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视觉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022-12-01 11:55
文化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脸谱京剧设计

梁 洁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作为最大的剧种,更是古典戏曲中的完美典范。京剧不仅在表演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而且其丰富的色彩以及具有装饰性的视觉语言,更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提到京剧,就使人联想到华夏文明,使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神秘与灿烂。如今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和参考坐标,也为现代设计领域带来了交流与竞争。京剧独特的视觉语言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成为当代设计师设计灵感的源泉。

一、京剧视觉语言的构成

京剧视觉语言的构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脸谱图形语言与色彩;二是服装图案与色彩;三是盔帽和鞋靴。其中,京剧脸谱和服装图案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较大,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一)京剧脸谱图形语言与色彩特征

京剧脸谱的起源与画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祭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古代面具上刻画有简单的图腾符号,代表特定的观念和含义[1]。清朝,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和色彩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京剧脸谱运用不同的面部图案和色彩助增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心理活动,使观众能够通过外表对角色了然于胸,具有“寓褒贬、分善恶”的艺术功能[2]。因此,京剧脸谱也因其饱含象征性和示意性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戏曲中的国粹。

京剧脸谱主要用于“净行”和“丑行”。“净行”俗称花脸,表现粗犷、豪迈的男性人物,面部描绘复杂、图案丰富、重施油彩;“丑行”多为喜剧角色,因在鼻梁处涂抹白色粉块,所以又被称为“小花脸”“三花脸”。“生行”“旦行”则妆容简单、略施粉黛。京剧脸谱从戏曲人物的性格特征出发,用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对人物的形象进行描绘,以此突出人物的角色个性和剧情发展。各派艺术家根据对人物的理解,在画法处理上略有区别,但在谱式上保留了一致性。谱式主要有“三块瓦”“整脸”“六分脸”(又称两膛脸)“十字门格脸”“元宝脸”“蝴蝶脸”“破脸”“象形脸”“碎脸”“白块脸”等脸谱形式。装饰主要集中于人物的额头、眉形、眼眶、鼻窝、嘴叉、嘴下,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丰富,寓意不同[3]。喜剧人物张飞、焦赞眉眼嘴角常画成上翘式,以示笑口常开;悲剧人物项羽则眉眼下垂,面带哭丧,预示着兵败垓下的命运。另外,人物额头中心的印堂纹也是象征人物角色反映剧情的点睛图案,如包拯额头的月牙,代表清正廉洁;孟良额头的红葫芦,表示此人爱好喝酒;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等等。

京剧脸谱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历代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加以适当的描绘和夸张,把文学中描写人物面色的词汇,如“红脸大汉”“面如土色”“面如重枣”“青面獠牙”“蓝面红须”“面色煞白”“黑炭头”“山楂糕”等,加上主观想象,用红、黄、白、黑、灰、绿、蓝、紫、金、银等色彩形象而夸张地用在各种脸谱上,增加了脸谱的美感和趣味性。京剧脸谱的用色一方面是夸张人物肤色的写实性,另一方面又根据人物角色、性格的刻画去体现写意性,对人物的忠奸、性格特征、气质脾性以及年龄等方面进行了程式化的规定。红色代表忠贞正义;水白脸代表奸诈阴险;油白脸代表狂傲、刚愎自用;黑色代表刚正直率;紫色代表孝顺、忠勇;黄色代表骁勇凶暴;蓝色代表勇猛刚强;粉红色大多代表忠勇的老将;绿色代表暴躁骁勇;神佛精灵、妖魔鬼怪则用金色或银色勾画。但在用色上并非一成不变,往往根据剧情的发展灵活使用,如关羽和《法门寺》的刘瑾同用红色,只在印堂、眉眼上勾画不同的纹理,人物角色就大不相同。关羽代表了忠贞正义的正面人物;刘瑾则是权倾朝野的太监。

京剧脸谱的用色十分讲究。就印堂图案来说,白色三块瓦的印堂套粉填红,紫色三块瓦的印堂或填绿或填黄,蓝色、绿色或黄色的三块瓦,印堂一般套粉填红,个别的套灰填黑,白脸沫的印堂先填粉红底再勾黑色纹理。勾眉子、鼻窝和嘴岔则逢黑先套灰,逢红先套粉,根据人物的需要也有套粉填黑的。年纪大的角色,眉子和鼻窝要用灰色。神与仙或用金色为主色,或在恰当的部位勾画金色,鬼或妖则多用蓝色和黑色,在恰当的部位勾金色。总之,京剧脸谱的用色千变万化,既有非常强烈的表现力,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它可以在格式框内根据人物的性格、气质、年龄巧妙地使用。

