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图书馆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对2001—2021年相关文献的梳理

2022-12-02 08:21王亚茹蔡立彬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2期
关键词:农民图书馆农村

王亚茹 蔡立彬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引言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已得到明显提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应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乡村文化振兴越来越占据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曾强调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和文化振兴在内的全面的系统性的振兴,这是我国乡村振兴方向性的重要指引。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利民工程就是乡村文化振兴,村民依靠村图书馆可以自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业余生活,同时,基层政府也可利用农村图书馆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因此,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农村图书馆的发展程度,对近年来(2001—2021年)有关农村图书馆研究的国内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了解近年来国内关于农村图书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趋势,预计达到2个研究目的:总结出近年来农村图书馆的研究方法和规律;找到目前研究的漏洞和不足,找到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文献主要通过知网检索获得,来源于与农村图书馆有关的核心期刊,搜索方式是通过关键词搜索并限定发表时间为2001—2021年,搜索词为“农村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乡村振兴与图书馆”,共获取6490篇文献。由于文献数量太多,无法全部阅读整理,亦是为了节约时间,即选取了相对集中的文献所在期刊进行阅读整理,于是将该部分文献的期刊来源限定为《农业图书情报学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杂志》《图书馆》《新世纪图书馆》《中国出版》《农业经济》《智慧中国》,经过筛选步骤,最终获得26篇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从文献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来看,26篇文献已然包括了6490篇的主要内容,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

图1 2001—2021年农村图书馆相关文献数量变化图

如图1所示,通过近年来农村图书馆有关文献数量来看,发现2001—2010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2010—2021年则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学者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更倾向于研究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如何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另外,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制约因素也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从研究地域范围来看,学者更倾向于研究我国经济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而忽视较为落后的贫困地区。从研究方法来看,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多类型、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农村图书馆的有关方面。从整体上来看,学者的研究内容愈来愈丰富,研究的地域范围愈来愈广泛,研究方法愈来愈新颖,虽然文献数量上近10a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却明显提升。

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农村图书馆为村民提供文化服务,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类图书,与其他类型的农村文化事业相比,农村图书馆具备实体经营的功能,是一种与农户联系相对紧密、管理较为规范的文化表现形式,代表了农村文化事业的较高实现形式,因此对农村图书馆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国内有关农村图书馆的综述类论文太少,导致对现有的热点内容、所用方法以及主要学者的观点都没有一个系统的整理。因此,本文对国内最近20a的国内农村图书馆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论文后续各节按研究领域展开,并指出通过文献研究所发现的不足以及未来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1 关于农村图书馆本质的研究

农村图书馆是什么,这是研究农村图书馆首先要解决的理论性问题。因此,在较早时期国内学者通过多个方面对农村图书馆等进行解释。金燕等[1]认为农村图书馆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社会进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需求。奚淼等[2]则从图书馆的职能角度分析,认同图书馆的主要作用包括储存人类文明结晶、启蒙人类智慧、教育人类等。如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城市图书馆的小型版本,是村一级的基层图书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被赋予了城市图书馆拥有的所有职能。农村图书馆的定位,就是推动农村的图书馆事业,使农民有自主的读书习惯和阅读意识,进而丰富农民较为枯燥的农闲生活。受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影响,农村图书馆强调自主服务,自主管理,同时亦具有很大公益性。在农村图书馆运作过程中,应该倾向于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为农民普及有用的作物常识,使其存在具有现实意义,同时确保图书馆可以长久存在,推动农村文化事业持续前进,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进而有作用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张会田[3]从我国学术界入手,发现有众多学者对县级、乡镇级、村级的图书馆的称呼不尽相同,如基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农村图书馆、乡镇图书馆、乡村图书馆、村级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对概念界定方面较为含混,农村图书馆是建造在农村区域范围的,且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图书馆,对于县级图书馆是否被涵盖在内,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说法。

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发现农村图书馆的概念范围较为广泛,对农村图书馆的概念学术界目前无统一的限定和描述,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农村图书馆的称谓包括以下几种:农村图书室、乡镇图书室、乡村图书室、村级图书室和乡村社区图书室等。简而言之便是指建在农村地域,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单个或多个屋舍。

2 关于农村图书馆治理结构的研究

合适恰当的治理结构是农村图书馆运行的基本条件,同时亦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最主要动因。于是,农村图书馆的内部治理结构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

2.1 农村图书馆治理现状

农村图书馆治理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位农民都可以享受到相对平等开放的图书馆服务。有众多学者在文中提到,目前农村图书馆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着诸多缺陷。

2.1.1 图书借阅方面

马竹英等[4]通过研究发现,不少图书在借阅乃至管理方面都缺乏经验,缺乏一整套标准的管理制度与准则。常常会出现多种问题,如书籍摆放不整齐、借阅登记不及时、图书馆开放时间不固定等,这样一来,图书被随意丢弃的情况极易发生,书本丢失惨重就变成了农村图书馆最难解决的桎梏。除此之外,村民们互相都十分熟悉,左邻右舍借书看时,管理人员无法实施收押金的借阅方法规范登记,结果就会造成很多村民借书后无意不归还,一些受欢迎的好书、实用书有借无还,村民便成了借书不还的“雅贼”。

