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昌贵,孟宇竹,张旭伟,蔡花真,张雯雯
(1.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2.平顶山技师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时代历史起点的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之一[1]。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不少优秀研究成果。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大课题,其可自成系统但又繁杂多变,不仅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从实际中提炼更精华的理论,继而不断反复提升[2]。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既庞大又伟大的工程。当前,仍有不少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关于探索研究具体实施路径仍处于摸索前进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中,许多地区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推进,最终成为优秀乡村振兴战略的模范[3]。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省总体发展作出新的重要指示,提出了高瞻远瞩的新要求。为河南省做好包括“三农”问题等在内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发展思路,成为河南省今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实践遵循。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农业大省,解决“三农”问题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于平顶山市,历史文化悠久,是多个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在此交集并迸发出灿烂的光辉。郏县总面积737 km2,郏县人民政府驻龙山街道,辖2 街道8 镇5 乡,总人口64.86 万人,常住人口57.76 万人,城镇化率44.25%。2019 年10 月30 日,郏县被授予“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郏县在河南省委和平顶山市委的指导与支持下,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的基础上,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距离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很大差距。在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破除城乡差距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郏县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陈寨村位于郏县东北部冢头镇北3 km 处,该村在乡村建设中挖掘了孝道文化,并以此为重点,将陈寨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陈寨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村”“省级生态村”等。
前王庄村是乡村振兴的典型之一。从萝卜种植到简单代加工,再到成立合作公司,通过采取多种生产模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居住条件从高矮不一的房屋变为整齐划一的欧式别墅,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整洁村镇”“村村通工程”的落地,郏县377 个行政村的道路和村容村貌都有了质的提升,但仍有部分行政村仅有入村主干道,未实现户户通。有的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有的农田距离机井、供电设施较远,浇地不便。部分行政村的学校、村室、卫生室、村民活动场所条件简陋,仅能满足基本服务。与城镇相比,农村教育资源贫乏,教师较少,教学水平较低;医疗资源匮乏,部分卫生室条件简陋,存在乡医没有行医资格证的现象。
基层单位大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使部分涉及专业技术的工作开展困难,达不到相关要求。同时,部分基层单位超编严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急需人才却又没有编制岗位。郏县每年大概有2 000 人被高校录取,但回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少之又少,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
郏县农民技术培训少,培训效果不佳。农业、农村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待遇差。境内职业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少、教师少、资金少,难以发展壮大。多年来,人才呈净流出态势,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回县的本科生十分稀少,除了招考进的乡镇公务员,基本没有本科生愿意毕业后在农村就职。
部分基层干部弄虚作假,不踏实为农民做事,个别村干部优亲厚友,把低保、五保、贫困户、小额贷款等名额分配给亲友。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自身致富能力差,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队伍结构差,难以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大多干部作风“浮漂”,不能联系实际执行相关思想、观念、方针、政策,缺少求真务实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一是上访问题突出。集访、上访事件增多,尤其是近年来,因为土地、房屋、低保分配不公平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基层政权公信力。二是落实政策不易。在执行村庄建设规划执法时,群众不理解、不认同,加大了打击“双违”的困难程度。三是矛盾纠纷易发。在日常生活中,部分群众有浮躁心理,会因为地边、墙边等“鸡毛蒜皮”小事发生争执、产生矛盾,难以调解。四是治安环境差。农村地广人稀,使犯罪分子有机可趁,偷盗抢案时有发生。近年来,多个乡镇刑事案件、青少年犯罪呈上升态势。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具体工作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借鉴江浙地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经验做法。结合郏县历史文化、地域生态等,因村制宜,精准施策,让群众切实满意,全力推动郏县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基础设施是关键。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体会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好处,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大潮中。郏县在国家及地方财政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农村电、水、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极大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
郏县以新农村建设优秀社区为基础,选择一些前期建设基础较好、农民群众满意度较高的社区或农村,进一步扶持建设完善,建成高标准示范村。让农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农村社区带来的便利和幸福,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