京剧脸谱中的纹饰、色彩均由具体写实的形象变化而来。这些美的形式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秩序、形式规律的吸取和积累。京剧的视觉语言不仅体现于外在形象,还具有深刻的感知意味。它借助文学、语言、舞蹈艺术直接影响观众的感知,唤起、调动人的感受和情感,倡导儒家美学,宣扬仁义,惩戒丑恶,具有复杂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京剧服装图案与色彩特征

中国人自古以来以“中”“和”为美的理想和追求。“中”即适度、不偏不倚、无过无不过。“和”即和谐、融合。“中和之美”,即把多元对立的物质融合为一个整体,兼容两级,取其中。这种华夏美学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渗透于中国天地阴阳、政治人事的各个方面,奠定了传统艺术的基础和发展方向,也为京剧服饰的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模式。

京剧服装受徽剧、昆曲的影响,借鉴明、清朝代的服饰特点,在历代艺术家不断改良下,形成具有程式性、符号性、装饰性为特点的一整套服饰体制。京剧服装主要有蟒、铠、褶、帔、衣五大类,不同的角色有不同款式、纹样和相应的穿戴规范。其中,以蟒袍和官衣最具代表性。京剧戏服中的蟒袍来源于明、清朝代中的龙袍形式,盘领,肩开门襟,带水袖、侧摆,长度及足,衣摆刺绣,胸前绣蟒[4]。蟒袍的服色有“上五色”(黄、红、绿、白、黑)和“下五色”(粉、蓝、紫、湖、香)。黄蟒是皇帝的专属用色,王侯贵族着红蟒,黑色用于忠勇的花脸角色,蓝、绿用于武将。小生、老生多服“下五色”。蟒袍富丽堂皇,遍身纹绣。装饰主要集中于三处:第一处为胸部以上,在前胸、后背显要位置以及两肩上分别绣有四条正龙;第二处为衣服的腰部,前后衣襟绣有四条行龙;第三处是衣服的下摆,绣有对称式纹样,正中心是山石,两边是海浪和代表深海的水脚。整套服装始终贯串团龙形象,显示君权神授、人物崇高至上的地位。蟒服中的纹样是京剧服装中数量最多的,有龙凤纹、十二章纹样、海水江崖、云气纹、八宝纹、花鸟走兽纹等,几乎集结了京剧服装中的所有纹样。京剧蟒袍制作精良,庄严富丽,美化角色,可增加舞台表演的效果,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京剧官衣是蟒袍派生而来的戏服,为舞台上的文职官员所穿。形制为圆领,右衽大襟、阔袖,立摆,长度及足,前胸后背均有一块方正的“补子”。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官级:紫色、红色官品最高,蓝色次之,黑色则身份最低。官衣的补子通常绣有旭日、飞禽、水纹、山崖、花草图案。在古代阶级分明的社会,补子图案不仅用来装饰美化,还用来表明身份,如龙凤纹非皇室不可用。如今,这种身份的代表作用已经被弱化。人们更关注它的美好寓意,如牡丹的高贵和莲花的典雅等。

(三)盔帽和鞋靴类视觉语言分析

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统称为盔头。各类人物都有相应的帽式。盔,是武职将帅所戴的帽子,顶端装饰有戟头和红缨,用以表明身份。冠,是帝王贵族的礼帽,如皇帝戴的平天冠、玉皇冠,皇后、妃子戴的凤冠、如意冠等。帽子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乌纱幅,简称为纱帽。官员中品位较高者戴全黑色纱帽,前矮后高,两侧插长方形帽翅;品位次之的戴圆纱帽,形状略圆,插长圆形帽翅;品位低者戴尖纱帽,两翅或尖或圆形,因含有贬义,多为奸臣或丑角所戴。戏曲盔头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同穿着的戏曲服装相得益彰。色彩绚丽的帽饰不仅能够帮助观众认识角色,又有助于演员的表演,其意义与影响可以与脸谱相媲美。

