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 许 露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推出了批量性重大改革政策举措[1],明确提出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学业证书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学历证书是指学生所取得的专业毕业证书,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原来职业教育执行的是双证书制度,即学生在毕业时须同时取得一张毕业证书和一张专业技能证书。而《方案》提出的学业证书制度则是鼓励学生在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取得更多的不同类型及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2]。然而,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实施“1+X”证书制度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现有专业课程课时相对饱满,“X”的内容很难叠加进去,此外,现有课程体系多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更多以专业就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为需求,难以支撑学生职业能力的多方向发展,导致“X”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作用很难发挥[3]。基于以上两点考虑,要施行“1+X”证书制度,就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在原来的双证书制度下,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是以就业岗位为出发点进行考虑,更多考虑的是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从双证书制度到“1+X”证书制度,不是形的变化,也不是量的变化,而是职业教育证书制度的升级。新时代的技术发展带来了岗位需求的变化,往往一个岗位综合多种技能的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倒逼职业教育要顺应形势,在学历证书基础上,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种类,更细化的职业技能等级[4],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X”证书的获得,以适应越来越复合的就业市场需求。
要实施好“1+X”证书制度,就需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内容,需要围绕“X”证书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现有课程体系中的已有课程进行重新梳理,将“X”证书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将技能等级标准中对应的知识技能点融入专业课程当中,将“X”证书培训融入专业教学过程当中,将“X”证书技能考核与专业课程考核相等效,依据职业核心素养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构建书证衔接融通的课程体系[5]。
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积极推行“1+X”证书试点工作,寻找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契合点,将“X”证书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构建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探索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6]。原有的双证书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是单一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向的是同一类型的标准化职业岗位。而“1+X”证书制度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多元化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面向的是若干类型的职业岗位。通过“X”的引入,能够将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融合,以新思维解决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下的疑难问题,顺应当下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岗位的复合型变化。
培养目标的转变带来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将“1+X”证书制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便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7]。将“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拆分成若干职业技能项目模块,再将每个技能项目模块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对照融合,调整优化原有课程内容架构,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将原来的单一化技能培养向多元化复合型技能培养迁移,确保书证融通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能够同时满足“1”和“X”的要求[8]。
以某职业学院为例,该学院于2020年获得“1+X”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试点,并决定在通信技术专业进行考证试点。原有通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通信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需求来构建的,而传感网应用开发更多侧重单片机的应用与调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发。为了能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考证基础,能很好地应对传感网应用开发考证,就必须将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既要满足通信技术专业学历证书的要求,满足通信专业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也要兼顾传感网应用开发的职业要求,实现培养复合型的技能人才目标。
就传感网应用开发“X”证书而言,从用人单位对物联网岗位要求出发,采集了大量物联网岗位如研发助理、部品开发、品质管理、产品测试、技术支持等相关数据,将从事编码实现、功能验证、系统调试等工作岗位内容进行分解,提炼出比较关键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列出各个工作任务中所需的知识技能点,找出其与相关课程内容知识技能点的对应关系,进而将课程进行重构整合[9]。
在课程重构实践中,围绕传感网应用开发考证,将原课程体系中的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无线传感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等专业课程和“X”等级证书的传感网应用开发技能融合。依据高职教育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围绕职业技能,将技能等级标准中的内容拆分成数据采集、STM32应用开发、有线/无线组网通信三个项目模块,对照相关专业课程,找出各自融入的知识技能点,再将课程内容重新梳理,重构课程项目模块,形成基础知识、技能提高、综合拓展的阶梯形课程框架,设置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通信、传感网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课程重构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1+X”传感网应用开发的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通过课程重构,针对原来课程体系进行课程调整,对所涉课程内容及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与“X”证书进行衔接,主要培养知识与技能。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针对“X”证书考证开设综合实训,分项目模块进行强化训练,完成综合技能培养。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设置
通过整合“X”证书考证内容和课程内容,形成了“X”证书岗位模块课程包有效地将岗、课、证三者融合在一起,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在人次培养过程中,根据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针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机;针对实践技能,则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本领;针对综合技能,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作为教学模块,并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进行综合应用,同时让学生明白知识应用的背景及如何做的问题,在反复实践中吸收和掌握综合职业技能。
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对知识技能吸收程度。“X”证书中的技能对知识的复合型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去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此,该学院派出了3名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企业开展的“1+X”传感网引用开发认证讲师培训,获得认证讲师资格。在教学过程中,3位教师分别承担不同项目模块的训练,分别采用教学示范、操作演练、试错练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协作进行综合项目训练。
通过课程实践,2021年该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三年级30名学生参加了中级传感网应用开发“X”证书考核,考核通过率达70%,远高于全国51.5%的通过率。最终这些学生近一半顺利转本,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其余学生也顺利就业。实践证明,构建基于“1+X”证书岗位模块的课程包,实施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培养目标从单一化同类型技术技能人才向多元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变。
本文基于“1+X”证书制度对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与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进行了课程体系重构,将“X”证书内容和专业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进一步深化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有益探索,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