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设计课程中的叙事思维训练研究

2022-12-01 10:17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插画课程设计创作

李 艾

(上海师范大学 天华学院,上海 201815)

插画是视觉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是通过图绘向观者传达绘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设计样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插画的应用载体日益丰富,成为书籍装帧、产品包装、电影艺术、UI设计等不同领域的重要表达形式。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插画设计的表达形式被广泛应用在海报设计、包装设计、品牌设计等课程设计当中。在推进专业高质量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插画设计课程越发被重视起来。传统意义上的插画设计主要以书籍装帧为载体,课程教学主要以插画表现形式训练为主,这种单维的课程设计模式严重制约了插画设计课程的提质创新,因此,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加强叙事思维的训练与表现技能的统一便成为插画课程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

“插画具有目的性和服务性,插画的最初意义是让抽象的文字更加具象化,它是为了便于大众更好地理解信息而存在的”[1]。随着时代发展,插画本体的独立价值越发体现,它逐步脱离对文字载体的依附,仅靠自身语言即可传情达意,因此而言,加强叙事思维训练不仅是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插画设计本体演化的需要。

一、传统插画设计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技术,轻思维”的问题

从插画设计的发展脉络来看,传统的插画设计主要以书籍装帧为载体,其本体价值挖掘得并不充分,其叙事功能主要围绕书籍的文字内容展现。因此,其表现形式与表达功能往往被作为课程设计的主旨。随着设计业态的多元化发展,插画设计不仅仅丰富了依托的载体,而且能够独立叙事,其多样化的艺术语言更加有利于形象、鲜活地表达设计师的思想与价值追求。因此,插画设计的改革转向需要破除“重技术、轻思维”的模式壁垒,在课程设计中加强学生美感训练和思维训练,以增加插画语言面向什么群体,采用什么方式,表达什么意图的叙事功能。

(二)课程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足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插画设计偏重技术训练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课程设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单维偏重技能训练的插画课程限制了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导致学生对插画叙事的本质功能认识不深,出现形式与内容脱节,作品审美性、创意性、故事性、感染力低下的现象。因此,插画课程设计需要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上下功夫,同时需要在拓展思维、提升能力、提高素养、引导意识等多个维度进行交叉设计。

二、基于叙事思维训练重构插画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结构的新构想

传统插画课程的框架设计可以归纳为四个部分:基本概念的认知、插画表现语言、插画命题训练、插画新媒介的应用。传统插画课程在教学进程中也会涉及叙事思维的训练,但叙事思维方法的训练缺乏连贯性与独立性,课程设计偏向表现技法与表现语言。基于叙事思维训练重构后的插画课程,其框架可以概括为“一轴两体”:以叙事思维训练为轴线,分为原理探究与实践方法两个部分:课程前半程主要进行理论讲解、创作方法介绍、叙事思维概述与叙事思维训练;后半程进行插画命题创作,前后两部分互为依托,互为支撑。理论、创作方法和思维训练环节为后续的命题创作服务,命题创作是对理论、创作方法和思维训练的重新梳理和验证。重构后的插画课程在叙事思维训练上循序渐进,采用了“单幅图像叙事和多幅图像叙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除叙事思维训练之外,课程内容前后衔接,也能引发师生对新媒介和跨科融合不断探索与思考。图1所示为基于叙事思维训练的新的插画设计课程结构图。

图1 插画设计课程结构创新图

(二)课程设计的新探索

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插画课程在进程安排上采用两段式做法,第一段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课程内涵和插画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段重点在于“专思融合”、创作实践,尤其是叙事思维的艺术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1.第一段课程(前期课程)

第一段课程主要采用翻转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让学生掌握文献阅读与整理的基本方法。通过作品赏析、案例分析、质性研究使学生明白学习插画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学好插画,插画未来发展会怎样。通过翻转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专题讨论提升学生对基本概念、课程内涵的认知与理解。

在学生对插画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之后,课程开始引入叙事思维的专门训练。课程设计由浅入深,通过“动名词图形转换”“成语的视觉语言转换”等专项练习,使学生掌握从抽象逻辑到形象表现的一般思维与实践方法,然后渐次提高叙事内容的复杂性和故事性,通过3至6项专题练习达成单幅图像叙事表现的能力要求。最后,通过“时间、空间、人物、场景、情节”的多元化叙事内容提高训练难度,达成图像叙事的连续性表现能力,形成手法多样、结构丰富、层次递进的交互式训练模式。

2.第二段课程(中后期课程)

第二段课程主要是围绕实际项目、命题作业、展赛活动进行插画的叙事思维训练和实践。课程中可以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命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新时代社会风尚进行“专思融合”“专赛融合”。学生根据命题需要进行解题,围绕命题开展“头脑风暴”,生成创作逻辑和创作构思。然后学生要根据确定的创作构思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运用叙事思维方法确立插图脚本,继而完成单幅图像叙事作品或连续性图像叙事作品。