鞋靴是京剧服装中的第五大类,专为京剧表演和舞蹈所服务。靴子多为厚底官靴,男性角色使用较多,靴筒较长,靴底白色,厚度为2-4寸,用于增加演员身高,与蟒服、靠等宽大的、夸张的服装相协调。一般角色穿的是便鞋,略加装饰,较为轻便。

京剧服饰经过上百年的演进和发展,服装款式、色彩、制作工艺上体现出高度的视觉美感。程式化的用色、纹饰、穿戴规范折射出中国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是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价值的双重体现。

二、京剧视觉语言在设计中的应用

京剧的视觉语言十分丰富,脸谱、服饰、图案、色彩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尤其是将历史、文学、音乐、美术、表演集于一身并综合应用的艺术形式是视觉艺术的资源宝库,也是现代设计的参考典范。应用于现代设计中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空间设计等领域,对提升现代设计本土化特征、提升国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产品设计是运用工业制造手段生产出来的具有新形态、新结构、先进工艺及良好使用体验的物品,可以代替人们部分脑力、体力劳动,改善人们工作、生活条件,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建立产品与人之间良好的共存关系。中国的产品设计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西方工业设计思想及理念,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品牌形象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亟需提升。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要想成为未来世界产品设计的领头羊,必须重视品牌经营,通过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产品设计的人文价值,使具有东方特色的设计风格风靡世界。如国产轿车品牌红旗,在E-QM5车型的外观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语言打造,运用京剧脸谱包公的造型元素,使前脸更具辨识度(见图1),在融入东方元素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视觉感官上的效果,从而体现出了红旗品牌的民族特色和中国身份。

图1 红旗轿车

(二)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京剧脸谱是演员脸部的平面设计,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形成了丰富的图案样式。应用于平面设计中,可以将脸谱原来的形态进行分解、重构,结合现代平面设计的构成形式,创造出符合现代设计目的的新形象。如“动漫北京”活动的标志,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京剧武生扮相,将文字“京”与充满童趣的武生脸谱巧妙结合,形成了文字图形化标志,“京”字首部的红点契合了武生帽子上的红绒球(见图2)。整个标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充分融入京腔京韵的同时,也因其国际化形象被海外观众所喜爱。

图2 北京动漫标志

(三)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身处的环境空间要求逐步提高,建筑、居室不再是单一的活动、居住功能,更多的是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的精神需求。如改建后的北京长安大剧院,使用了京剧脸谱的室外雕塑,将京剧脸谱中花脸的人物造型和色彩进行提炼、夸张、取舍,形成简约又不失生动的现代雕塑(见图3)。京剧脸谱雕塑的应用,完善了剧院的公众形象,并使古典民族建筑艺术得以延续。

图3 长安大剧院

三、京剧在现代设计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成为热潮,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一些设计师因追求短期效应,将传统元素进行大量复制,生硬地设计出一批“中国风”的刻板作品,这种“重复”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毫无意义。因此,京剧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应更多取决于视觉元素和文化内涵的转化和重塑。

(一)视觉元素的重构

在保留京剧经典视觉元素的基础上,对人物脸谱的造型、服装样式和色彩关系进行现代性重构,使其更符合时代特点,满足甚至超越观众对京剧视觉元素的固有认知,实现京剧视觉元素的创新发展。

(二)文化内涵的重塑

京剧表演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仅具有娱乐大众功能,还承担着引导和教化大众功能,其传递的文化内涵对观众行为和认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应用京剧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剔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题材,融入切合当代语境的新内涵,从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感情上与受众产生共鸣。

四、结语

一个国家或民族设计的文化身份,总是在其设计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创设和积淀,它必然成为国家、民族文化意志的表达,并同样具有确立身份、揭示身份的功能。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已经成为人们经验中的地标性符号语言,代表中国的文化和形象。现代设计只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和文化内涵并进行良好的现代性转化,才能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使中国设计跻身于世界前列。

猜你喜欢
脸谱京剧设计
帖脸谱
京剧表演开始了
做个脸谱迎『六一』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我的京剧之路
灶王爷的“脸谱”
创办少儿京剧班
设计秀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