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贵医附院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把握新时代发展大势中顺势而为,凝心聚力书写新的华章。
近年来,作为贵州省的龙头骨干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贵医附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快“医教研管”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式建设,提高医学教育水平和临床研究创新能力,加快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同时积极破解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难题,践行公益担当,倾心倾力为西南地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去年,贵医附院贵安医院正式启用,该院区由贵医附院以“一院两区、一体化管理、同质化医疗”的模式全面托管,不仅服务贵安地区的老百姓,还将辐射全省,成为贵州省区域医疗中心、贵州省医学人才培养新基地。贵医附院“如虎添翼”,贵安医院也成为该院弥补老院区发展空间受限,提高服务能力,拓展品牌的一张王牌。
在“抢抓重大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直面问题,聚力攻克”“靶向破题,精准定位”“系统发力,融合并进”“守正创新,提质增速”,贵医附院院长左石在一次总结会发言中的几个词汇让人印象深刻。直面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不畏难,更是足见聚力发展中的贵医附院的决心和勇气。
左石表示,作为公立医院,始终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场和公益性的价值导向,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大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2021年11月,左石上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当下,他思考的最多的是医教研管协同发展的大局。他认为,要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顺应医改大势,医院管理者的管理思路须“符合时代要求”,和时代同行,与改革同步,同时,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要在技术创新、管理革新、服务更新三个方面发力高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水平逐渐提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还抱着过去的思维不与时俱进,就很难满足新时代要求,也达不到老百姓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左石说。
学科建设核心是医疗技术、医学人才、科学研究。近年来,贵医附院紧紧围绕国家和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以建设研究型优质医院为总目标,拟定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和学科发展的实施意见》,进行学科建设战略布局。“辩证好医疗、教学和科研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医教研协同发展。以发展科研创新能力,通过系统创新推动医疗新技术发展,同时培养医疗、教学和科研人才,逐步打造专业特色,树立名医工程,促进一批优秀青年医学科技工作者和学科领军人物脱颖而出,形成一批有活力和战斗力的学科团队,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升医院知名品牌,逐步实现研究型医院转型。”
学科的战略布局决定了医院的发展方向,据左石介绍,贵医附院根据重点学科分局,进行学科评估和建设,以评促建;评估按照学科层次和作用,设置多种重点学科类型:高原学科、高峰学科、重点学科和新锐学科,从不同层次和功能定位来进行培育和建设,实现同步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左石表示,该战略围绕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大需求,在强化服务质量和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临床研究和临床基础研究的发展,提出通过项目实施,逐步培育学科团队,梳理学科结构,到2025年,使医院学科结构得到优化,学科相互支撑能力加强,形成一批在国内有一定特色,在西南地区有很强影响力,在贵州省具有引领性的学科群的战略目标。
“2022年‘新国发2号文件’再次赋予了贵州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推进健康贵州建设上给予一系列政策、项目倾斜支持。贵医附院也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2年7月1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举行线上签约仪式,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山一院将依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现有医疗力量,打造国内一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贵医附院再次被注入发展的强动力。
此外,贵医附院自1941年成立初期,便云集了一大批来自协和医学院的医学精英,且在办院理念、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上亦多参照协和医学院,形成了诊疗规范、治学严谨的优良作风,有着“小协和”之称。在此渊源之下,左石透露,贵医附院目前也正在积极对接北京协和医院的对口支援,“小协和”争取与“协和”“再续前缘”。
