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成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甘肃 张掖 734000)
一直以来国家都高度重视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不断增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投入,有效改善了农村饮水困难、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但目前农村在饮水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生产开始向机械化发展,人们开始频繁的利用农药与机械设备。部分农民为了降低成本支出,选择高毒农药,对土壤及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导致农村饮水水源质量不达标。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能够有效缓解重金属元素及农药残留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饮用水质量,保障农村地区人畜身体健康。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人们为了获得必要的生产生活用水,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同时由于缺少供储水设施,水资源浪费严重。通过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有利于水利部门统筹开发利用水资源,协调水资源供给,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保护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通过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可协调水资源利用,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同时,完善区域供水设施,可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就目前来看,饮用水短缺会使得农村人畜饮水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地形地貌复杂,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难度较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饮水难的问题。部分农村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水旱灾害频发,导致农村短水、缺水、停水等问题不断出现[1]。
水质不达标的情况严重危害了人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命健康安全,对于社会建设也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农村水源污染逐渐加重,部分地区饮用水的质量不断下降,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癌症、结石、痢疾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部分农村地区的地下水含有多种金属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的含量更是严重超标,水质硬度大、安全级别低,群众的饮水安全面临着巨大威胁。工业生产废弃物使当地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导致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水质不断下降。同时,农业污染逐渐加重。农村的水塘、河沟等多被私人承包用于养殖,但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向塘内大量投放饲料、肥料等,导致水源污染更加严重,当地的人畜饮用水也受到严重影响[2]。
饮用水管理体系不完善是当前我国社会在开展农村人畜饮水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尽管国家在加大力度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但部分农村地区人畜饮水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当前部分农村饮水工程存在无人管理或管理权责不明确、管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在农民看来,饮水工程是政府建设的民生工程,无需或轮不到他们管护,因此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同时相关单位也忽视了对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着设备老化等现象,导致饮用水水质不达标,饮水工程的供水能力逐渐下降,无法满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需求[3]。
就目前来看,尽管我国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及人力,但受多种因素(基础建设相对薄弱、人员养护意识不足、技术水平缺乏可持续性等)的干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应用效率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无法保障农村地区的人畜饮水安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选用的供水方式不够先进,加之工程规模较小,渗漏现象频繁发生,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管理人员需花费大量的资金与时间维持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成本较高,经济收益难以达到预期标准。
3.2.1 多样性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地区的交通条件、生态环境及经济状况等制定建设方案,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同时,受区域性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应用的管理手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难以实现统一管理。
3.2.2 规模小 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与城市供水工程相比,用水量相对较低,因此供水规模也相对较小。农村供水工程规模较小,运行成本较高,运行效益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3.2.3 公益性 从本质上来讲,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惠民工程,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重要项目,与农民的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但可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还可改善生态环境。
水源地受到污染,会导致农村饮用水不达标。为了保护水源地,相关部门需对水源周边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警示牌,禁止在水源附近出现公共厕所、工厂、养殖场等污染源,禁止在水源附近铺设污水管道。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和管控力度,严禁发生破坏土层的行为,对违规排放污水和有毒农药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4]。为了避免水源污染,需建立水源信息档案。
为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需进一步应用水质净化技术提高水质纯度,确保饮用水水质达到饮用标准。可组织专业人员,应用沉淀、过滤、消毒等基础工艺,将饮用水中的杂质、污染物等去除,使水源达到安全标准。也可应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常规净化技术、生物慢滤技术等对饮用水进行净化、沉淀、去浊处理,降低水质污浊度,提高饮用水水质。同时,为了保障饮水安全,相关部门还需重视消毒工作,降低病菌对饮用水的污染。引起疾病的生物种类很多,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相关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杀措施,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以往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混乱、管理职责模糊,导致工程供水能力下降、水源污染严重,因此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农民用水管理协会,为农民提供参与管理的渠道。建立农民用水管理协会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的管理和培训,使农民认识到饮水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水平[5]。
相关部门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利用智能化设备实现对水源区域的实时监控,促使饮水工程动态化管理顺利进行,确保一旦出现问题便能及时处理。相关部门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收集、整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相关数据,构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数据库,实现工程数据数字化管理及农村饮水工程运行动态监测,使监测过程更加高效、准确[6-8]。
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相关部门须立足于生态环境,全面分析饮水工程的经济合理性,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相关部门要提高河流的自我修复能力,采取合理措施确保投资投入安全、有保障。同时,相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材料、结构、外观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满足人们用水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畜牧养殖成本[9-10]。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应针对目前农村饮用水供应不稳定、饮用水质量不达标等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加强水源保护、做好水质净化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等,消除农村饮水安全隐患,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