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俊
(德技师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8)
在2018年北京举行的2018数字体育全球峰会上公布了 《中国篮球产业白皮书》,白皮书中的数据直指篮球在中国已成为第一运动。数据显示(以2018年数据为说明),我国20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到25-35岁的成年人群体中,表示身边接触的人喜欢篮球项目最多的分别占比为52%与42%,在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中排在第一位。峰会现场公布的另一数据也直接体现了篮球在我国巨大的影响力,在不限年龄与地区的统计中,我国篮球核心球迷群体数量达到1.43亿人,有6亿以上的人对篮球运动有基本的认知。这些直接的数据都能够说明在某些方面,篮球已经成为了“我国第一大运动”,并且紧随其后的2019年中国男篮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将我国推动进入了篮球项目发展的大时代。在这样具备充足发展空间和发展优势的市场趋势与环境背景下,对于篮球专项训练的研究与普及成为了我国现代篮球事业急需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
训练实践发现,科学、合理的篮球训练不仅能够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也在智力开发、竞争与合作意识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篮球训练能够引导青少年积极、健康地成长,为青少年树立终身体育核心素养打好坚实的基础,实现素质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目前我国篮球训练水平参差不齐,急需在专业领域为相关的训练活动提供具有科学、合理的训练建议,改善在实际训练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效提高现代篮球专项训练的有效性,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良好篮球训练体系,重塑现代篮球训练氛围。
在现代运动训练学中,篮球项目属于典型的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竞技项目。在篮球的专项训练中,包括了专项体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专项战术训练等,可以理解为篮球专项训练是具有篮球项目典型特点的训练方式与内容。
篮球的专项体能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基本类同——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灵敏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协调素质训练,力量素质训练是在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者将体能训练命名为“strength and condition training”,直译为“力量和体能的训练”。美国篮球一直处于世界篮球水平的顶尖位置,在美国的运动训练概念中,力量素质是区别于其余五大身体素质的训练内容,可见美国体育界将力量素质放在专项训练中较为重要的地位,在美国职业篮球的专项训练中,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力量训练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有着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在训练中也强调篮球运动员的磷酸原的供能能力,即为无氧训练的功能系统。
篮球的专项技术训练除了包含运球、传球、投篮、上篮等内容,还有跑动传球 、跨步急停、侧掩护和定位掩护 、前后掩护、挤过配合、传切与突分 、防守快攻、篮球过人脚步等等。在训练中,通常会根据运动员表现出的技术特点、身体特征来划分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中锋五个球员位置,五种类型的球员所需要重视的技术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区别。例如,控球后卫需要掌握较好的运球能力与组织、传球能力,运球的专项技术训练也可以细分为行进间高运球、行进间低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中锋需要有较好的篮板球技术与空间意识,以及良好的篮下攻防手段。在篮球训练中,会根据运动员的位置来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将运动员向着专业化、专项化的方向引导和培养,在竞赛中能够发挥出更具备对位优势的良好作用。
篮球战术是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相互协同配合的组织形式,篮球项目有着较多种类的战术,挡拆配合、补防配合、夹击配合、关门配合、交换防守配合、单对单防守、全队防守,无球跑动等都是比较基础的战术,专业球队的战术则更加复杂,除了简单的基础战术以外,还有球队整体的综合战术,如炮轰战术、联防战术等。在专项战术训练中,主要是训练运动员的基础战术能力和战术意识,篮球是一项多人配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在竞赛中,有良好的战术能够让球队的整体竞技水平产生明显的提高,整体而言,专项战术训练是所有篮球训练专业化与科学化必备的训练内容。
虽然篮球项目在我国有着高度的普及,但是大多数青少年对篮球专项训练没有过多的了解。首先是缺乏对篮球专项训练功能上的认知,大多数人对篮球专项训练的理解仅仅是提高篮球技能,忽略掉了专项体能与专项战术的认知,并且篮球专项技术的训练内容与深度远比人们所了解的更为复杂;其次是对于篮球专项训练的作用认知,它除了拥有所有体育运动都有的锻炼身体的作用以外,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也能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竞争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培养。我国社会强调团队协作与配合,但是社会较大的竞争压力也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篮球专项训练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展青少年这方面的能力,这是长期的文化功课学习无法弥补的作用。从终身体育视角来看,篮球项目能够很好地作为培养人终身体育素养的运动项目,让人们在脱离训练活动后的生活中也能够有较好的参与状态,推广终身体育理念与发展现代青少年终身体育素养是我国体育事业目前的重要规划内容。所以对篮球专项训练的认知还需要有持续的深入发展与普及,这是篮球项目可持续发展并且深入发展的重要路径。