在此背景下,贵医附院对医学学科建设进行战略布局,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管理、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与转化、教学质量水平等各项工作做整体设计,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科研服务临床、学科引领专科的积极作用。将临床技能、临床科研、临床教学和医疗管理相结合,希望促进该院“医教研管”全面发展。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之下,医院各项工作都需要新的变革,变革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左石认为,医院管理更是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同时,随着国家的医改不断推进,同时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公立医院面临着众多“时代挑战”。贵医附院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对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应对“国考”的同时提升医院管理内涵式建设,成为每一位医院管理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左石认为,医疗质量是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医疗安全的保障。他表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2019年始,贵医附院围绕“国考”指标对质量管理体系重塑,建立了以保障医疗安全为核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的的综合评估体系,对57个临床科室及病区、17个医技平台科室开展全覆盖、个性化考评,推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我们的质控体系是贵医附院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我们就加强什么地方的考核。因此,是‘量身定制’。”左石说。
据贵医附院质量管理处副处长莫非介绍,贵医附院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医疗质量是根基”的医疗质量全院全过程管理。其中,建立了以院级、职能部门、科室、医疗组长为主体的四级质控体系,即医疗质量院长负责制、职能部门一把手负责制、科主任负责制、治疗组长负责制,并在各个科室设立质控员。同时制定了质控考评量化指标,全院各层各级质控检查动态监控,逐级负责,双向反馈准确的医疗质量控制信息,加大质控督查力度及时掌控质控信息,环环相扣形成从点到面的监控体系。由此,该院实现网格化、个性化、全程化管理,通过每周数据呈现、每月质控通报、每年全面分析等,质控结果与绩效挂钩,强化整改效果。目前,该院临床医技科室质控达标率99%以上,医疗质量和安全得到持续提升。
同时,为加强内涵质控,避免考核形式化,临床科室按照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分开考评。医技类专业性较强,统一的评价指标难以实施,贵医附院根据专科特色,制定个性化管控方案及质控指标,医技科室实现“一科一方案”。如将影像和B超预约时间、检验和病理报告及时性纳入考评,增设临床对医技科室的满意度考评等考核内容。此外,还创新模式,对手术安全督查规范化,对住院患者死亡监管实时化。
围绕近年的医改导向,从调整管理体系、修订质控规则、增加考评覆盖率等方面重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既推动了管理内涵的提升,也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全院医疗质量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一个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能淡化工作量指标,用质量替代数量,促进内涵质控的建设力度,改善服务流程,是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此外,贵医附院还创新管理机制,在贵州省率先建立运营管理团队,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双核心”管理构架,以全成本管理与绩效管理“双工具”管理模式,建立RBRVS绩效分配模型,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导向,完善临床、教学、管理等岗位绩效考核分配体系。据了解,该院医务性收入占比27.92%,同比提高2.63个百分点;药占比21.11%,同比下降6.94个百分点;人员薪酬固定部分占比36.64%,同比提高16.35%;四级手术占比32.63%,同比提高7.57%;平均住院日7.83天,同比下降0.16天,收入结构持续优化,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在用药机制方面,贵医附院开拓创新用药机制,深入落实药品集中采购。开展合理用药专项活动、开设药学服务门诊等多种举措,促进药品集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完成9批次国家药品集采及省际联盟集采工作任务,完成率达255.35%,获医保结余留用奖励资金2000多万元。还创新“特殊用药”双通道管理机制,月均使用金额超过1300万元,通过志愿者服务药店配送,为患者架起特殊药品双通道服务的桥梁,既方便患者、又减少医院流动资金压力。
1 2022年11月4日,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与贵医附院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签约仪式在贵医附院举行,院长左石代表医院进行签约。
2 2021年10月28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院80周年手术直播周”活动顺利举行,贵医附院院长左石带领团队完成直播手术后与团队合影。
位于贵阳市主城区的贵医附院,门诊日均人流量在8000~12000人次之间。如此庞大的就诊人流,曾让贵医附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犹如“菜市场”,许多患者“排队1小时,看病5分钟”。
如何解决群众看病排长队问题?自2021年10月以来,贵医附院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专项整治行动,成立群众排长队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台账管理、定期研究、常态巡查等机制,通过多渠道预约挂号、调整门诊布局、增加周末专家门诊、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开通“诊间支付”、增设报告自助打印、设置护理微笑服务岗、APP终端查询等举措,优化解决群众看病排长队方面90项问题,切实提升患者满意度。
同时,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日开展现场巡查,列出“现场巡查问题及解决清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据莫非描述,该院按照存在问题、现场调研、解决方案、推进情况、督导检查等形成解决排长队的工作台账,每天进行现场督查并形成巡查日报,每周五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完成一项,对账销号一项”。医院还开设了服务投诉中心,及时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该专项行动实施以来,贵医附院共梳理问题68项,分类开展工作103个小项。
