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榕
热点聚焦
2022年10月7日21时1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长十一”火箭自2015年首飞成功以来,已完成陆态、海态两种发射方式,1.6米、2米两种直径整流罩,圆满完成14次发射任务。发射筒上“大成问鼎,逐梦寰宇”8个大字,红蓝交融,既是对中国梦、航天梦的献礼,也是对浩瀚宇宙的探索。
1.固体运载火箭有效降低卫星发射成本。
相比陆上发射,海上发射是更安全、更经济的发射方式。更安全是因为海上发射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射点,可以让火箭残骸安全区的选择更容易些,相对于陆上发射更便捷;更经济是因为海上发射能够针对不同轨道的卫星自由选择火箭发射的纬度,灵活選择发射点,从而有效节省燃料,火箭一次能够携带更重或更多卫星进入太空,发射成本进一步降低。相比以往的海上发射任务,本次任务选择近岸发射,减少了海上航行时间,任务执行时间进一步缩短。
2.加速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建设进程。
“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成功,将进一步降低我国低轨商业通信卫星发射成本。将卫星互联网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市场竞争力,能够加快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建设进程,满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低纬度航天发射需求,同时将牵引我国火箭技术发展,突破海上发射和海上可重复使用火箭回收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火箭研制和发射技术水平。
任务驱动
1.逐梦苍穹,航天精神代代相传。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执行433次发射任务,先后把700余个航天器送入太空。1970年首飞至今,奋斗征程可谓筚路蓝缕,一代代“长征人”以不服输的性格和韧劲,俾夜作昼,焚膏继晷,用一个个成果书写了中国航天实力;一代代“长征人”带着全中国的梦想,在无数次跌倒失败的压力中前行,砥砺奋进。我辈青年学子要珍惜大好时光,打牢科学理论基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坚定航天报国的初心与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团结协作,每一颗“螺丝钉”都至关重要。
长征系列火箭上有多少颗螺丝钉?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位“长征人”都是助推长征系列火箭升空的一颗“螺丝钉”。不论是耄耋之年的老一辈“长征人”,还是奋战在一线的年轻一代“长征人”,他们都在竭尽所能地发挥着自己作为一颗“螺丝钉”的最大作用。因此,才有今天“长十一”火箭首次采用近岸发射的壮举!吾辈青年应该“高看”自己,看到自己在祖国建设中将要发挥的作用,更应该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团结协作,发扬“螺丝钉”的精神。
多方观点
念好“快”字诀 迈上新台阶◎钟 于
“一箭双星”,十四连胜!2022年10月7日晚上,伴随一声巨响,升腾的火箭在夜幕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首次采用近岸发射的“长十一”运载火箭成为给创建66周年的中国航天最特别的献礼。
跟其他“长征”火箭相比,“长十一”的最大特点就是“快”。它之所以能够持续念好“快”字诀,除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离不开“长十一”研制团队的矢志攻关。比如,“长十一”队伍专门为每一发任务配备星箭协调员,确保各项接口和技术指标高效协商确定,有助于优化提升星箭对接效率。从攻克前后端无线远控等关键技术,到形成卫星适配器产品库,一次次向未知进发,一次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努力,才铸就了“发射准备更快、星箭对接更快、火箭生产更快”的“长十一”。自2015年9月首飞成功,从陆上到海上再到近岸,“长十一”连续多次高精度入轨、零窗口准时发射的卓越成绩单,充分展现了其优异的高可靠性、任务适应性和多样化发射能力。
2022年是“长十一”的密集亮相年,全年总计安排了5至8次发射任务,有望创造年度发射数量的新纪录。已进入组批生产、滚动生产的常态化发射阶段的“长十一”,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快速履约能力的持续提升,其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潜能也将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创新不止步、追梦不停歇。可以预见,“长十一”今后一定能带给我们更多惊喜,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也一定能迈得更大更远!
(摘编自“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年10月9日)
2025年,中国有望开启太空旅行
◎杨毅强
中国商业航天已迎来最好发展机遇,并将在10年内追上美国的发展水平。
在商业航天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就是中国和美国。中国商业航天虽起步较晚,但发展态势风起云涌。中国的商业航天已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并有望在5年内进入3.0时代。
最迟到2027年,中国商业航天的“春天”便会到来。商业航天的“春天”可依据以下标志来判断:第一,卫星星座大规模组建,运载火箭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实现低成本大型液体火箭回收和复用;第二,独属于商业航天的商业模式,如太空旅游得以实现;第三,导航定位、导航增强、低轨互联网及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星座等能为大众和企业提供服务。
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第二种是以维珍银河公司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2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