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四川省岳池县普安镇卫生院,四川 广安 638300)
分娩是妇女人生中重要的特殊时期,其中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水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妇女自身和新生儿的健康[1]。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精神综合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产后抑郁发病率逐年上升,调查研究发现,10%-15%的女性会出现产后抑郁症[2-3],50%-80%的女性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绪,因此针对产妇出现抑郁的情绪,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护理。乡镇卫生院往往面临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护理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使产妇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具难度[4]。本研究基于乡镇卫生院的条件,以收治的36例产妇为对象,探索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抑郁产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2018年9月-2021年9月乡镇卫生院收治的36例具有产后抑郁症状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观察组。其中常规组18例,年龄范围20-35岁,平均年龄(25.18±2.26)岁,产次1-3次,平均产次(1.55±0.45)次;观察组18例,年龄范围21-37岁,平均年龄(25.22±2.15)岁,产次1-3次,平均产次(1.76±0.38)次。将两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方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施加精细化护理模式,护理包括:①健康宣教:为产妇讲解产后保健护理(如伤口护理、身体清洁、功能锻炼和生活禁忌等)知识和母乳喂养的方式与技巧;②情绪护理:开导产妇(尤其是初次生产的产妇),留意产妇的情绪变化,开展病房产妇生产经验交流活动,减少其不良情绪的产生;③疼痛护理:及时了解产妇的疼痛部位,满足产妇诉求,采取如看视频、聊天、玩游戏等多样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改善其疼痛状况。
1.3 观察指标 运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做初级保健筛查,再联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与护理后一个月的EPDS评分与HAMD评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数据资料,检验定量数据通过t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EPDS和HAMD评分,观察组护理后EPDS评分(7.65±1.21)和HAMD评分(14.62±1.81)均低于常规组的(9.23±1.44)、(18.76±2.13),差异显著(P<0.05)。
产妇抑郁作为产妇常见的精神障碍症,其致病因素较多且复杂,不仅与产妇个人因素(如怀孕意愿、产前焦虑、睡眠质量等)相关,还与家庭因素(如家庭收入、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具有较大关系[5-8]。采用适当的护理方式可有效缓解产妇抑郁的状态,在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同时,改善产妇的生活状态[9-12]。本文结合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条件(卫生条件、产妇条件和护理人员条件等),采用精细化护理方式,探索精细化护理对抑郁产妇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接受精细化护理后,产妇的EPDS和HAMD评分皆低于常规护理,从数据上表明精细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抑制产妇抑郁,有助于产妇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