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三维四驱”中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

2022-12-01 07:39:24师建平董重阳侯雅静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医学中医药大学硕士

党 赢,张 锁,师建平,海 日,董重阳,吴 昊,刘 钰,侯雅静,白 洁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00)

中医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为我国人民健康卫生事业保驾护航,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结合我们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立足我校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改进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足,构建“一体两翼三维四驱”中医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以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和质量管理,更好地推动内蒙古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区域发展。

1 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是学历层次相对较为固定,培养目标大致相同,培养过程又各具特色。但是,在中医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较为相似的问题。首先,由于中医学是属于实践性强又富有较强的哲学特性,属于经验医学,处于传承创新过程中不断完善的阶段,这就使得我国现代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呈现出先天禀赋不足的特点[1]。其次,由于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并未得到教育机构、教育理念、培养过程的及时调整和变革,使得研究生培养倾向“模式化”,研究生质量无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衔接,出现硕士被“本科化”,博士研究生被“硕士研究生化”的现象[2]。尤其是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缺乏中医临床基础理论的知识指导,还停留于课本知识内容的重复阶段,难以跳出课本知识的“包围圈”,学生不足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临床诊疗思维过程,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难以达到真实世界的医疗需求。此外,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同样也普遍存在普遍的问题,仅仅重视对科研水平与实验技术操作的提高,而忽略了对临床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中医临床思维的不断培养与提升,习惯性地被动接受培养过程[3-4]。

鉴于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部分中医药院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浙江中医药大学在中医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用“一对三”同伴互助学习方式[5];长春中医药大学采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对中医专业型硕士进行培养[6];苏州市中医院在研究生平培养过程中定期考核,增强实践,以考促学[7];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免疫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充分利用网络背景下多种多样新的教学方法,如慕课、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结合传统的授课方式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实施混合式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8];广西中医药大学因材施教,对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研究生制定合理培养模式,努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临床、教学、就业四项能力[9];山东中医药大学积极探索研究生导师和师承指导老师一体化培养模式,优化高质量培养研究生路径[10];辽宁中医药大学通过开展学术研讨,实践活动,以赛促练,孵化创新成果,推动研究生创新素质能力提升[11];中国中医科学院关注研究生教育课程建设,加强培养学生六种能力“中医临床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中医基础理论、西医临床能力、西医基础理论”,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重视学院教育和医院实践教育结合[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风湿病团队的研究生培养遵循“建体系、创机制、育队伍、升能力、见实效”的基本思路,以中医临床疗效为基础,以临床工作的重点、难点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加强研究生理论、临床、实验、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培养和训练[1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协同培养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探索新的协同培养模式,实现强强联合、提高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14]。这些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在各自研究生的培养领域进行了大胆尝试实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但是依然难以满足临床、科研对中医专业研究生实际需求。

为了充分了解我校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及培养现状,课题组进行广泛调研和调查问卷,主要设计中医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培养体系两方面,实现全校中医专业研究生全覆盖。调查与调研结果显示,我校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取向虽然很明确,但是职业能力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学生职业能力普遍偏低,对职业知识结构认知度较低,我们的中医专业硕士研究培养体系还有有待健全与提升。

2 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中医药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有的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步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难以顺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难以满足人们对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势在必行。

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围绕中医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继续教育模式改革,是聚焦健康中国战略,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具有重要的实践探索意义。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可切实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传播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授中医药临床经验。对于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研究是对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具体层面的丰富与发展,尤其是在新医科背景下增强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势在必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一体两翼三维四驱”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

“一体两翼三维四驱”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即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一体化设计为主体,以“知识传授”和“临床科研能力”双提升为主,建立“1+X”课程体系、多形式教学模式、多层次技能培训,实现学校、导师、学生、医院为四驱联动的培养策略(见图1)。

图1 “一体两翼三维四驱”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3.1 建立“一个主体”方案——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

