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娇
(中共吉木萨尔县委党校,新疆 昌吉 831700)
以2015 年为基数,昌吉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过去五年里,每年以大致4%的比例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以大致8%的比例增长,对比两者相差4 个百分点,且有持续拉大趋势,这将减慢以城带乡到城乡融合发展的速度,主要是村级基层组织在发挥“统”的功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虚化弱化[1]。
据统计,昌吉州共有444 个行政村,集体收益在5 万元以下的村有27 个、占比6%;5 万~10 万元薄弱村27 个,占比6%;10 万~50 万元一般村224 个,占比50%;50 万元以上的村有166 个、占比38%;50 万元以下的村占62%。由于多年的“强分弱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问题逐渐显露,制约了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目标进程[2]。
集体产权制度、村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需要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来领导,同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强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基础,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共同富裕又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此项改革举措是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基础、最根本、最长远的重大举措[3]。
2.2.1 注重系统集成的整体设计
推进改革系统集成需要拥有全局意识、运用全局思维。统筹设计改革措施、路径、方法、平台、力量等,使改革成为一个整体,改革中的各项举措要相得益彰、无缝衔接,实现政策系统化、举措完整化。系统集成是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多个系统,像“集成电路”一样整合成一个整体,各系统之间有机协调工作,发挥更大的整体效益。运用系统思维来思考农村各项改革,点菜式和碎片化的改革方式并不能实现改革效能最大化,有机地、系统地整体推进才是各个领域改革提升的联动与融合[4]。
2.2.2 强力突破改革的堵点难点
围绕当前农村改革推进中的堵点难点,将关键的改革举措由点到线再到面串联起来,协同推动,突破原有组合模式,催生裂变效应,实现改革效能最大化。改革发展到最后,不再是某一个领域敲敲打打,而是各个领域互相影响。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前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因此,改革在整体设计框架之下分头进展。目前,各部门必须互相协同配合。深层的改革必须是像一个机器的每个部件有条不紊,互相促进[5]。
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涉及面更加广泛。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更具现实意义。“三位一体”系统集成改革是立足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凝聚改革发展合力的有效模式,通过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新机制,通过不断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机制,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径,从而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构建起了“一体部署、一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持续增加昌吉州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带领全州农牧民实现共同富裕上开辟了新的道路,把三项改革的着力点放到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上来[6]。
当前改革进入关键期,会面临极为复杂尖锐的矛盾。以往的单项突破或局部突进的改革方式已无法适应发展形势的变化,需要增强改革的关联性。同时需要更加注重政策的协同配套,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导向上相互协调、在实施过程中互推互助、在改革成效上发生“化学反应”,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之间密切相连、相互交织。任何一个方面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两个方面,同时也需要三者之间密切配合,如果三者之间的改革相互不兼容,甚至相互牵扯,改革将难以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的原初动力来自于群众的获得感,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改革就得更有温度。“集成式”的综合改革就是一种有温度的改革,通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逐步增强。为推动昌吉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领导力、凝聚力,推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机制、新路子。昌吉州站在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高度,积极探索“三位一体”系统集成改革,努力形成3 项工作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4.1.1 齐抓共管聚合力
吉木萨尔县委坚持党建引领,制定《吉木萨尔县协同推进“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协同推进“三位一体”工作相关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4 个类别下的21 项关键任务,从创新激励支持、规范财务监管、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7 条支持措施,化解制约“三位一体”工作协调推进的症结和瓶颈问题82 个。县领导常态深入包联乡镇、村组蹲点调研,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完善“一村一策”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各乡镇成立包括组长、副组长、成员在内的“三位一体”工作专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4.1.2 夯实基础强堡垒
稳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持续强化村级党组织全面领导的经济基础。采取“内选、外引、回流、下派”4 个方式,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标准,部署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的配置工作,派出4 名科级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党员比例,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在48 岁以下,学历普遍在中专以上。其中,“一挑二”的村达到38 个,占比67%,“一挑三”的村达到36 个,推进村党组织与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协同配合。到村工作大学生中本地大学生占到95%以上,各类新乡贤、土专家达90 余名,领办各类经济实体的27 个,其中在村级班子中任职的有12 个。
