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2022-12-02 00:29张海云
山西农经 2022年4期
关键词:精准农民职业

□张海云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2021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 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后,我国扶贫工作的重心进入由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1]。

“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注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注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在后扶贫时代,提高农民自身的发展能力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也成为今后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1 职业教育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内在逻辑

2015 年10 月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出重要良方。其中,发展教育脱贫逐渐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精准扶贫要采用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贵在精准逻辑,精准定位学员需求,根据学员情况精准施教,扶贫成果精准有效,经得起时间检验。农村职业教育要进行精准招生,精准就业方向培养,对于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帮扶。职业培训内容要精准,争取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有较大的进步。进入后扶贫时代,农村职业教育与扶贫的关系更加紧密,成为打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最后一公里”。

1.1 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文件精神和要求强调,要重视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人才来自于教育,而农村职业教育能够直接发挥本地人力资源潜力,有效改善生产力,提高生产发展技能。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农村职业技术发展也能为科技兴村提供技术支撑。乡村振兴不仅是让农民实现物质脱贫,更要精神不贫瘠,极大地启发民智,摆脱落后和愚昧。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为农村培养懂管理、能致富的双带头人,带领广大农民携手建设新乡村。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也能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

另外,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力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实现。可以说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目标是一致性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1.2 农村职业教育与国家富强

百尺之台,始于垒土。“木桶理论”说明国家的强大不是看长板,而是取决于短板。国家的“垒土”就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万千农民,而“短板”就是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目前少数地区依然贫困,或者说依然存在极大的返贫风险。要想实现国家富强,就要尽快补齐短板,提高全面发展质量。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更加稳定、长效地促进当地发展,常态化提高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农村职业教育能够很好地融合城市资源,弥补农村资源短板,广大农村的人力资源又可以解决城市发展人才后劲不足的问题。同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有助于消解城乡二元结构,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总之,用教育扶贫阻断代际传播,以最小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不断使职业教育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相匹配,使之成为国家富强的人才摇篮。

1.3 农村职业教育与人民幸福

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基本生存能力,满足自我对获得报酬的需求,稳定的经济来源可以提高人们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同时,职业教育也能提高农民的学识水平,破除陈旧观念,用新时代新思想“武装”头脑,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减少生活戾气。随着职业教育不断深入推进,可以增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农民终身发展。在农村的广袤天地,不论是农民、小企业主、回乡创业者还是自由职业者,都能感受到社会氛围的催人奋进以及周边人的努力拼搏,能看见自我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不断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可,获得感大幅提高。正如马克思曾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2]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也会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而自豪,使之更具有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总之,职业教育可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极强的政策依赖性

农村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但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呈现出极强的政策依赖性。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国家性工作,以政策为导向,体现在各级各类决定、通知、意见中,并不断予以推进和强化,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浏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重要文献发现,为助力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经济,国家不断以政策法规的形式为农村职业教育扶贫提供根本保障。

1952 年,政务院颁布《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指出,学校必须与有关农场建立密切联系,各级各类中等技术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吸收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农民劳动模范入学,使所培养的人才都能适合农村发展的需要[3]。1979 年《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出台,将农村科学技术队伍建设放在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的首要位置,强调要建设一支庞大的农业科学技术队伍,建设一批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农业院校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4]。1985 年,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改变陈腐观念,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其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以及综合利用,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试点推进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2020 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作为未来5 年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可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多年来,呈现出明显的政策驱动性,国家要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引导,强化落实。

2.2 与实际脱离

职业教育自兴起以来就与经济发展相联系,承担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国民素质等责任。正如黄炎培老先生所言:“职业教育可以谋个性之发展,为谋生做准备,可以服务社会,可以为国家深知世界提高生产力。”

浏览历年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内容发现,职业教育扶贫所关乎的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校企合作、加大政府的经费保障、改进校舍、增加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另一方面是建设教师队伍、改善待遇、提高双师型专业能力,进行教师发展培训、开设现代化课程等。翻开农村职业教育院校招生目录发现,多数招生专业为数控车床、高铁汽修、电子商务、护理等,涉农专业设置较少,又落后于农业发展,不能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缺乏针对性[5]。职业教育不是一味开设很多现代化课程,但目前课程与农村发展实际不相关联,培训内容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培训开花不结果、专业课程与经济发展相脱节、人才培养与实际使用相分离的现象。职业教育的结果就是培养的大批青年走向城市,加剧了离农教育。但职业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回报农村、扎根农村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很多偏远地区的人对于贫穷已经习以为常,对贫穷具有极强的适应性。随着国家的福利性政策越来越好,就更以穷为傲,“等、靠、要”思想严重。职业教育扶贫,要丰富扶贫内容,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完备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见习课多课并举,提高志气,志智双扶;要逐步摆脱完全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强调个人的个性选择和个体发展,从谋取饭碗转向追求梦想;积极探索农村职业教育在提升精准扶贫实效中的困境和出路,转变思路,更多地从职教扶贫内容上下真功夫。

