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健,赵科超,陆景昌,刘兆宇,邢红涛
(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医技保障系,石家庄 050081)
卫生装备维修专业的卫生军士是确保我军卫生装备在卫勤保障中发挥最大能效的重要技术力量[1],主要承担着我军卫生装备器材平时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战时抢修及供电保障等职责[2]。因此,卫生装备维修专业是我校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卫生军士的特色专业,其核心专业课程内容涉及放射、急救手术、检验、特诊、消毒防疫、理疗等种类卫生装备器材相关维修技术。
我校的部队通用检验装备器材维修技术课程(以下简称“检修课程”)作为主干课程之一,开设于第三学期,先导课程为电学基础。该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课采用动画演示、课堂讲述等形式,实训课采用分组授课(6~10名学员为一组),主要内容是教授基层部队卫生机构使用的医用检验器材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方法及故障检修方法,器材种类涵盖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均为《部队卫生装备器材配备标准》明确的器材种类,可为学员首次任职打下基础。
我校卫生装备维修专业的军士学员绝大部分来自基层部队卫生员,理工基础薄弱,逻辑思维模式并未建立。而我军基层部队现行使用的卫生器材特别是检验器材品牌型号并未统一,这就要求学员必须切实理解检验器材的运行原理,灵活掌握维修技能。同时,不同于地方院校“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针对某几类产品“专精”学习,军士学员未来需要管理、维修所有卫生器材,即学员需要全面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达到要求,学员在校期间训练科目多,导致其单项技能学时少,维修能力生成困难。为解决以上矛盾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对检修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并基于实践展开探索研究。
当前检修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学员的理工基础薄弱,课程器材种类众多且涉及的背景知识繁杂。学员普遍具备基本医学基础,但理工基础不足,虽经过基础课程的补习,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熟练。并且根据《部队卫生装备器材配备标准》,课程涉及的器材种类较多,每种检验器材涉及检验医学、光学、电子、机械、流体等学科内容,同样导致学员建立知识体系不牢固。
(2)学员的推理能力不足,面对故障现象提示信息无法分析原因。军士学员的特点是逻辑思维能力不足[3],我校学员普遍为基层卫生士兵,此前学习的“人体”“战救”等通用医学类课程多为直观形象记忆,学员较少进行逻辑分析训练,故在进行故障原因分析时表现出没有思路或无法判断等情况。当卫生器材发生故障时,学员们通常将故障现象简单描述为“坏了”“没反应”等,同时对于故障原因分析经常简单依靠直觉猜测或者无从下手。
(3)学员对维修岗位陌生,检修器材故障的方法不够规范、高效。检修课程是学员最早接触的器材维修实操的专业课程,学员此前经历的演练比武等活动大多集中在卫生装备器材的展开与撤收环节[4]。在本课程的操练学习过程中,学员需从卫生员的角色思维跨越到维修岗位思维,应初步总结、掌握维修技能及方法。但是由于学习能力不足和实践经验缺乏,学员的工作方法在逻辑严密性和高效性上存在瑕疵。同时因为没有掌握方法和技巧,学员在维修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缺乏细心和耐心[5]。因此,帮助学员掌握故障分析基本方法对其维修素养的养成非常重要。
(4)学员的实践经验缺乏,“训、用”脱节,遇到实际问题时紧张且犹豫不决[6]。由于维修、处理器材故障的经验较少,当学员遇到检验器材发生实际故障时,尤其是维修现场有报修故障的检验技师或者第三方人员监督下,学员会有较大的心理波动,经常出现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等思想负担,其所学知识技能无法充分发挥。
针对检修课程授课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制定标准化故障分析步骤,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针对学员理工基础薄弱、课程设置的检验器材种类众多、需要讲解的内容知识繁杂等问题,对该课程全部知识点进行整合优化,删减重复内容。并在授课中贯穿“功能决定原理,原理决定结构,结构缺失决定故障现象”的授课逻辑,帮助学员尽快建立知识网络。
在讲授具体元件、模块结构层面时运用归纳法。首先将每种检验器材内部组成元件分类为通用元件和特殊元件。特殊元件是指仅出现在当前授课单元的元件,例如血细胞分析仪内部的计数杯、血凝仪内部的双磁路探头等。通用元件指在多种检验器材内部多次使用的元件,例如电磁阀、步进电动机、电热丝、温敏电阻等。多种通用元件可构成常见的功能模块,例如同时利用电热丝和温敏电阻组成温度控制模块等。在检修课程前期重点讲授和归纳各种通用元件和功能模块的原理结构、故障现象和维护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学员尽快熟悉组成检验器材结构的“砖”和“瓦”。
在讲授检验器材系统结构层面时运用演绎法。首先在绪论中提出检验器材的基本结构模型,帮助学员把握器材总体框架。在讲授某一种器材时利用演绎法,指导学员在通用模型结构的框架下根据对应的检测原理,替换不同的功能模块和元件完成演绎推理。同时在检修课程后期重点针对系统结构和元件间关系进行讲授和故障分析,以及在实训课中完成不同种类检验器材间和相同种类不同型号检验器材间的观察比较,并对演绎结果进行实际验证。
通过归纳法和演绎法,使学员切实感受到检验器材结构上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抓住重点、简化记忆内容。