第二段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研讨式,学生在选题、解题、创作构思、脚本生成各个阶段进行小组汇报,通过广泛讨论、评析等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艺术审美水平与协作意识。插画命题创作阶段是课程教学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形成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创作的关键阶段。

三、叙事思维训练的路径探索

(一)叙事思维概述

插画是一种叙事媒介,插画作为一种视觉传达方式,它与图像叙事在思维生成与创作方法上高度近似。龙迪勇在空间叙事学的研究中指出:“图像叙事的本质是空间的时间化,是把空间化、去语境化的图像重新纳入到时间的进程之中,以恢复或重建其语境”[2]。叙事在一般意义上特指用文字记叙事情的经过。插画的叙事指的是用图像、图形等视觉语言传情达意。对此,图像叙事思维的训练需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叙事内容的视觉符号转化,另一个问题就是视觉符号信息传达的有效性、生动性与契合度。叙事性设计的重点在于叙事思维与艺术表现的结合,简言之,就是通过想象力,编故事说服自己与他人的一种方式[3]。当设计师、插画师具备了叙事思维,就可为其艺术设计作品增添可诉说的语言和沟通的场境,从而使插画设计者通过其作品与世界、与观者进行充分交流和互通。

(二)单幅图像叙事和连续图像叙事训练

插画课程叙事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是单幅图像叙事和连续图像叙事训练。单幅图像叙事只能用一幅图像来完成叙事,连续图像叙事需要通过多幅图像去展现故事的脉络。单幅图像叙事和连续图像叙事各具特点,龙迪勇在《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化》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单幅图像叙事的三种模式:单一场景叙述、纲要式叙述和循环式叙述。单一场景叙事为整个故事中最富于孕育性的图像瞬间,可预示出故事的前因后果;纲要式叙述是把故事中各个时间段的一系列不同场景或元素并置在同一幅画面中;循环式叙述是把一系列情节融合在一起的叙述模式,但叙述模式本身可不含任何时间顺序或逻辑关联,其背后的秩序需读者自己领悟。多幅图像具备时间的线性特征、空间的多维特征、物象的变化特征等。多幅图像叙事是由多个连续或非连续的图像构成,需要作者通过图像组合将故事在时间线上延展出来。在多幅图像叙事模式中,图像与图像间主要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诸图像都是同一事件的线性发展片段,它们之间具有时间先后的因果关系,另一种是图像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他们具有相同的叙事主题[4]。

(三)叙事思维训练项目

针对特定的图像叙事模式,插画设计课程需设定若干适于叙事思维训练的“专题项目”,通过专项训练拓展学生叙事思维,提高学生视觉语言表达能力。

进行叙事思维训练专项设定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学生情况,以个人或小组为学习单位,充分运用翻转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并头脑风暴,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二是拟定专项训练内容时不宜给出范例,而是让学生发散思维并独立思考。否则学生会不自觉地生成线性思维,沿着案例因循思考,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叙事思维专项训练大体可以归纳为六种类型:

1.关键词与故事

根据给出的题目提炼相关的关键词或由关键词联想出完整的故事。例:以“爱”为题目,写出跟“爱”相关联的关键词和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体验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体验生活、关注时代的意识。

2.单一场景叙述、纲要式叙述与循环式叙述

在课程设计中拟定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求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不断将故事在头脑中进行图像构建,最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故事中归纳出三幅画面:一个单一的场景(最富于孕育性的瞬间);一个综合性的场景(多个关键场景或要素的并置);一个由多个片段重新组合的场景(没有时间顺序的场景集合,一个新的完整的可引发多重联想的新场景构成)。

3.前后关联性故事训练

根据一个故事的既定结果发散出导致这个结果发生的十个连续的原因。例如:以“小明为什么迟到?”为题,叙述出导致小明迟到的十个关联性原因。

4.线性故事接龙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故事开头,要求学生以座位顺序为序列,从左至右或从前往后进行故事接龙,后一位同学必须延续前一位同学的故事走向,故事的叙事性要连贯呼应。

5.顺叙、插叙与倒叙

教师提供学生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求学生对这一故事进行顺叙、插叙、倒叙的脚本设计。顺叙是一种通过以时间线发展脉络为基础的表述故事的方式;插叙是在描述故事的过程中插入另外的情节的叙述形式;倒叙是以故事结尾为起点,以逆时针的方向来讲述故事。

6.经典故事改编

教师向学生提供经典的故事文本,要求学生对此文本进行合理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此经典故事文本中挖掘出作者的叙事思维逻辑,并对经典故事文本进行模仿式学习。学生以此故事文本的叙事思维为逻辑基础,根据当代社会的文化审美旨趣对文本进行改编。例如:以约瑟夫·雅各布斯(Joseph Jacobs)的“三只小猪”[5]故事文本为对象,要求学生对“三只小猪”的故事文本进行重新改编。