2.1.2 资金管理方面

罗安琪等[5]认为,农村图书馆主要存在着资金缺乏保障,获取渠道单一化的问题。唐丹丹等[6]则发现,我国农村图书馆面临“内卷化”困境,表现为虽然国家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借阅服务、基础设施方面的矛盾也都得到了缓和,图书“供给侧”问题解决了,位于农民的“需求侧”的问题却仍然存在,农民群众普遍存在政策感知麻木、参与积极性低的消极心态,乡村文化振兴呈现出“无发展型增长”状况,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管理不善问题。

2.1.3 人员管理方面

张小莉[7]认为,农村图书馆存在人员供给不充足、缺乏有效人才供给、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使得农村图书馆在政策落地实施的进程中,一直呈现出杂乱无章、无能为力、日暮穷途的衰败景象。

2.2 治理结构的成因

2.2.1 农村地区法制观念的薄弱

孟蓓[8]在文中提到,新闻出版总署会和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文中提到将从2007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在政策上指引广大农民群众学法律、学知识、学技术、学政策,为改造农村迷信落后的社会风气提供助力。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农村地区法制观念缺失的重视。车俊美[9]等众多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图书馆的建设还比较落后,政府供给能力有限,我国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政府要从制定农村图书馆法律法规、探索农村图书馆建设新形式等方面加以改善,促进农村图书馆的发展。

2.2.2 场馆规模和基础设施简陋

我国现行的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标准表明,每一个农村图书馆在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图书应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10],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等出版物。有众多学者发现,在实际的运行中,部分较闭塞落后的地区,藏书量无法达到国家的最基本要求,多数存在藏书种类不全,副本量少的状况。如戴天才[11]提出,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图书馆的数量已经达50000余家,但是仍然广泛存在文献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的问题,由于相关部门没有对村民的图书需要进行全方面的分析调查,对村民的书籍需求理解不明确,捐赠的杂志、报刊普遍显现枯燥性,导致农民提不起阅读兴趣,另外,书籍不能够及时更新,也很大程度上拉低农民对图书的满意度。曹宇宏[12]认为,农村图书馆仍然面临基础设施简陋的问题,如纸质读物的印刷和分发成本过高阻碍了书屋资源及时更新,数字资源网站和电子阅读资源建设的缺乏,都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因素。张晖[13]提出,就目前的实际数据来看,农村图书馆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地方的图书馆落成后,因为场馆规模和基础设施简陋,使得运行的效果不好,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2.2.3 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主要包括开放程度低;供给机制不完善,书籍少而陈旧等。学者宋廷旺[14]发现,农村图书馆由于馆内的工作人员基本为兼职,工作时间较短,影响了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及开放程度。何国莲[15]同样认为,西部地区农家书屋普遍存在有书无读者、有屋无书籍、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无保证等现象。而王欢等[16]研究发现,农村图书馆普遍存在供给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存在着资金不足,书籍缺乏的问题。甚至有个别图书馆仅仅是用来应对上级检查的摆设,注重形式,如同虚设,农民群众没有参与热情,农民读书者更是廖廖无几。

综上所述,影响治理结构现状的主要成因包括农村地区法制观念的薄弱;场馆规模和基础设施简陋;开放程度低;供给机制不完善,书籍少而陈旧等。

3 农村图书馆发展成果研究

3.1 取得成果

由于我国政府对农村文化越来越重视,一系列国家政策也随之出台。2018年,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农村图书馆的发展也获得了巨大成就。牛振恒[17]从“农家书屋”视角入手,发现截至2007年,我国完成建设的“农家书屋”就达到2万个,截至2008年时,翻了2倍多,增加至5万个,建设速度令人惊叹。赵配影[18]从农业高校对农村图书馆的作用视角进行研究,发现我国有些农业高校直接和农村地区对接电子图书资源,这样一来既大幅度减少了开销,又为农民保障了图书供给。学校可以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将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给农民,让农民快速了解科研信息以及市场变动,学习新的农产品种植技术或种植高利润农产品,增加作物产出率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农民创造财富,以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另外,高校老师亦可以通过图书馆原有电子设备来开展线上教学,直接为农民提供帮助,推进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高俊杰[19]选择从总体发展情况入手,统计出全国各地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在2006年中宣部联合中央文明办共同帮助位于长征路线以及我国中西部的贫苦地区,建成一批有“万村书库工程”之称的农村图书馆。山西省政府用了5a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农村地区建立起图书室;四川省在2006年提出了“四川农村书社”建造工程,用了将近5a的时间建设出3000个农村图书馆;贵州省在“十一五”计划末时期,农村图书馆的总量达到了500个,且每个点配备1000册以上的图书和相应的置书架、书桌、凳子等;云南省给每个贫困村赠送图书8类共2090种2991册,以及DVD机等设备。由此可见,各省的农村图书馆的建设速度和规格值得称赞。与高俊杰相类似的学者,还有鲍晓艳等[20],其更为关注内蒙古地区图书馆的发展建设,通过走访调查60多个半农半牧、纯牧区发现,截至2013年,85%以上的“草原”图书馆的储书数量已经达到1200册,平均来看,蒙文书本量约占全部书本量的60%。