针对学员逻辑分析推理能力不足、面对故障现象以及检测信息没有分析思路的问题,利用体验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模式,从系统构建到结构拆解“正、反”2个方向进行讨论分析。例如学习目标是根据检验器材复杂液路的故障现象学会分析可能的原因,首先设计课堂分组的游戏环节,每个小组利用5~10根医用硅胶管和快速塑料接头搭建特定液路结构,然后利用夹子模拟夹断式电磁阀,借助注射器和操作者的手模拟隔膜泵和蠕动泵,让学员逐步添加元件,完成液体输运、混合及废液排出等特定的液路功能。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增强学员的学习热情[7],使学员逐步明确每个液路元件的功能作用。再通过删减、更改或添加元件等方法,演示错误方案会导致管路泄漏、液体流向错误等故障现象。从设置故障到观察现象,学员“正向”获得液路分析基本经验后,再通过“你来描述我来猜”等小游戏进行故障原因“反向”推断验证,再逐步过渡到实际检验器材复杂液路的故障分析。
在电路分析环节,同样采用教员演示分析方法,以及小组间互设故障、互相解答的对抗模式,严格按照故障检修步骤,通过让学员站在故障产生和可能原因的“正、反”2个角度锻炼其逻辑分析推理能力。
针对学员对维修岗位陌生、不知故障检修方法或者运用方法不够规范的问题,首先需要克服其盲目依靠“猜”和“眼睛看”等偷懒式学习习惯。授课过程中将故障检修的过程明确划分为5个步骤,分别为故障现象观察、可能原因分析、故障原因确认、故障排除和故障修复确认。在检修课程前期,每次练习要求学员按照上述步骤明确阐述思考过程后再动手操作。通过反复练习,养成其良好的检修习惯,这样即使遇到复杂故障,学员依然能按图索骥找到答案。同时针对每一个步骤,通过细致的举例对比和反复练习使学员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培养维修专业能力,例如在血细胞分析仪实践教学中进行故障现象观察练习。故障现象正确描述能力是卫生装备维修专业必须具备的岗位任职能力,在器材故障报修时,上级维修技师能据此迅速判断原因并及时处理。针对电源故障,要求学员进行故障描述并与显示屏损坏故障进行对比,使学员理解电动机、电磁阀等正常工作时的声音和动作同样是有效信息。同时在教员点评过程中,明确现象客观描述和原因推断语句的区别,例如对比“显示屏不亮”是客观的现象描述,而“血细胞分析仪坏了”是一种简单推断,且信息量不高。通过训练使学员正确掌握故障分析步骤中每一处细节与注意事项,培养其扎实的维修专业素质。
针对学员缺乏维修经验,动手能力不足,遇到实际问题紧张、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问题,坚持教员言传身教,带领学员进行故障检修。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学员爱装、惜装的意识情感,将维修检验器材所需掌握的修理技术列出清单,分配到包含相关元件的实训课中,通过教员布置任务进行针对性练习[8]。例如在血细胞分析仪单元实训课中练习管路的疏通、在生化分析仪单元中练习传动皮带的紧固、在酶标仪单元中练习滑轨的清洁润滑、在显微镜单元中练习光学镜片的清洁等。通过针对性训练强化学员动手能力,建立稳固的专业基础。在每次实践训练中,坚持教员率先示范的原则,按照教员指明技术要点和要求→学员分组练习→教员指出缺点不足→学员改正练习的步骤,确保实践训练达到实效。
综上,教学实施过程中重点内容与教学方法变化详见表1。
表1 教学实施过程中重点内容和教学方法变化
笔者在本校连续4 a承担检修课程的主讲,通过不断反思及改革优化,已经在2020级学员授课中完全实施上述教学设计方案。通过将近年来该课程的成绩进行汇总比较,可以看出学员平均分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教学质量得到改善,历年检修课程成绩统计结果详见表2,该课程平均成绩统计趋势图如图1所示。其中终结性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和实操考试成绩组成,实操考试内容为限定时间(约20 min)内单人独立完成对检验器材故障的排查和修理,约占终结性成绩的60%。
图1 历年检修课程平均成绩统计趋势图
表2 历年检修课程成绩统计结果(±s)单位:分
表2 历年检修课程成绩统计结果(±s)单位:分
注:总成绩由终结性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2017级学员由于当年并未设置平时成绩,故没有总成绩。
年级 终结性成绩 总成绩2017级 71.2±6.1 —2018级 73.0±5.5 70.3±8.0 2019级 71.1±5.7 71.5±6.5 2020级 78.2±7.9 75.2±7.1
针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学员的主观感受,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2020级学员进行调查分析,该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详见表3。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员认为授课方法合理,难度适中,易于理解,能够有效提升器材检修能力。
表3 2020级检修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单位:%
针对调查问卷中满意度最低的训练硬件条件(教学训练器具)问题,在学员反复拆装器材的练习过程中,即使教员强调动作需轻柔,仍会导致零件、接头甚至电路板的磨损破裂,同时单一来源零备件的购买替换渠道不通畅,导致训练器材完好率低,因此降低了训练和考核效果。采用针对性解决方法包括积极向上级单位申请经费进行采购,同时教研组计划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补充训练[9]。经过多年滚动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虚拟维修训练系统,正处于试验运行阶段,其具体效果有待投入教学后进行分析。
检修课程作为卫生装备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难度高,学员基础薄弱、不易掌握器材检修方法。为此,本文结合学员反馈情况,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根据不同授课阶段学情不断变换授课重点、难点和方式方法,提高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接受掌握程度。近4 a的课程成绩表明,新的教学实践探索能够切实提高检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为后续卫生装备维修专业的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