4.1.3 狠抓培训促引领
把《吉木萨尔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手册》《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和“三位一体”工作等相关内容纳入县级农村各类培训班课程,聚焦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政策理解不精准、办法不够多、思路不开阔等,分阶段、分层级组织开展专题轮训,以县直部门、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访惠聚”驻村干部为重点,分期分批分行业分领域进行轮训。积极组织各乡镇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外出考察,学习周边市县的先进经验,有效提升村干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开展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基层干部队伍。
4.2.1 下好组织发动群众的“先手棋”
为了加大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印发《吉木萨尔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单》3 万多份,撰写“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发到群众手中,以此打消群众的担心和疑虑。完善民主监督制度,规范民主议事决策机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阶段方案由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确保改革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由群众决定,每一阶段的方案和工作成果都向群众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2.2 打好明确标准规范的“主动仗”
针对吉木萨尔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统一制定5 个阶段22 个环节的操作流程(组织准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设置、组建机构),全县各村统一按照以上操作流程开展工作。统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摸底调查登记的标准,农业村按照有户有地、有户无地、有地无户、特殊情形等4 类对象,牧业村按照在牧业村有草场或饲草料地,户籍在牧业村的人员等7 类对象,对符合摸底调查登记对象全面进行登记。统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类名录,在人员摸底调查登记汇总并公示的基础上,对各村登记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分类。
4.2.3 啃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硬骨头”
一是聚力清产核资焦点。在方法上坚持“三先三后”,清算集体经济组织总资产,并将多年来由财政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移交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二是攻克成员身份确认难点。下发《吉木萨尔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全县统一明确“7557”认定法,以统一标准确认县域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三是抓住股权量化重点。全县统一标准,集体股占总股份的30%,成员股占总股份的70%,成员股统一按照劳龄贡献股设置。四是打通财务监管堵点。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县农经局成立农村集体资产核算中心,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农村“三资”管理平台。
4.3.1 盘活“三资”,激活发展动力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发展的物质财富。出租翻新后闲置或使用效率低下的办公楼、厂房、仓库、生产设备和设施等集体资产。变“死资产”为“活资本”,年增加集体收入470 万元。如二工镇柳树河子村利用地处县城的优势,将空闲办公阵地发包给大庆石油公司勘探队作为生活基地,2020 年实现收入20 万元。想方设法唤醒集体沉睡资源,开发利用农、林、水、养殖等资源,特别是荒山、荒坡、荒地、荒滩等“四荒”资源,通过承包、租赁、合作等形式,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北庭镇东二畦村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闲置池塘周边修建集垂钓、休闲、餐饮为一体的渔家乐度假村。
4.3.2 创新驱动,拓宽发展路径
为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增强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积极探索实施服务业创收、实体兴村、农旅融合“三种增收模式”。服务创收模式是通过给政府、企业或个人提供农业产业化一体服务、市政管理、生活物资供应、基础建设等服务方式创收。鼓励村集体与县供销合作社“优势互补、利益捆绑”,共同组建社会化为农服务中心。实体兴村模式用活政府特许经营项目,争取更多城市资源优先向农村集体组织配置,梳理出13 项风险较小、收益相对稳定的可经营性城市特许经营项目清单,采取与其他资本合作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旅融合模式深入发掘农村各类资源,推行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多种经营方式,通过发展服务业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4.3.3 分类推进,注重示范引领
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因村施策原则,选择19 个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完善、发展路径清晰、内控管理制度健全的“三级示范村”,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州、县、乡三级,选择示范村13 个,其中州级1 个,县级3 个,乡镇级9 个;一村一策制订发展方案,全面启动“一村一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一村一参与的特许经营项目或资产经营性物业用房项目”,为其他村树标杆、做示范。
县、乡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关部门建立起统一领导、统一工作专班、定期会商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进、良性互动。成立了以组织、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相关单位成员为主的“三位一体”工作专项组,工作组定期分析研判、解决问题、形成全县一盘棋布局、一张网配合、一个体系推进的良好格局。
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同步谋划、同步协调制订方案、同步协调组织实施。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中心,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推动其他各项改革的基础,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牵引作用,带动其他各项改革协调跟进。也正是这样,目前特别注重3 项工作的统筹推进。
形成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通过系统集成改革,提高系统中各项制度的运行效率,使制度因素在资源整合中发挥了特殊而积极的作用,制度在系统集成中充分释放了自身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