四、插画命题创作

(一)插画命题

图像叙事是跨媒介叙事学中的一个分支,跨媒介叙事学又是叙事学中国化建构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古至今,人们一直用图像叙事的方法来传播文化,如远古时期的壁画,充分表达了祖先们的生活智慧。也可说人类通过图像叙事促进了文明的传承,也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命题创作为例,学生通过图像表现的方法表达爱党爱国的热切情怀,通过叙事方式的运用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这一命题不仅能顺应图像叙事及叙事学的中国本土化建构方向,还能传播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近代叙事学中国本土化的研究中,学者们不仅仅把叙事、媒介本身当成研究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侧重于叙事、媒介们背后所传达的文化指意[6]。所以,包涵着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图像叙事必定是有探索和教学研究价值的。

(二)作业案例

1.《航天》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命题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在单幅叙事和连续图像叙事两种模式中选择一种模式来创作。金子颖同学所创作的插画作品《航天》即是运用单幅图像叙事模式中的纲要式叙述方式,把不同重要的场景要素并构在同一幅画面中,通过这样一种情景结合的方式,表达我们伟大祖国飞速发展的航天事业,展现了我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如图2所示,该同学把中华民族伟岸的风景拼合成一个地球并以此成为画面的中心,在地球四周分别围绕着四个航天器,分别为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嫦娥五号和玉兔二号。中间则由中国共产党党徽、长城、红船、天安门组成。四个飞行器凝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献上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美好祝愿。

图2 《航天》(作者:金子颖)

2.《红军》

陆蕙同学创作的《红军》则运用了多幅图像叙事的模式。作品通过四幅插图之间线性的序列关系展现了红军军装历尽洗礼所产生的变化,如图3所示,从军装的设计制作到发放至战士手里,经历战场的洗礼再到如今作为百年信物陈列在展览馆里,在这时间的进程中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艰辛与伟大,感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图3 《红军》(作者:陆蕙)

3.《禾下乘凉》

曾心怡同学创作的《禾下乘凉》也运用了多幅图像叙事模式,如图4所示,这组作品以时间变化为轴线,向观众呈现了袁隆平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这四幅插画分别是:中国人民面临温饱问题、袁隆平先生带头研究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成功后中国粮产的急速增长、最后一幅插画是袁老的梦想也是人民未来的期望“禾下乘凉”。这组作品不仅表达了袁隆平先生一生的奉献与愿景,还展现了新中国的发展与强大,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成千上万中国人民不懈努力,离不开一位又一位为国奉献的科学家。

图4 《禾下乘凉》(作者:曾心怡)

(三)学生作业总结

从学生插画课堂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命题创作时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观者可以在不同叙事模式中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专思融合”的命题练习,学生不仅学到了插画设计知识与技能,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学生呈现的创作成果不仅验证了其很好地掌握了“单幅图像叙事”和“多幅图像叙事”的知识点,还证明了课程中穿插一系列叙事思维训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五、教学成果评价

(一)教学过程

在插画课程中,通过穿插一系列的叙事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运转了起来,课堂的气氛也越加活跃,学生具备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作能力。中央美术学院前院长王敏曾说过,我们欠缺的是对学生的关注,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一对一的关注,对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未来设计者,他们各自个性,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发掘与培育,对他们基础素质个性化的培育[7]。通过插画设计课程中的叙事思维训练,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得到大家的关注,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插画创作过程中的美好、乐趣与成就。课堂中轻松的互动式叙事思维训练让学生更快地接纳知识并熟练运用知识,掌握了叙事思维方法的学生可将其灵活运用在插画设计的创作中,使其创作的插画作品焕发出强烈的光彩。

(二)教学成果

经过叙事思维训练的学生,没有了以往面对插画创作题目时无从下手的窘迫,而是一步步有条理地来完成插画创作,从调研到故事建构到叙事模式细化再到绘制,清晰的插画创作步骤体现了插画设计课程中安排叙事思维训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样,通过分析学生最终的插画作品,发现学生的插画作品含义深刻表现力更强,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单幅图像叙事和多幅图像叙事两种模式向观众传情达意。所以,在插画设计课程中应该通过一系列的叙事思维训练,让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掌握正确的叙事思维方法,并自如地进行应用与实践。学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绘画手段,将思维放宽于更深层的叙事内涵,将自己本身想表达的故事更好地用视觉元素表现出来。

在课程考核方面,本课程改变了以结果论成绩的传统评价方式,除了最终的插画作品呈现效果,教师还将叙事思维训练、设计实践过程纳入最终考核中。此评分方式转变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学理念,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叙事思维实践过程上。

六、结语

在插画课程设计中强化叙事思维训练,不仅使课程教学与课程目标更具一致性,而且丰富了课程内涵,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作能力,使课程设计突破了技术性导向的枷锁,强化了学生个体对插画创作的逻辑感和美好体验。与传统插画设计课程相比,在课程设计中强化叙事思维训练更易于推进“专思融合”,更易于运用翻转教学模式,因此,探索插画设计课程中的叙事思维训练方式必将成为推动插画课程“质量革命”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插画课程设计创作
就要紧紧粘住你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一墙之隔》创作谈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无脸小插画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