3.2 发展成果制约因素

即使已经取得了上述成就,我国的农村图书馆依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依然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如龚主杰[21]从内容建设、管理水平、读者接受程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10个因素。这10个因素分别是资金来源、民族地区“三农”出版物市场的发展水平、图书资料采购机制、管理模式、管理员素质、管理制度、监督与指导、舆论宣传、服务获取的便利性、服务水平。张晖[13]则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集体的经济能力有限,购书资金不足,书籍不易更新,很难做到持续吸引村民阅读;受电视、电脑等新兴媒体的影响,阻挠了农民阅读习惯的养成;各地的财政支持力度太小;农村图书馆建设形式老套,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村民而言缺乏吸引力。

4 农民阅读意愿研究

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就明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李露芳等[22]从公共经济学视角来看,农村图书馆的服务基本上都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同时这也是政府管理的最终目标。农村图书馆作为公共产品应充分尊重农村地区居民的需求意愿,影响农民阅读意愿的具体因素包括3点:图书馆发展程度,农民特征,图书馆服务水平。

4.1 图书馆发展程度

图书馆的含金量越高、设备投入越大、人力成本越高,农民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也就越强,可能就会有更多人选择进入农村图书馆。另外,图书的种类越丰富越贴近人们生活,农户进入图书馆的次数就越多。学者李露芳等[22]通过研究证实了农村图书馆的发展程度对农民的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4.2 农民个人特性

农民参与农村图书馆的意愿与农民本身所具有的个人特性有较大的相关性,如性别、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等,这些不同的特性都会引起农民对图书馆认知程度的差异,亦会引起参与意愿的不同。如周莉[23]的研究证明,农民参与农村图书馆的行为明显受到户主的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的制约;张楠等[24]以西部地区为例,发现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或具有干部身份的农民更倾向于进入农村图书馆;高俊书[25]通过对全国2860个县的调查,分析了如何使农民与农村图书馆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亦得出了相类似的结果。

4.3 图书馆服务水平

有众多研究统一认为,农村图书馆的高质量服务水平可以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且充足的文化生活,如胡晶莹[26]等学者皆在文中提到此点。代表图书馆服务水平高低的研究变量主要包括图书数量、图书种类、借阅次数、群众满意度等。这些研究结论一致表明,农民精神生活的改善,不仅是农村图书馆所追求的,同时也是农村图书馆持续发展所需要的。

5 综合述评及未来研究方向

对近年来有关农村图书馆研究的国内文献归纳整理后,发现学者对农村图书馆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农村图书馆的本质、农村图书馆治理结构、农村图书馆发展成果以及农民阅读意愿等几个研究领域。农村图书馆的本质是指建在农村地域,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一个或几个房屋。农村图书馆的治理结构包括图书馆的现状以及成因,治理现状包括图书借阅方面、资金管理方面、人员管理方面;成因则包括农村地区的法制观念薄弱、场地规模和基础设施简陋、开放程度低、供给机制不完善、书籍少而陈旧等。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图书馆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而发展成果的制约因素集中在资金来源、“三农”出版物市场的发展水平、图书馆资料采购机制、管理模式、管理员素质、管理制度、监督与指导、舆论宣传、服务获取的便利性、服务水平这10种因素。农民阅读意愿主要受到图书馆发展程度、农民个人特性、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影响。除此之外,亦发现了农村图书馆领域的研究趋势:学者们愈来愈重视农村图书馆带给农民的现实改变,从注重定义、功能方面的基础研究逐渐转变为问卷调查、模型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相较于之前,即使数量不增反减,质量却显著提高。对我国农村图书馆研究状况进行展望,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5.1 数字化建设问题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发展尤为不足,文化建设方面的数字化最为欠缺,特别是农村图书馆,很多只是简单摆上几排书架,并无电子版字书籍的储存。数字化建设是推进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推进数字化建设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5.2 图书馆与政府关系问题

随着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正一点点地改变乡村文化风貌,目前存在的明显问题是得不到基层农村政府的重视,基层官员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文化发展,如何兼顾经济与文化建设显得尤为困难,因此基层政府如何处理好图书馆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5.3 农民需求满足问题

城市中的图书馆,面积大,设备齐全,可以收集储存到足量的书籍满足市民阅读需要,但是对于面积小,缺乏设备的农村图书馆来说,则需要尽可能地满足农民需要选购书籍,通过何种方法收集采纳农民建议,并将建议转化为具体行动,成为推进农村图书馆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猜你喜欢
农民图书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图书馆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