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奔 李素馨
(九江职业大学 江西 九江 332000)
所有体育项目都以力量为根本,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技术动作,达到技术效果的根本保障。对运动员进行有效的力量锻炼,不仅是提高体育舞蹈水平的需要,更是对运动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所以,加强对高校体育舞蹈技术特征和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锻炼身体功能时,要增强神经的稳定性,增强肌肉的伸展能力,以及多形态的能量供应。在身体锻炼中,可以采用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力量控制锻炼;进行动态柔韧性锻炼;另外,针对各年龄段的运动员,也应该采取相应的分步进行身体锻炼。
在体育竞赛中,心理训练日益受到关注。体育舞蹈的心理训练要掌握运动员的运动知觉精确度,才能准确地感受到场上的各种变化。赛前和赛中的心理状况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很大的影响。要加强运动员的意志素质,这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竞技能力。自我调节、念动法、模拟练习法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体育舞蹈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使其在比赛中得到更好的表现。积极地扩展运动员的注意力控制力和想象能力,可以帮助运动员把训练结果转变为竞赛结果。
体育与艺术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体育舞蹈,审美意蕴丰富,艺术品位高。而在艺术表现方面,则多以配合音乐进行舞蹈练习,以提高身体表现力。
在进行体育舞蹈表演时,受试者要利用自身的肌肉来进行肢体的拉伸,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优秀的运动舞蹈技术是建立在练习者颈部、肩部、四肢、上体和胯部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身体的稳定性的控制,使其达到运动的标准动作姿态,体现出运动的美感和力量。在体育舞蹈训练和培训中,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的控制,以达到技术和美学的统一。
在运动舞蹈训练中,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缓冲运动是同步进行的,这种方法既可以使运动员的舞姿更加优美,又可以有效地保护运动员的关节和肌肉。由此可以看出,在体育舞蹈中,弹跳技术是体育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华尔兹和维也纳华尔兹的训练中,练习者的身体呈现出一种“抛物”和“螺旋”的动作。在进行“抛物”式的舞步时,脚部的运动要快速、灵活,通过腰部、踝、足等协调配合,自然地屈伸,达到一个优美的、灵活的动作。在做旋转运动时,由于运动员的身体会出现明显的扭动,因此,必须运用有效的肌肉控制原理,确保舞姿的正确和优美。同时,这也给练习者的回旋技术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利用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反作用力,将力量以极高的效率传导至臀部,并以腰部的有力推动来实现。这种技术是体育舞蹈中最重要的技术,是一名优秀的舞蹈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所以,抛物式、螺旋式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动作,它要求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肢体协调能力都很强。
运动舞蹈的韵律技术,一方面是指练习者利用胸、背、肩、臀等肌肉的运动特点,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手臂和上肢的韵律,间接地带动手臂的运动,使运动员的身体呈现出自然、优雅的美感。因此,要提高体育舞蹈的艺术效果,就必须加强对运动员胸部、背部、腰部、手臂等部位的锻炼,提高其艺术性和艺术性,从而提高体育舞蹈的技术水平。
力量素质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本要求,它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其运动水平和取得好成绩的根本保证。体育舞蹈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竞技体育项目,其身体素质是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运动员良好的力量素质,不仅可以减少运动伤害,而且可以延长运动员的寿命,可以使运动员在练习和竞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是一项重要的素质,而在不同的竞技项目中,其力量素质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体育舞蹈专业力量是竞技体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舞蹈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体育舞蹈项目的特点和体育舞蹈动作的强度要求,练习者必须具有出色的专业技术,以提高体育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使其在体育舞蹈的比赛中发挥出较好的技术和艺术表演的效果,从而提高体育舞蹈的兴趣和舞蹈水平。
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后,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和演变,现已形成了花样繁多、风格鲜明的舞蹈形态。随着体育舞蹈技术的发展,体育舞蹈技术的特点日益突出,体育舞蹈技术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体育舞蹈技术水平的基本要素。
