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河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划依托广州市重大发展规划,主要涉及黄埔区(中心区、萝岗区域除外)、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南沙新区(自贸区除外)。针对三大运营商及其他专用网络在区域内的综合需求,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通信管廊(包括管道、光缆、机房等)的建设方案及实施步骤、投资估算;同时结合需求及管廊建设情况,规划机楼的建议位置。
在规划通信机楼时,应该结合通信技术发展需求、运营商网络布局等方面,提高适用性。
运营商机房布局需求:根据本次规划与运营商调研的情况,各大运营商在广州的核心机房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而且比较完善,规划从全市域范围综合考虑新增核心局房的布局。相关区域的通信核心交换服务可由邻近地区的机楼提供。
技术发展分析:从网络架构看,网络架构扁平化,移动网与固定网网元融合,所需网元数量大大减少;从硬件部分看,目前通信行业核心网已经普遍采用刀片服务器硬件架构,集成度大大增加,与传统交换硬件相比,同样体积的设备处理能力提高了近20倍。随着技术提升,核心机楼中大量的数字分配架DDF架将被更高效的光纤分配架ODF所替代,数量减少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综上所述,未来对核心通信机楼的需求将呈逐步减少的趋势,新建机楼没有那么迫切。本规划区域范围内,已建成综合通信机楼21座,其中,广州电信13座,广州移动7座,广州联通1座。根据运营商调研时提供的数据,未来五年,广州移动在黄埔区(中心区、萝岗区域除外)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计划新建3座综合通信机楼,初步选址为芳村大道中232号、凤凰五路延长线以南、凤凰三横路延长线以东。广州联通在黄埔区(中心区、萝岗区域除外)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计划新建2座综合通信机楼,初步选址为竹料镇、中新知识城南部。广州珠江数码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计划新建1座综合通信机楼,初步选址为知识城南起步区。按照广州市城市规划用地要求,未来将不会为单独一家运营商提供综合通信机楼提供用地,城市综合通信机楼将采用“统建共享”或“共建共享”方式,因此,综合通信机楼规划建设需协调各家通信运营单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故本规划只列出运营商需求,供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规划时参考,通信机楼不纳入规划估算范围。
通信机房分为中型机房(业务汇聚机房)和小型机房(设备间和基站机房等)。其中中型机房包括区域机房、片区机房、单元机房,满足单个运营企业布置电信固定网、移动通信网、数据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城域网设备的需求,信息通信网络拓朴和通信机房分层分级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通信网络拓朴和通信机房分层分级示意图
在建设模式上,采用集约化建设理念,将各电信运营商规划在不同位置的通信机房集中到一起进行建设,根据运营需求,合理划分机房面积,按照各自标准,配置相关设施,保证各运营商机房能够互不干扰、相对独立的发挥作用,通信机房必须与通信管道有效衔接,预留出足够的管孔。在规划设计时,可以采用两种共建共享模式:①不允许设置公用空间的机房;②允许设置共用空间的机房,相对而言,后者在节约空间、降低投资、提高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存在着投资分摊、利益分摊困难的问题,难以推动建设的顺利进行,如果采用第三方独立运营公司进行建设和管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纠纷。
通信管廊的规划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和实际需求,明确管廊建设类型,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并预留出远景发展空间,积极与地下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工程管线规划、管线综合规划进行衔接,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因地制宜、集约用地的基本导向,实现通信管廊资源的统建共享。通信管道的规划内容应该包括平面布置、路径、横断面、纵断面、通信线缆入廊以及近远期规划等方面的内容,除了满足功能性需求外,还应该充分考虑经济性和技术性。
根据《广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广州市将建设综合管廊151km,其中,黄埔区将建设综合管廊11.1km,白云区将建设综合管廊7km,南沙区将建设综合管廊31.4km。参照广州市综合管廊规划、广州电力隧道规划,结合规划区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拟定本期通信管廊专项规划,按管廊系统“一张网,分期规划建设”思路,通信管廊规划分近期规划(2016-2018年)、远期规划(2016-2020年)。通信管廊规划考虑将黄埔区、白云区通信管廊贯通,规划建设石化路—S3广深沿江高速与G107交汇处(黄埔区)黄石东路—石沙路(兴隆西路-白云大道北)(白云区),本期通信管廊规划共有3段主干道,共24.14km,通信管廊规划容量从24孔到48孔,折合管孔长度为943.76孔km。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通信建设总体规划,通信管道的建设必须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中,能够满足全社会通信城域网传输线路的敷设需求,既包括公共网络传输线路,也包括通信专网传输线路。通信管道规划也要遵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多方共享的基本原则,保留出一定的余量,避免出现多次投资、重复开挖等现象,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提升城市建设总体效益,与通信局所分布、路网规划、土地利用相协调,充分考虑预埋管道横穿道路的问题,在主要交叉路口和沿路段采用合适的处理措施,为通信光纤接续和布放支线提供便利的条件。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本次规划依据道路类型和等级对各规划区通信管孔数量、容量进行了确定,并结合现状分析、需求分析、未来3年~5年运营商的规划建设数据,以及通信机楼、无线基站的规划布局,以满足每个地块至少有一边管道覆盖为目标,完成区域通信管道布局,在建设有通信管廊或者综合管廊的地方,必须将通信管线纳入其中,原则上不再另行建设新的通信管道。
