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中
伴侣动物指的是以陪伴为主要目的而饲养的动物,如伴侣犬、伴侣猫、伴侣鸟、伴侣鱼、伴侣兔、伴侣乌龟等。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的大趋势下,如何使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伴侣动物尤其是伴侣犬对老年人之福祉和健康的积极影响,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21世纪以来,无论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亚洲国家,都出现了大量研究伴侣动物(其中伴侣犬占较高比例)与人类福祉和健康之关系的论文,其中不少论文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养犬与老人的福祉和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笔者在细读国内外21世纪以来发表的16篇代表性相关论文的基础上,从以下4个方面梳理和总结出伴侣犬对老年人的主要益处。
犬通常被认为是最忠诚的动物,这一特性使犬成为人最好的伴侣动物之一。英国“宠物食品制造商协会”于2013年收集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仅英国就有850万头宠物犬,占了英国家庭的25%。这一数据表明,伴侣犬已成为许多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各自的主人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詹尼弗·帕特尼于2014年发表的一篇针对老年女同性恋者的定性研究论文指出,许多受访者认为,伴侣犬在她们日常生活中的长期存在使她们感到舒适。陪伴不仅仅指的是人和犬一起经历温馨美好的事情,也指一起面对困难,共同克服挑战。正如此研究中的一位受访者指出的那样,她和她的犬都患有严重的健康问题,这影响了两者的正常行动,但她相信,现在对她和犬来说是合适的时机,因为两者现在都难以长时间行走。人和犬在面临相似的困境时,往往会倍加依赖和珍惜对方的陪伴,这样的陪伴有助于双方在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相互安慰、相互支持。
吉特卡·皮哈尔托夫等三位学者于2014年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养宠物(其中犬占很大比例)和宠物主的孤独感之间的联系在女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那些经常报告说自己感到孤独的女性以及那些已经克服了孤独感的女性更有可能养宠物。埃尔西·古利克和谢丽尔·克劳斯-帕雷罗于2012年合作发表的一篇针对55至84岁老年女性的论文指出,已婚或有伴侣的女性养犬的比例明显高于单身女性,而单身女性倾向于养猫,此研究还发现,同养猫的老年女性相比,养犬的老年女性不仅其抑郁情绪明显更低,而且其总体健康、总体幸福感和活力更高,这可能是由于伴侣犬比伴侣猫平时需要更多的身体护理。相较于猫,犬体型大,活动多,因此需要人给予更多的照料。老年人在处理伴侣犬的种种事情中而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因而她们更健康,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伴侣犬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个主因是,伴侣犬能够增加老年人的体育活动量。罗兰·索普及其同事于2006年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在养犬的美国老年人中,有58.5%的人仅通过遛犬这一运动形式就可以满足每周体育活动150分钟的建议标准。阿尔弗雷德·陈等3位学者于2007年合作发表的一篇针对香港养犬者的论文指出,不少受访者报告说,遛犬能确保他们定期进行身体锻炼。恩格拉·恩马克等4位学者于2012年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全面研究了养宠物与人的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现同养猫的人或不养宠物的人相比,养犬的人会更频繁地锻炼身体。冯志强等学者于2014年合作发表的一篇针对苏格兰老年人的论文表明,老年人养犬的行为与他们的体育活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养犬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还可以帮助他们克服一些运动障碍。米克·里杰肯和桑德拉·范比克于2011年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以及柴田爱等6位学者于2012年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亦得到类似的发现:养犬可以帮助老年人达到健康的身体活动水平。
伴侣犬能从多个方面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例如,在前面已提到的帕特尼的那项研究中,一些受访者报告说,定期带犬散步有助于缓解她们的关节炎疼痛。前面已提到的恩马克等人的合作研究发现,同养猫的人或不养宠物的人相比,养犬的人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有更好的评价。本冈正彦等4位学者于2006年合作发表的一篇针对日本老年人的论文发现,遛犬可以平衡老年人的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抑制交感神经活动,促进副交感神经活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这几个术语。人的自主神经系统(又名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种神经虽然共同支配着人的内脏器官,但对同一器官却发挥着截然不同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以下结果:机体耗能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呼吸加快,胃肠活动受到抑制,瞳孔散大,等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带来以下结果:机体储能增加,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血糖降低,呼吸减慢,瞳孔缩小,等等。可见,这两种神经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一般而言,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人才有可能进入睡眠状态,也才不会失眠。本冈正彦等人合作完成的这项研究,不仅认为与犬待在一起以及遛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交感神经活动,还指出即使是那些不能遛犬或者不能运动的人,他们单独与犬的相处也能对稳定他们的心率起到较大作用。