根据运动员所要求的力量和技术特点,可以看出,运动员要想掌握高难度的技术,就必须要有高的力量、耐力、快速力量、对身体的控制力。体育舞蹈在美学上十分注重肢体的美感与动作的协调,因此,运动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体能发展能力。舞蹈者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肌肉的张力,这样既能确保舞者的身体协调,又能让舞者的身体协调一致,从而达到平衡,比如,跳舞的人在跳舞时的平衡。从表现形式来看,这种收缩的主要形式是动态等拉收缩,从而使舞蹈演员们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克服各种阻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体力和耐力都很强的原因。一个人的舞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尤其是臀部的剧烈晃动,更是如此,没有强大的力量和耐力作为后盾,根本不可能完成更高难度的动作。由于运动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所以想要获得好的效果,就要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了,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肌肉变大,从而影响到身体的美,所以,力量训练是最好的方法。
静态力量锻炼是体育舞蹈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运动负荷在30%-80%左右,而不是高强度的运动负荷。静态力量锻炼的次数与运动项目的数量呈显著的相关性。另外,在训练的时候,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能力、体育舞蹈的强度来进行锻炼;在进行静态力量锻炼时,应注意锻炼学员的身体柔韧度。由于体育舞蹈的技术特点,不能使用高负荷的运动,所以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在进行静态力量训练时,应采取等张收缩的方式。负荷强度一般取决于舞蹈演员的反复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舞蹈家在进行训练时,要考虑到身体各个部分的功能,以及身体各个部分的承载力,因此,要根据身体各部分的力量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舞蹈演员在进行静态力量训练时,要注重锻炼舞蹈演员的灵活性,尤其是当需要进行后仰和伸胸的时候,要保证胸椎的柔韧性。
速度和力量是体育舞蹈比赛和表演必不可少的基础力量,好的速度力量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表演能力。体育舞蹈是一种体育和舞蹈相结合的运动,它通过艺术形式的美学表达来提高速度和力量。高校体育舞蹈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参与运动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要提高高校体育舞蹈的训练效果,就必须加强对运动舞蹈的速度力量进行训练,提高其灵活性。舞蹈演员的速度力量训练,一般都是先进行超长收缩,然后是向心收缩。在训练中,它的作用也会很大。例如,牛仔舞蹈中的追逐步法,将其分为动力退让与动力抑制两个特定阶段,即离心收缩是前者,而后者则是后者。由于运动舞蹈项目的肌肉发力特性与其它田径运动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应采取克服自身重量的负重或中等负重进行快速力量训练。舞蹈演员在进行相应的训练时,一般都会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休息的时候可以进行放松训练,以保证下一次的训练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康复。
耐力素质是指运动员长期进行持续运动的综合指标,它反映了身体和肌肉的耐受性。通过跑步、登山、跳绳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体育舞蹈学员的耐力素质。然而,在进行耐力素质的训练时,应合理安排耐力素质的强度、次数、密度等。同时,将运动舞蹈的耐力素质和肌肉松弛运动相结合,提高运动的效果。
运动舞蹈中的相对强度是指运动员的身体重量所能产生的爆发力,与运动舞蹈中的静态运动能力训练不同,通常采用高强度的运动负荷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协调性。在运动员的重量改变很少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肌肉的协调性来提高相对强度。同时,降低体脂率也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让舞蹈演员练习侧卧或正面仰卧起坐,让舞蹈者练习腹部的力量,也可以通过负重转体、屈膝、俯卧双头跳等动作来锻炼自己的腰力;可以选择蝶泳、草地跑、蛙泳等。总之,舞蹈动作的训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舞蹈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训练方式。
要提高训练效果,必须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同时要掌握好动作动作,以增强表演和肌肉感受;在训练中要注意放松肌肉,掌握好调整功能;在完成训练后,尽量拉伸肌纤维。
(1)增加了大学生的生源基数,降低了他们的招生差距;在校期间,由于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和水平差异较小,因此,在学校开展的体育舞蹈动作技能训练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为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体育舞蹈运动的种类丰富、技术复杂、训练时间长,但它恰恰反映了体育舞蹈的艺术魅力和运动的魅力,促使人们对体育舞蹈技术的不断追求。具备一种适合于广大群众,却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胜任的职业特征。要想真正解决好教师短缺问题,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体育舞蹈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少年抓起。只要塔基稳固,就不会缺人。只要有更多的人从小学习,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出现。只有广泛的参与者才能早早地得到扎实系统的专业训练,整个社会的体育舞蹈水平才能提高。