现代篮球专项训练中,大多存在着训练方式与内容单一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积极性,进一步影响训练的质量。在训练中,缺乏对运动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常见的问题,极大程度限制了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创造力,也不利于训练对运动员身心成长的促进。篮球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活动,从基本功开始到技能提升再到专项化训练,运动员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对篮球专项素质进行积累,并且需要一直持续篮球的基本功训练,长时间的基本功训练很容易让运动员感受到精神疲劳与枯燥乏味,也是消磨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重要问题。在长期的训练活动中,运动员需要对篮球项目一直保持有强烈的热爱,来维持参加训练的动力,一旦缺乏了这种热爱与动力,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积极性会被逐渐消磨,最后甚至会对训练活动产生排斥感,这有悖于我国的体育教育、体育训练理念。虽然在篮球专项训练中,以技能培养、体能发展的训练方式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训练方式或训练内容,引导训练结果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的篮球专项训练中,基本都由教练员处于主导地位,运动员接受并执行教练员的安排,这其中运动员属于被支配的地位,而教练员在主导的训练中想要运动员达到自己的训练目标,会让运动员形成一种训练压力,当压力超出运动员能够承受的范围后,会直接降低原本的训练成效。由于先天身体条件与后天生活方式的不同,运动员基本都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个别运动员在此前有接触过其他体育运动项目,通过技能迁移作用到篮球训练中运动员的篮球竞技水平会得到优势性的上升,还有部分运动员的先天身体条件较好,静态天赋或动态天赋表现突出,也会让运动员在训练中进步迅速,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使用相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对会降低这部分运动员的训练成果收益。对于基础较差与身体条件较差的运动员,强度过大和过量的训练会让其无法适应,甚至造成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与主动性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篮球项目需要掌握的专项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例如,篮球的基础常识理论:球员位置的划分,篮球场地的空间位置等相关项目常识;篮球技战术的理论:篮球的技战术不只是单纯的模仿,需要运动员对技战术有充分的理解,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技战术的理论知识是深入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篮球规则的理论:规则中包括了球员需要遵守的规则,球员对规则的理解与解读能够让球员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出高于自身技战术水平的竞技能力,规则理论也包括裁判员方面的理论知识,裁判员的临场判罚在某些时候会限制球员的技战术发挥,甚至会影响到球队的输赢,在比赛中一直遵循“裁判员真理”的规律,所以运动员也需要理解裁判员的判罚标准,把控自身的队友的动作尺度;专项训练的理论:对训练安排的正确理解能够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训练观,提高训练成效;运动损伤的理论:运动损伤的形成与处理都是需要运动员掌握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有怎样的危害、在损伤后如何及时的处理等问题,都是在长期的训练活动中要求运动员逐渐加深理解与掌握的,是有效延长运动员竞技生涯的关键手段。现目前的篮球专项训练中,基本都以技能、体能训练为主,对相关的技战术理论、规则理论、训练学理论、运动损伤理论等方面没有过多的涉及,这就导致运动员“只会打篮球”,对于篮球项目的其他方面产生了知识空白,也无法让运动员形成完整、正确的体育训练观念体系。
在现代篮球竞技中,想要在竞赛中获得胜利就必须提高竞技能力,对于运动员个体而言,全面、整体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是提高竞技能力的基础,能够促进运动队的竞技水平。而运动队整体的竞技水平比个人的竞技水平更加重要,在竞赛中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依靠的是一个球队的整体,而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依靠个别运动员带动球队走向持续性胜利只是极少数,不能作为大多数的球队发展参考,会扼制其他球员的生存空间。所以在专项训练中必须注重整体的提高、协调的发展。
