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2022-12-01 10:13孙涛安岗
贵州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肠系膜放化疗直肠癌

孙涛 安岗

(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陕西 西安 710089)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因多因素影响,直肠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中国高发恶性肿瘤中排第四位,局部复发等为患者病死主要因素[1]。近几年,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逐渐应用起来,经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许多的显著疗效被认识,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由于患者肿瘤病灶范围较大,因此导致手术无法完全清除病灶组织,从而会增加患者术后疾病复发情况,影响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2-6]。本研究采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本院收治的7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就诊,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号:IRB-2018-014)。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7]。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且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对比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主要以Heald等手术法处理,将肠系膜血管切断与高位结扎后,清扫淋巴结,以超声刀或剪刀于直视下锐性分离固有膜与骶前筋膜,直到提肛肌平面,同时在盆壁和肠系膜间实施两侧分离,前方则在Denovilliers筋膜锐性解剖,直到肿瘤下3 cm。此外,在术中要做好固有筋膜防护,同时对盆腔神经与神经丛等进行保护,使得直肠标本筋膜不会受到损伤,并保证直肠与职场脂肪系膜组织切除完毕,当切线与齿状线在切除肿瘤后依旧超过2 cm则采取保肛手术治疗,之后采取直肠与结肠吻合术处理。试验组术前给予新辅助放化疗:(1)化疗:第1天给予患者奥沙利铂100 mg/m2进行静脉滴注,第1~14 d给予患者卡培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间隔一周后继续化疗,连续治疗三周。(2)放疗:选择长程放疗,运用三维适形放射进行治疗,临床靶区剂量为45.0Gy/25次,大肿瘤靶区补充照射设置为50.4 Gy/28次,每周连续治疗5天休息2 d,共治疗35 d。观察指标:(1)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细胞免疫指标,包括 T 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 CD8+百分比。(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IL-6参考范围值56.37~150.33 ng/L;TNF-α参考范围值20 ng/L ~400 ng/L。(3)评价两组总有效率,病灶消失,持续时长超出三周是完全缓解(CR);病灶缩小,持续时长超出三周是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持续时长超出三周是稳定(SD);病灶不变反增,甚至转移或者恶化是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CR+PR[8]。(4)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肛率、一年内局部复发率以及转移率。

2 结 果

2.1疗效对比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疗效对比[n(%)]

2.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细胞免疫指标 治疗前两组细胞免疫指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CD3+、 CD4+均高于参照组,CD8+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细胞免疫指标(n=35,%)

2.3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n=35)

2.4疗效对比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保肛率(94.29%)、一年内局部复发率(5.71%)以及转移率(8.57%)显著低于参照组(17.14%、74.29%、28.57%、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疗效对比[n(%)]

3 讨 论

直肠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排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食管癌及胃癌,约占全部大肠癌的五分之三。该病发生可能与致癌物质、慢性炎症、遗产等因素相关,以尿路刺激、腹泻、便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较高患病率、致死率,若未予以针对性治疗及干预,可直接危及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9]。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该病常用的手术方式,虽然手术规范程度和操作技巧均明显提升,但存在较高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影响患者的疾病控制效[10]。本文研究显示,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42.86%,差异显著,治疗前两组细胞免疫指标基本一致,治疗后干预组CD3+、CD4+均高于参照组,CD8+低于参照组,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基本一致,治疗后干预组均低于参照组,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保肛率(94.29%)、一年内局部复发率(5.71%)以及转移率(8.57%)显著低于参照组(17.14%、74.29%、28.57%、34.29%),本文中采用的化疗药物奥沙利铂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进而能够促使肿瘤细胞快速凋亡;而卡培他滨属于5-Fu前药口服剂,能够选择性杀死癌细胞,且毒性较小;同时配合放疗治疗,能够发挥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并且能够避免肿瘤细胞进一步扩散而增加手术难度,同时在放化疗与手术的双重治疗作用下,能够获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最终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保肛率。

综上所述,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采取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后,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能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升疗效,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肠系膜放化疗直肠癌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食管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