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西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日前宣布,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于12月1日访华。按照欧洲理事会的说法,这将为中欧双方展开接触带来一个“及时的机会”。
不久前,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的表态,让欧盟与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的立场保持了距离。博雷利说:“尽管美国是我们,最重要的盟友,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对中国的立场或态度是不一样的。”可以看出,在美国仍旧强前对华“竞争”的立场下,其盟友和伙伴并不愿意“选边站”。
在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就各自主要关切、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分别阐述本国的政策立场,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希望稳定中美关系不意味着华盛顿马上改变了对华认知和政策,拜登政府依然强调“对华激烈竞争”。当前拜登政府大体上仍延续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认知,继续实施所谓的“印太战略”和在一些具体领域旨在限制中国的政策,包括对华关税、科技“脱钩”、重组地区供应链等。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在实施“印太战略”或相关政策中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前者更重视盟友和伙伴的作用。2022年以来,拜登政府不断强化对亚太国家的外交工作,先是密集派遣高官访问东南亚各国,邀请东盟成员国领导人赴美举行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接着在亚太提出排斥中国的“印太经济框架”。这表明,拜登政府希望通过强化与其盟友和伙伴的合作孤立或限制中国。但对此,大多数美国盟友和伙伴是比较抗拒的,甚至有的明确反对在中美之间“选边”。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东盟峰会上明确倡导,东盟成员国不要在中美之间“选边”,应竭力与各方'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澳大利亚近期也不断释放改善对华关系的信号,两国在各层面上频繁接触。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实力对比和利益差异。
首先,在两个大国间“选边”是愚蠢的行为。中美是世界上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最强的两个国家,中美关系的状况不仅影响着两国的合作与竞争,而且对全球局势具有重要影响。对其他国家而言,卷入竞争或在中美间“选边”都不符合其根本利益。
其次,对华“脱钩”“断链”不符合美国盟友和伙伴自身的利益。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的许多盟友和伙伴在经济及货物贸易方面与中国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在绝大多数国家看来,经济或科技“脱钩”不利于自身经济发展,也有损世界经济稳定。
再次,美国与其盟友和伙伴之间存在认知差异。正因为多数亚太国家和一些美国的盟友及伙伴与中国有着稳定且持续的经贸关系,所以它们在对华战略关系认知方面与美国存在差异。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聚级大国,自视为全球霸主和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主要制定者和维护者,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一种所谓的“霸权焦总”;美国的一些西方盟友和伙伴,或认同西方价值观与政治意识形态的非西方盟友和伙伴,对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所谓“秩序焦虑”;而其他盟友和伙伴,大多对中国不存在明显的“战略焦虑”,更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在发展中共同获益。
此外,中方及时和全面阐述中国的立场与政策,提供促进地区与全球层面和平与发展的智慧及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化解分歧和消除误解,进而有助于促使美国的许多盟友和伙伴改善对华态度。
种种迹象表明,多数美国盟友和伙伴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不愿也不能全面追随美国限制中国。德国总理朔尔茨不久前率领庞大的企业家代表团访华,两国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11月29日,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表示,欧盟将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作出“强有力回应”,欧盟也将为与美国的贸易冲突做好准备。这不仅反映了这些国家重视对华合作的机遇,也体现出美国对其盟友和伙伴的影响力下降,政治经济胁迫和价值观诱导方式很难达到华盛顿的目的。美国需要改变其零和博弈思维与竞争性对华认知,因为这不符合各国期待世界和平与实现共同发展的普遍愿望。▲(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