体育舞蹈是一种从西方引入中国的运动,是一种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潮流的变化,其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育舞蹈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体育舞蹈动作技巧,能够熟练地掌握体育舞蹈动作的技术规范和训练方法。加强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建设,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体育舞蹈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训练,适时更新体育舞蹈技术,是当前高校体育舞蹈训练和改革的必然趋势。
当前,国内高素质的体育舞蹈师资仍处于稀缺状态,缺乏专业人才的竞争是导致“小课”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高素质的体育舞蹈人才的不断涌现,这个问题也将得到解决。为此,针对当前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实,提出了加强对其进行师资培训的途径,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提高体育舞蹈师资队伍素质,及时更新、提高体育舞蹈技能,以适应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新的训练模式,并积极参与到体育舞蹈训练中来。如果每个老师都定期出国深造,对学校的财政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请,增加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轮流委派老师参加进修学习,让外出进修的老师在回校后向其他老师传授训练知识,形成一种“教师进修”的模式。
为了扩大学校的师资力量,可以通过校外招聘、自主培训等途径,扩大学校的师资力量。如果有足够的资源,还可以在现有的国家体育舞蹈运动员中挑选。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外校聘请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员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优质师资资源,而且还能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训练工作,而且不会违背学校的人事制度和要求。比如,白云学院没有体育、舞蹈等专业,而学校的体育舞蹈老师则成立了学校的体育社团,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学校的主管部门还从地方上聘请了全国的体育舞蹈教练和现役的运动员来指导学校的体育舞蹈,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舞蹈人才资源,也可以发挥体育舞蹈教师的技术优势,还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来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因此,在体育和舞蹈方面,可以培养出一大批跨专业的学生。这样的运作方式,既能满足高校的用人需求,又能为外籍老师树立良好的口碑,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同时,强化自身的训练方法,在训练中注重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的体育舞蹈技术的高年级学生,并在学校里鼓励高年级同学主动引导低年级学员,让他们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场馆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教师选择、编排和指导体育舞蹈内容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由于场地条件有限,老师们对学员的要求越来越低,而没有舞蹈教室、舞蹈教室开放时间的限制,导致他们的体育舞蹈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为此,各有关方面要注意学校体育舞蹈器材设施短缺、使用紧张等问题,积极改进健身器材,适当延长或全部开放体育舞蹈教室,并加大投入,积极改造环境,以适应学生和老师的需求。
大学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参加校外体育舞蹈的学习并非没有益处,而课外活动的学习正好可以解决目前学校体育训练中存在的课时不足、训练水平低、场地设备有限、学习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大学生在课外参加体育舞蹈的活动中,可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促进和促进学校体育舞蹈的发展。由于学校课外体育舞蹈训练具有特殊性,因此,学校体育舞蹈学员的课外活动既可以作为学校的一种有效的补充,也可以作为某些学生提高竞技技术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保证在校期间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积极参加课外的体育、舞蹈等活动,并积极建议在假期中进行集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和自身的发展需求来进行学习。不管是提升一种舞蹈,还是普及10种舞蹈,又或者是提升舞蹈的编排、训练等相关技能,都是对学校的舞蹈训练的一种补充和升华。另外,学生们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财力,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就去报名,甚至会不惜一切代价聘请高级别的老师,在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样做,固然可以让舞蹈技术突飞猛进,但也会给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对其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提高体育舞蹈技术、竞技水平的同时,提高对体育舞蹈训练的品质分析,是提高高校体育舞蹈训练质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推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掌握其技术特点,创新其力量素质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