随着一系列重要举措的实施,群众就医排队的部分难点逐步得到解决,部分堵点逐步打通,一些断点得到接续。该院通过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就医排队问题,管理更加彰显力度,服务更具温度,人性化服务得到凸显。
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021年9月,贵医附院在肝胆外科开设首个试点后,决定在全院各病区全面开设“微笑服务岗”,并且鼓励各科室遴选一部分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及亲和力比较强的护士担任此岗位,旨在为患者提供入、出院服务,减少患者排队就诊时长,让患者的诊疗体验更加人性化、亲情化,提高患者获得感。
“我们的护士长都要带头去感受微笑服务岗,在最一线接触患者,她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病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左石说。
自该院“微笑服务岗”工作开展以来,人人是微笑护士,个个从细节做起。贵医附院越来越有温度,许多患者送来了锦旗、感谢信以及感谢诗。不仅如此,一些护士,也被这种“温度”所感染。在每日小结里,该院感染科的一位护士写道:“在与病人和家属沟通时,我发现,临床治疗固然很重要,但适时的关心、关怀,是救治患者所不能代替的”。
作为贵州省的龙头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始终把服务群众和帮扶基层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用行动诠释责任,以医者仁心彰显担当。该院多措并举服务社会,长期坚持开展基层帮扶、义务诊疗、技术培训、慈善医疗等扶贫工作,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
2016年以来,贵医附院在贵州全省广泛开展“贵在有你·医者仁心”医疗志愿服务,通过开展“健康贵州行、志愿者医疗行动、基层医务人员免费培训、互联网远程医疗”等活动,帮助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提升专业技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努力破解群众看病之“痛”,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推动健康贵州建设贡献了贵医力量。
据左石介绍,该院通过医疗专家“走下去”,为偏远百姓解决疑难病痛。6年来,项目先后开展“贵在有你·医者仁心——健康贵州行”系列活动60余期,帮扶团队坚持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基层医院,深入边远乡村,走村串户,为偏远百姓开展健康宣讲、义诊活动及捐赠药品等志愿服务工作,免费为扶贫患者开展手术治疗,为困难农户送医送药。仅2022年上半年,共有上百名专家,涉及30多个学科,下基层开展义诊30余场次,解决困难患者的疑难病痛。
同时,还将基层医师“请上来”开展“贵在有你·医者仁心——微创手术研修班”“贵在有你·医者仁心——学术沙龙”等多种活动,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采取“请上来”和“传帮带”的方式,免费为基层医院培养大批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从专业技术到医院管理,从临床医疗到专科护理,从诊疗规范到高精尖技术,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全面提升基层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此外,贵医附院打造了“线上”医疗志愿服务,以降低基层群众就医成本。专家志愿者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门诊、远程教学查房、远程手术示教等远程一体化为基层医院服务。2016年至今,共开展远程会诊21501例,远程教学及培训313次,培训13万余人次。
“我们不做‘蜻蜓点水’式的活动,我们希望持续发力,‘滴水穿石’。”同时,左石还介绍说,该项目实施始终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和健康贵州战略的各项任务要求相结合,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在专家团队下基层志愿医疗行动中,大多数志愿者是医院各支部党支部书记和科室主任或业务骨干,真正让乡村贫困群众享受到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
“贵医附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把工作和力量聚焦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各项任务上来。”左石说。
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共进,与责任相伴,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贵医附院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把握新时代发展大势中顺势而为,凝心聚力书写新的华章。
左石
博士,留美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好医生”“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百优医生”“贵医名医”等荣誉称号。
◎作为公立医院,我们始终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场和公益性的价值导向,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大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医疗质量是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医疗安全的保障。
◎在最一线接触患者,她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病人的一些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
◎我们不做“蜻蜓点水”式的活动,我们希望持续发力,“滴水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