养犬不仅能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能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少研究已经证明出养犬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诺埃尔·菲茨帕特里克等研究人员于200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研究了老年人保健中心对伴侣动物支持的需求。研究人员向保健服务提供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的一个主要内容涉及老龄客户养宠物这一行为。关于老年客户养宠物的行为与他们的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许多保健服务提供者报告说,养宠物确实有助于增加一些老年客户的总体福祉。一些保健服务提供者报告说,他们的不少老年客户对他们说过“他们把所有的忧虑都告诉了他们的犬和猫”之类的话,其中一些客户在他们的重要伴侣(如配偶等)去世后,因需要照顾死者遗留的宠物而重获活下去的意志,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遗留的宠物成为连接生者与死者的纽带,以及生者的重要精神依赖。该研究还发现,在由老年人和残疾人构成的样本中,超过90%的宠物主人认为,宠物是其家庭的一部分,对提升他们的总体幸福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或“必不可少的”。
谢丽尔·克劳斯-帕雷罗于2012年发表的一篇独著论文指出,养宠物的老年女性往往表现出更少的抑郁症状,这可能是因为伴侣宠物减少了她们的孤独感。前面已提到的阿尔弗雷德·陈的那项研究指出,一些养犬的老年人报告说,他们的脾气因养犬而得以改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变得不那么暴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能够做出更为积极的反应。该研究还发现,尽管养犬对老年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伴侣犬的死亡或者与伴侣犬的分离,可能会给老年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使他们感到悲伤或痛苦等。在前面已提到的帕特尼的那项研究中,不少受访者报告说,养犬等宠物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压力,也有一些受访者表示,照顾宠物可以帮助他们集中精力,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也就是说,养犬使他们感到自己虽老但仍有一些技能,还能发挥出一些作用和余热。
2002至2003年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在北京市随机选取的719个空巢家庭为调查对象,深入研究了伴侣动物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伴侣动物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空巢老人因养伴侣动物而拥有更健康的身心。
除了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之外,伴侣犬还可以促进其主人与其他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谢贝克等4位研究人员于2011年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不少受访者给出了“当我和我的犬待在户外时,我总是遇到新的人,并和他们聊天”之类的回答,这表明伴侣犬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奥地利三个不同的犬墓地与养过犬的老年人进行聊天式对话。参与聊天的老年人给出了诸如“我在这里时常结识一些像我一样养过犬的人,所以你也可以和他们谈谈”之类的回答。该研究收集到的这些回答充分表明,犬是促进其主人与其他人进行社交的催化剂。阿尔弗雷德·陈等人合作的那项研究中,一些养犬的老年人报告说,他们在与他人谈论犬或分享照料犬的经验的过程中结交了新朋友。
在前面已提到的帕特尼的那项研究中,两名受访者是残疾者,他们因自身的行动障碍而经常居家,难以到户外遛犬,他们只能依赖其他的遛犬者来帮忙遛犬,此时,遛犬为两位残疾者创造了平时与其他人进行社交的机会。萨拉·奈特和维多利亚·爱德华兹于2008年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每天遛犬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克服小病、抑郁症等问题,进而增加他们社会交往的可能性。
21世纪以来,伴侣犬等伴侣动物对老年人的积极影响,一直是心理健康领域许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个主要关注点。在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性大趋势的背景下,对此方面的关注和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养伴侣犬通过促进身心健康、增加社会交往、减轻压力等方式来增进老年人的福祉,提升其生活的整体质量。既然犬对人有那么多、那么大的益处,那么我们人类需要更多地去了解、欣赏和尊重它们。养犬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甚至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然而对于那些有幸在其人生中拥有伴侣犬,且自愿与伴侣犬相处的人来说,他们将会从伴侣犬那里享受到只有忠诚的朋友或伴侣才能给予的诸多支持、慰藉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