个指标。根据测算结果及各评价因子隶属度矩阵分析得知,社会效益评价结果V1占37.98%,V2占36.55%,V3占18.25%,V4占7.22%。结合最大隶属原则,确定社会效益整体评价等级为优秀(Q2≥85)。说明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社会效益显著,道路、灌排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耕地质量有所提升,居民对项目区建设较为满意。

生态效益评价过程中选取防护林网面积变化率、人均绿地面积变化率、耕地灌溉保证率指数和土地垦殖率4个指标。根据测算结果及各评价因子隶属度矩阵分析得知,生态效益评价结果V1占22.85%,V2占43.62%,V3占20.78%,V4占12.75%。结合最大隶属原则,确定生态效益整体评价等级为良好(70≤Q3<85)。说明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对生态建设和保护较为重视,通过增加防护林网面积、绿地面积及抽水、截水、蓄水等设施,防止耕地受到风蚀、水蚀等影响,保证耕地灌溉,提升耕地产能,保护生态环境。

景观效益评价过程中选取田块平整度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数变化率和景观丰富度指数变化率3个指标。根据测算结果及各评价因子隶属度矩阵分析得知,景观效益评价结果V1占22.89%,V2占23.86%,V3占42.89%,V4占10.36%。结合最大隶属原则,确定景观效益整体评价等级为良好(70≤Q4<85)。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说明,通过田、水、路、林、渠等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区整体景观效益增加,耕地利用由“零散”逐渐变为“集中连片”,田块规整度提高,有利于耕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通过综合计算得知,项目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V1占23.37%,V2占39.93%,V3占27.70%,V4占9.00%。结合最大隶属原则,确定综合效益整体评价等级为良好(70≤Q<85)。总的来说,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农业产值,项目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有所提升。但,横向比较可以得出,社会效益评价分值最高,景观效益、经济效益评价分值较低,各效益之间发展不平衡。这也说明,该项目区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在后期“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项目中,注重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的有机统一,确保各效益之间平衡发展。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从4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因子构建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益评价体系,基于AHP-PCE评价模型测算了研究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分值,并划分了评价等级,得到以下结论。

1) 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中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层面指标效益分值表现为“一优三良”,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分值为82.10,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中,经济效益分值为80.74,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社会效益分值为86.15,综合评价等级为优秀;生态效益分值为82.12,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景观效益分值为79.41,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

2) 项目区整体经济效益提升,人均年纯收入较建设前提升46.30%,项目区总产值较建设前提升20.04%,新增耕地率达到0.03%。项目区整体社会效益提升,居民满意度较建设前提升96.80%、灌排设施较建设前提升75.6%,农业生产便捷程度提高,居民满意度增加。项目区整体生态效益提升,耕地灌溉保证率和土地垦殖率变化明显,较建设前分别提升75.60%和97.30%。项目区景观水平进一步优化。通过工程建设,田块更为集中、规整,景观破碎度降低,丰富度指数提升,景观效益显著。

3) 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均有所提升,但较建设前相比,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不明显,各效益间发展不平衡,与项目预期建设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4.2 讨论

土地综合整治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是评定土地整治目标实施程度的有效方法,其评价指标的选取是保证研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入手,建立了符合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大尺度范围内应根据项目所在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取代表性指标,因地制宜建立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我国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正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全面的、科学的、完整的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框架理论及指标体系是我们目前研究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项目区分值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牤牛河人工湖工程项目区水资源论证分析
耕地时节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