在篮球专项训练中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度对篮球运动员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是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在专项训练中通过增加人体机能的负荷,让运动员身体产生适应性变化,进而提高机体的器官、系统功能,由于训练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原理有所区别,所以训练负荷的方向会使最终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二者比较而言,负荷强度对机体适应性变化的影响要更大且作用效果更持久。从体育竞技角度来看,竞赛也是运动员负荷强度的较量,篮球项目的竞赛基本都在40min以上,比赛中途会有每节休息、中场休息、犯规停表、暂停、换人等休息时间,整体而言运动员的负荷量不算大,但是在有限空间内的快速奔跑、急停急起较多,运动员的负荷强度却相对较大,要让运动员适应较高负荷强度的状态就必须在专项训练中做出针对性的安排,让运动员适应现代篮球竞技对运动员的需求。
在篮球专项训练中,运动员长期接受大强度的训练,身体极容易遭受运动损伤,一些微小的损伤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发挥,导致比赛不利。在专项训练结束后,通常会采取一些拉伸、放松的方式来加速运动员的训练恢复,然而仅仅只是拉伸与放松对恢复的促进效果是有效的,部分训练队已经开始对专项训练后的恢复训练做出研究并且实践,将恢复训练融入到专项训练的范围内,作为常规的训练内容,促进运动员的超量恢复,进而提高运动能力与竞技水平。
教练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在训练中帮助运动员深入理解与学习篮球的相关专项理论知识。可以先将相应的理论制作成图文并茂、便于理解的 PPT 课件,进行训练现场解说。对于较为复杂的技术、战术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反复演示,加深运动员的印象,可以给运动员布置训练后的任务,如,了解某位篮球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自行学习后在下次训练中进行展示。教练员可以将训练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将运动员引导向一个积极的训练环境中,助力运动员终身体育素养的形成,促进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发展。
运动员对专项训练有足够的兴趣才能够发挥出训练计划中应有的效率,在训练活动中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配合教练员的训练指导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训练成效。所以在专项训练中也需要加入适当的趣味性,释放运动员的活性与创造力,不能一味的以严肃、严格的风格进行训练,结合篮球专项训练开展负荷运动员实际情况的篮球体能或技战术游戏,甚至是篮球的知识竞答都是较好的方式。将这些活动灵活应用到训练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内容,分配时间,能够让运动员保持训练中的激情,全身心投入到专项训练中,获得更高的训练成效。
篮球意识不是具象化的一种技战术,它是抽象的,从运动员的整体技战术中表现出的内在“技术”,一部分可以用经验来形容,也可以用运动员的篮球“嗅觉”来形容。意识也是运动员行为方式、思考方式的引导,在篮球专项训练中,对运动员篮球意识的训练目前还较少,通常是通过实战比赛来锻炼运动员的篮球意识,但是所有运动员能够获得的比赛上场时间都不相同,有的运动员由于自身竞技水平较低,没有足够的上场时间,这就需要在专项训练中来锻炼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其次是将运动员分组,进行技战术讨论,让运动员的思想进行碰撞,吸纳别人的优秀经验来弥补自身的短板。篮球意识也可以再细分为技术意识、战术意识,对于运动员技术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不同防守或进攻对运动员的锻炼,战术意识可以通过反复的战术跑位训练进行锻炼,掌握丰富的技战术是能够持续增强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篮球意识的专项训练研究还较少,但是大多数运动队都已经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有一部分的实践,但是还需要对此进行更有深度的研究与实验,发展出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篮球意识训练方式。
科学化训练安排,首先是提升核心力量训练在专项训练中的地位,能够对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带来明显的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安排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在平衡垫上进行站立,参与单腿蹲起的动作训练,由8-10组参与每次训练活动,每组需要训练10-12次;其次是科学控制力量训练的密度,通常是进行一次上肢训练,然后分别实施两次下肢与腰部训练,而且,在具体训练过程中,以“先动后静”为力量训练的原则,以动力训练为主要方式,将静力训练作为次要内容;再次是提升综合性训练效果,促进退让性训练、静力性训练与动力性训练的有机结合。综合性力量训练的特点就是在肌肉工作中让肌肉逐渐退让,其主要过程是先进行75%的动力性工作,其次是15%的退让性工作,最后在训练的结尾时进行10%的静力训练。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社会中的篮球活动还是学校与相关运动队中的篮球活动,篮球的专项训练都是其组织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发展运动员篮球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专项训练安排能够对运动员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对目前篮球专项训练进行深入剖析,教练员与运动队要根据训练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专项训练计划,不断完善训练方式,提高篮球专项训练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运动员与运动队的篮球竞技水平,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