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衡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 景泰 730400)
景电灌区是高扬程大型灌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在农业发展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确保农业健康发展。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依据农作物生长习性、土质性质等,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灌溉技术,并适当引进先进技术,以减少用水量。
常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由原来的大水串、漫灌改为沟、畦、小块灌溉,这种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具有投资少、易于实施且节水效果明显的特点,在景电灌区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灌区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大型农机具的使用,为了便于机械耕作和节水灌溉,灌区大面积实施了土地复平,不仅提高了灌水均匀度,还达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截至2021 年,景电灌区常规节水灌溉面积已达70%以上,同时灌区大力发展膜上灌溉,2021 年全灌区膜灌面积占50%以上。
喷灌技术是通过水泵、动力机等各项设备对水压进行控制,将水压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利用喷头将水喷成细小水滴,均匀喷洒到农田中。喷灌技术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灌溉技术,该项技术应用具有较强的节水性,工程量小,应用范围相对广阔,适用于大部分农作物灌溉。喷灌技术不仅节水效果好,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次生盐碱化等[1]。但因喷灌技术应用容易受风力影响,在风大的情况下不能浇灌,因此在景电灌区使用较少。截至2021 年,景电灌区喷灌灌溉面积仅占2%。
微灌技术主要包括滴灌、微喷雾、涌泉灌。滴灌的特点是灌溉精准;微喷雾的特点是范围广、效果好;涌泉灌的特点是灌溉深。在景电灌区微灌技术使用较多,且节水效果明显,节水能够达到50%。微灌技术的应用,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末端孔口适当调低水源流速和流量,再进行灌溉。微灌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让水直接作用在农作物根部,而且方便控制灌溉用水。微灌技术适合应用在局部农田中[2]。截至2021 年,景电灌区微灌灌溉面积已达20%以上。
采取渠道灌溉技术,若发生渗水问题势必会造成水资源浪费,降低灌溉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利用科学的方式对灌溉渠道进行防渗处理。例如,景电灌区主干工程主要采用减少灌溉渠道内的通透性、制造防渗水保护等各种措施,从渠道具体情况出发,做好灌溉渠道的防渗处理,进而减少由于渗漏问题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斗口以上渠系利用率从设计的80%提高到了90%,渠道防渗效果明显。灌区先后实施了一期工程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景电二期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景电二期灌区节水改造支渠工程、总干渠及民调干渠改造工程等项目,灌区支渠以上防渗技术已到达100%,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取得了显著的节水效果。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是农业中常用的一种地面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具体是通过管道、水泵等将水资源提取出来,然后将水运输到农田中,完成灌溉作业。但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对水质和系统功能要求较高,在景电灌区中使用较少。在黄花滩灌区配套滴管、管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设施,实现了管网输配水、灌溉高效节水全覆盖。
在农业中合理应用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可以实现对水资源配置的合理调配,从而使水资源价值能够达到最大程度发挥,使淡水资源供应紧张及水资源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从而避免发生大规模农田灌溉造成严重资源浪费问题。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与传统灌溉模式相比,能够增加农民群众在灌溉时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此外,通过对良好的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基础设施的应用,可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收益。
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在扶持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应用不仅能够为科学技术落后的农村带来先进的灌溉技术,在满足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率[4],而且能够使农民群众掌握更加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选用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而使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高农户经济收益奠定基础。
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满足农田灌溉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水源的控制,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并对水源进行保护,以免水源遭受污染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降低发生洪涝、干旱等各种灾害发生的概率,改善生活环境。例如,通过对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应用,可以使水资源匮乏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得到缓解,也使水资源丰富地区地下水遭受污染问题得到解决[5]。对于遭受污染的水资源,可以通过过滤、沉淀、净化等方式进行处理,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应用。加强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可以提高农户经济收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灌区群众对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不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灌区群众节水意识还不够强,超定额灌溉现象普遍存在,加之用水户大水漫灌、狠水深灌现象比较普遍,导致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灌溉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由于灌区宣传示范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力度不够以及农业投资资金缺口较大等综合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景电灌区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灌区部分群众水危机意识淡薄,节水措施不力,对水资源的浪费行为习以为常。