适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市政接入管道满足道路两侧基站、多功能智慧杆等通信设施接入市政道路通信管道的需求,与市政道路通信管道在道路同侧布置时,宜在规划通信主管容量基础上增加4孔~6孔;道路另外一侧单独满足智慧杆需求时新建通信辅管,管道容量不小于6孔。
“一张光缆网”是城市通信光缆规划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应该积极推动从业务发展驱动向区域发展驱动转变,遵循整体性、独立性、前瞻性的基本原则,实现全业务的统一接入,实现资源效能的最大化。根据网格化建设思路,应该网格化规划综合接入业务,然后同步进行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全面摸查业务点,分析客户组成、基站分布、地理区域、技术能力,统一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精确匹配业务和资源,主干道光缆应该优先统一规划实施,而末端接入则可以由运营商实施。
根据“网格化”思路,做好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提升全业务支撑能力。构建网络结构能应对多种技术,网络覆盖能满足不同业务需求的“一张光缆网”,打造一个“接入迅速、容量合理、安全可靠、调度灵活”的光缆网接入平台。面向固定宽带、4G/LTE,以及5G,围绕通信机房,按“一张光缆网”统筹规划,逐步推进,一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初期设置一个汇聚节点,而在每个汇聚节点下连接着主干光缆环和配线光缆,能够对业务点进行覆盖,业务点通过引入光缆接入,通过“配线联络光缆”建设,能够在现有基站光缆的基础上形成配线光缆环,从而构建成一张光缆网[1]。
以实现5G网络信号全面覆盖为目标,公共移动通信基站主要包括宏基站、微基站以及室内分布系统,采用三者结合的建设方式,宏基站做广域覆盖,后二者做深度覆盖,进行分流、补盲、使能,满足智慧设施无线连接的需求。宏基站覆盖面广、设备功率大,结合城市建筑布局和功能定位,以楼面站覆盖为主,必须满足各工作频段对站间距的要求,同时做好美化方案。微基站覆盖面小、设备功率小,主要以悬挂方式安装,规划在多功能智慧杆上,主要应用在三个场景,其一信号补盲覆盖,其二容量扩容分流,其三新型业务场景覆盖,做好站间距设计,可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调整。室内分布系统主要解决的是室内信号覆盖问题,安装在建筑内部,实现精准覆盖,根据应用场景、流量需求、业务频次、品牌价值等多个方面,差异化选择技术方案和设备类型。基站站址规划应该以满足目标区域有效覆盖为前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充分考虑存量共享和社会资源利用,同时注意新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网络分组化、宽带化、智能化是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现阶段,通信业务种类多、变化快,随着软件技术、光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统一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原有相对独立的技术基础已经不存在,各通信业务网络加快融合和补充,减少了对通信管道的需求量,通信管道网将朝着匀称网方向发展,同时,国内电信市场逐渐开放,更多的宽带运营企业参与其中,从某种程度上又会增加对通信管道数量的需求。
智慧城市可以实时关联整个城市的信息并对其实现跨领域的整合协调,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人性化、智慧型城市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使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变得更加互联化、智能化、物联化,能够实现市民服务需求的智能响应,大幅度提升市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发展智慧城市,通信系统是重要支撑,它是所有智能系统内部及系统间交流的桥梁,是各智慧系统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因此,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必须与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紧密衔接,重点在于通信基础设施的落地和共建共享的建设方案,确定各类通信设施的布局和通信管道的路由及规模,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智慧业务应用的全面覆盖、智能应用终端的全面物连、通信基础设施的智能管理[2]。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介绍了《广州市通信管廊专项规划(第四期)》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规划区域内的通信基础设施现状,对通信机楼、通信机房、通信管廊、通信管道、通信光缆等主要设施的规划方案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水平,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