中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具有中医药行业背景特色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心,以中医学一流学科、自治区重点学科团队为载体,确保一个主体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形成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双并举、双推动、双促进的策略,实现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贯通,打通全生命周期育人整体阶段,以实现从“课堂教授”到“临床和科研实践”的融会贯通,培育学生服务区域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学位点建设、学科建设和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贯通,构建具有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并举”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能力为主体目标。

3.2 促进“两翼能力”提升工程——以“知识传授”和“临床科研能力”提升为主

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培养单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一个主要评估指标,是实现知识传授的重要阵地。坚持以中医学学科建设为主体,深化中医学研究生课程实践改革,并逐步确立“高起点、新要求、拓基础、品经典、重临床”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原则,积极打造一批体现学校“三位一体”的学术理念和高标准的中医专业研究生课程[15-16]。

3.3 建立“三维模式”教学体系——“1+X”课程体系、多形式教学模式、多层次技能培训

健全和完善“1+X”的课程体系,建立知识传授的标准课程体系。我校中医学拥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妇科学以及针灸推拿学等多个研究方向,需要健全“1个核心课程群+X个专业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完善以培养具有中医药专业高层次人才为中心的标准化培养体系。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组成中医学核心课程群,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研究生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了解学术前沿水平,具有广阔的科研研究视野。同时,以“临床岗位胜任力”需求为指引,根据中医临床需求,设置了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类风湿病、中医肿瘤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以及中医康复学等X个专业课程群,使学生了解中医临床常见疾病的处理,具备应用和开展临床的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

建立多种形式教学模式探索。积极推进研究生课程教育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更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手段,主动以研究生培养建设为主体,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和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讨论、研究、合作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体系,并依据专业研究生和学术研究生的不同培养需求,深入推进优化、分类建设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做到两类研究生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针对性和差异性。

构建多层次技能培训体系。“多层次”即把实践教学活动按能力层次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17-19]。首先,基础层次阶段的培养以提升岗位胜任力所必备技能为主,紧抓三基知识培训。其次,专业层次的培养根据研究生的不同培养方向确立相应的培训方案,使得研究生掌握该临床科室的必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后,综合层次的培养以课堂时间和第二课堂培训为主,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职业能力,进行相关专业素质拓展训练。

3.4 构建“四驱联动”培养体系——学校、导师、学生以及培养单位为四驱联动

内蒙古医科大学属于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医学专业院校,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集现代医学、蒙医药学、中医学三位一体办学特色,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模式,研究生的培养常常依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教学团队、和重点实验室为硕士研究生进行组织胚胎学、病理组织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培训。学校还通过研究生应加强自我管理,加强科技创新与组织管理能力、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与服务区域健康发展的能力,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洞察能力、系统综合的视野和高尚的精神品德;同时,积极发挥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主体,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环节质量控制。培养单位作为研究生的主体负责单位,在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研究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不断增强研究生创新意识,不断完善综合性医学研究生的方式。最后,作为研究生本人也应该重视自己的成长成才过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本专业的必备知识技能和临床实践内容,切实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4 “一体两翼三维四驱”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学校近三年共招收中医专业研究生百余人,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基础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和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科学等不同研究方向的专业型研究生,按照本培养体系进行研究生培养方向改革和实践,进一步凸显中医药专业特色,收效较为满意。学生取得校级优秀硕士生毕业论文9篇,发表学术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论文于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申报科研项目主动性进一步提升,近10余人获得自治区教育厅基金资助,专硕型研究生通过国家规范化培训考试过关率明显提升,学生升学率不断提升,近三年10名学生考取了区内外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实现了中医专业研究生就业率的不断提升,也得到了区内各盟市中蒙医院的较高评价,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这些成果的取得进一步彰显了该培养体系的优势和特色。

5 结语

构建“一体两翼三维四驱”中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是顺应区域内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是建设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对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逐步提升我校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本地区乃至周边省份输送更多优质的中医药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中医学中医药大学硕士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江西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5-24 06:57:54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38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