由于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措施一次性投入大,农户不愿意使用,影响高效节水工程的推行,还未形成有效的高效节水体系,还未创新推广出适合景电灌区实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用水模式,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全灌区高效节水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
灌区现行农业水价偏低,存在水管单位“一龙治水”的现象,部分种植户对节水工程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牛鼻子”抓得不牢、用得不好,农民没有节水的动力。
景电工程建设受限于当时经济条件较差、设计标准相对较低、施工条件落后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缺乏系统功能,无调蓄能力,灌溉计划得不到准确的执行,用水高峰期供需矛盾突出,且工程停水期间灌区没有供水保障,制约农业产业培育发展,直接影响高效节水农业的推广步伐。
灌区夏秋种植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各灌季用水不均衡,高峰凸显,无法保证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灌区种植结构单一,高耗水作物占比大,灌区主要以小麦、玉米等耗水量大、经济效益不高的作物为主,沟灌、畦灌等常规节水灌溉技术运用不够,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着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的发展。
水利节水灌溉的原理就是对压力进行应用,完成相应的灌溉作业。工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技术含量、专业性要求都很高。工程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及各项参数都会对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情况造成直接影响,而且也会对工程竣工后能否正常运行及水资源利用率能否得到提高产生直接影响[6]。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重视,这也是节水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工作人员在设计工程时,必须深入工程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考核,全面、精准认识工程区域地理环境及节水灌溉设备的具体性能,确保最终设计的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安全、可靠,能够满足应用需求。
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对于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意义重大,制度建设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其对于工程建设作业开展能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通过对合理的管理机制进行应用,采取公平、公开等方式对遇到的各项问题进行处理,进而调动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期间的热情,提高作业效率。此外,健全的管理机制可以及时处理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改变以往行业管理为主的单一管水模式,推进行业与属地双重管理,根据灌区节水工作的现状,制定和完善一系列适合景电灌区实际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节水工程建设的落实,使全灌区的节水工作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集约、高效使用水土资源,对精准灌溉、精细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节水工程建设的目标要求,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景电灌区灌溉用水制度。加强灌溉用水管理,及时准确的修订符合灌区实际的灌溉定额,以便更好地指导、服务灌区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灌溉效率,更好地服务灌区群众,从而增加水资源附加值,促进灌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以市场机制和政府适当引导相结合,优化配置水资源,综合平衡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发展特色经济,突出高效益行业用水,让有限的生产用水通过政策引导、效益驱动流向高产值的二三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减轻水土资源的压力,切实做到以水定种植面积,合理确定农业内部结构和种植比例,有针对性地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
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调动规模化种植的积极性。建立各级地方政府有效投入及奖励机制,以确保高效节水措施的实施,使农户得到切身实惠,充分调动农户参与高效节水的积极性,使农户成为实施高效节水的主体。优先发展成片上规模的高效经济作物,为实施高效节水提供基础保障。
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通过水价优惠政策对高效节水种植户进行奖励补贴,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节水意识强的种植户进行农业用水补贴,对采取节水措施、促进农业节水、调整种植结构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种植户给予节水奖励,提高用水户节水意识。
从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水利节水工程是由政府主持建设的,但工程的应用人员是广大农户。因此,要针对广大农户开展节水灌溉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如果农户普遍节水意识差,即使建设了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也很难提高农业灌溉时水资源的利用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宣传教育:一是加强农户节水意识教育,提高农户节水意识;二是加强对农户的教育,让农户能够掌握节水灌溉系统的操作方法。从以往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应用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过程中,多数水资源应用浪费都是由于农户操作灌溉系统错误造成的。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农民操作指导作业的重视,同时打造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检查小组,让检查小组的工作人员深入农户,纠正农户出现的各种错误操作。
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综合性强,且十分复杂的一项技术。因此,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要系统考虑,相互沟通,互相协作,不能急于求成。同时,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努力打造“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进而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