在农村住房建设方面,郏县放手放权,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村委主导联建、农户自建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村落治理。为了优化乡村整体建造环境,县委、县政府需统一部署,在各乡镇集中开展农村违章建筑拆除治理攻坚战。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拆违建、通道路、拓空间、绘制美丽乡村新画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战略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是一项单一性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在掌握真实情况、摸清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订战略规划,逐步稳健实施。在设计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3 点。一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注重统筹布局。整体部署谋划,在区域内能同步推进的同步推进,不能同步推进的按照条件好坏,优先建设适合推进的乡村,做好其他村的前期工作,分层次推进,先试验一批,再继续推广。二是注重长远、健康、合理发展。随着城镇化率逐年提高,集镇区应提前谋划拉大镇区框架、合理布置交通网络、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在产业规划方面,要突出特色、长远规划,积极发展农村新业态,走个性化产业发展之路。三是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相关政策[4]。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实施适合郏县发展的合理措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发芽、壮大。在制订规划时应理清总体性规划和详细规划内容,区域性规划要主抓规划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依靠其主观能动性。只有牢牢依靠农民、紧紧围绕农民、积极发动农民,激发农民的强劲内生动力,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更具活力。一是强化农民对自身地位的认识,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作为地区战略执行的引导者,必须清楚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人和主要建设者,党政部门是协助服务者,需牢固树立为农民谋福利、为农村谋发展的思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征求广大农民意见,做到倾听群众呼声、满足群众期盼,要增强村民主体意识,提高农民社会地位。二是发挥农民主体能力。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人,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和具体实施创造者、美丽乡村谱写者。其一,要注重宣传引导。通过发放宣传单、开设讲座、电影下乡等方式,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坚决批驳读书无用论,进而深化农民对教育的认识,激发农民学习及带领全家学习的积极性。其二,要加强对农民的基础教育,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其三,开展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政府应在城镇、农村建立职业技术学校,多渠道、多方面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人才因素与“财”“地”等要素构成了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其中,人才因素是重中之重,因此在人才引进工作中要创造优良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留在基层。应结合实际,出台一系列保障基层人员待遇的强制性政策,提高基层待遇。应加强引导,破解培养难、管理难的问题,是有效解决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作风不实和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的突破口。应多渠道吸纳资金,促进乡村振兴快速发展。资金项目是乡村振兴的奠基石、助推剂,必须把资源向发展滞后的农村倾斜。郏县财政力量薄弱,自身供给不足,应充分利用外界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郏县发展较为滞后,发展速度比较慢,在农业方面,应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强科研院校合作,积极应用新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资源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让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减轻农民劳动负担。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合理调整各地农业种植结构,平衡供需关系,有效避免蔬菜水果滞销、菜贱伤农等问题,保障农民利益。
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任务体现在十九大提出的“二十字”总要求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以产业兴旺为核心,以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之基,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及重点发挥电商渠道作用[4]。郏县作为产粮大县,肩负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这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提。应积极落实国家发布的“双创”优惠政策,简化小额贴息贷款、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办理的程序,为农民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实施农业的绿色发展。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农业绿色发展“三不、两零、一全”的总体目标,即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
“村里脏,院里乱,进到屋里没法看”是郏县落后农村的普遍现象,打造生态宜居需尽快改善农村破败面貌,建设山美、水美、路美、人美、屋美五美农村。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资源,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热点问题,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乡村文明建设为导向,大力提升农村文明;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多方式维护乡村安全稳定。开展法治文化、法律知识进乡村活动,采用戏曲、漫画、俗语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村民进行法制宣传,逐步实现法律普及[5]。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钱包鼓、生活富。一是在转移就业上做文章。郏县积极采取政府引导、规范管理、中介合法的方式支持农民外出务工。由县政府出面与发达地区大型企业直接签订合同,让农民有安全稳定的渠道就业。二是在教育培训上做文章。郏县通过补贴资金方式为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积极传授农民技能的人给予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三是在民生保障上做文章。由政府出资,为群众购买商业保险,切实保障农民人身、财产安全。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促使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综合运用低保、大病医保等,切实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方面、全方位的振兴,涉及乡村发展的各个方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要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最重要的是把乡村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体系化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立足全局,聚焦关键,明确主攻方向,紧紧围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等重要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