2.3 存在观念偏见

职业教育提出时间较早,但是不太受广大家长的认可,认为职业教育学校是差生才去的地方,是普通教育的衍生品、附属品,选择职业教育是无奈的选择。多数学生也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拿个文凭证书,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认为所学专业会是以后的职业选择。但事实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中高等类型教育也存在教育资源上的论资排辈,职业院校无论是在师资方面还是生源条件或教学硬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距。另外,部分从事职业教育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认为前景迷茫。多数情况下,将扶贫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更强调发展经济的生产扶贫、产业扶贫格外受到热捧,因为其见效快,农民能够很快看到收益。而职业教育由于扶贫的现实关照和政策的直接导向并不受重视,常常可见对策式的喊口号做法。应该以全新的思维去认识职业教育,相信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教育扶贫不能仅满足于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物质生活问题,同时要让农村职业教育解决今后全面脱贫后农民的思想依然贫困的问题[6]。

3 后扶贫视野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3.1 改革创新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

创新是实现精准脱贫的第一动力,精准扶贫本身就是一种理念创新,通过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更加依靠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人才转型,保证脱贫质量和实效。

驻村书记、国家扶贫工作队等最终会撤离农村,农村的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本土人才来支撑。加快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精准识别人才,签订人才协议,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是对农民身份的一种认可,给予农民更多身份自信和身份认同。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并使农民在今后的工种选择、社会保险、退休后的福利待遇有所提高。

3.2 创新招生体制

不限年龄、不限学历、不限学制,创造一切条件让更多想学习、想改变的人走进课堂,学到知识,改变命运。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村职业教育。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在农闲时节走出家门,走进学校,通过学习丰富的知识为自己多方面发展创造机会。在农村职业教育中要注重普通话的推广,尤其是偏远地区和文化落后地区,更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育和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沟通交流,也可以为自身增加更多发展机会。

3.3 培养新型农村人

很多地区贫困不是当地人懒惰,也不是当地资源禀赋差,而是当地人固守陈旧规定,排斥新鲜事物,不愿意打破现在的生活方式,对未来美好前景持消极态度。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消息闭塞,对教育存在严重偏见,思想观念落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地区中的攻坚区、深水区,穷在经济,根源在教育。改革开放40 多年来,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规范受农村职业教育价值定向的潜在影响,价值导向由“以经济建设为主”逐渐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主”[7]。要有效减贫与脱贫,就要给予贫困人口发展机会,保障其基本权利不被侵犯和剥夺,促使其“可行能力”得到持续发展,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8]。必须提高职业教育,用技能和新发展理念托起贫困地区致富的能力,降低返贫的概率。

后扶贫时代,农村职业教育不但要注重农村的物质发展,也要助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帮助人民快速从4G 时代大踏步进入5G 时代。积极传播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乡风文明型社会。积极弘扬家风、民风、学风、村风,构建乡村文化繁荣。打造健康的业余生活,以老手艺传承经典记忆。农村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成人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融通,积极构建普及职业教育成统合整理,农科教统筹的大职教体系,打造农村人的学习型社会,实现农村人终身学习、人人解放的目的。

3.4 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很多偏远地区的父母认为教育致富是一个长时间的大工程,花费巨大,最终还是要寻求就业,因此对让青年子女上学充满不屑。农村职业教育要想更好的发展,还需要调动入学的积极性。改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态度,消减职业教育存在的社会性歧视,引导人们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认清中国的发展形势,深谙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基础,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需要职业院校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职业院校要培养能够主动担责、自主融入农村发展的后备力量。农村职业教育给更多年轻人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不是为了脱离农村,而是培养更爱农村、扎根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新农人[9]。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选择不攀比、不盲从,相信农村天地广阔,农村大有可为。重新认识农村,农村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更多扎根农村干事业的新农人,由曾经的要我致富,变成我要致富,激发创造新生活的内生动力。

3.5 政府政策持续发力

进入后扶贫时代,精准扶贫依然要坚持“四个不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贫困县摘帽后增强发展能力也需要一个过程,客观上需要扶贫政策“扶上马、送一程”,再持续性发力。

政府要设立农村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允许职业院校专项使用,比如鼓励学员创新农具,并给予专项发明资助;鼓励学员传授经验,推广高效的种植育种技术,对于职业院校毕业回乡创业的学生给予青年发展资金支持等。聘请省内外农业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启发民智。对于农民的实用技术研发,政府促成协同创新,开展外包服务,完成成果转化。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政府要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也要吸引资本到农村建厂,鼓励优质青年回乡创业。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夯实农村职业教育,让农村变成留得住、发展得好的最佳选择。政府要深入探析农村职业教育的未来出路,积极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农村特色学徒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构建精准系统化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工作岗位”培训模式[10]。确保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受训者能够在当地稳定就业、长期就业。政府要持续发力,助力当地职业院校发展,携手广大农村共建人才强国,坚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有效促进精准脱贫,这个脱贫不只是经济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贫困,大力发展教育,让更多人走出精神贫瘠,实现自我满足,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精准农民职业
耕牛和农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农民
职业写作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