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涵养区林下经济发展特征及对策建议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2022-11-30 07:07武雅娟高同雨苏本营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门头沟区林地北京市

武雅娟 高同雨 李 晶 苏本营

(北京市门头沟区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北京 102300)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资源保证地,承担着首都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关系首都区域生态安全,也是北京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该区域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及房山区、昌平区的山区,土地面积为11 259.3 km2,占全市面积的68%[1]。生态涵养区为全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牺牲了部分地区的经济利益来实现生态涵养功能。如何在不影响其生态涵养功能的同时发展经济,如何提高该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越来越受到科研单位、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解决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2]。自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印发以来,我国林下经济已经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10月,北京市出台《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生态涵养区应履行生态保护的主要职责,同时推进绿色产业发展。2021年4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明确指出推动生态涵养区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林下种养模式,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和森林经济效益。

为贯彻落实“生态涵养”功能定位,门头沟区多年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高效利用林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经济,逐渐探索出适合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持续发展模式。笔者阐述了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及林下经济规模,并基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下经济产业现状调查,总结了门头沟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生态优先理念和因地制宜原则,提出了门头沟区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北京市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双赢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1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林地面积及林下经济规模

据2019年全国土地调查统计[3]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北京市国土面积164.1万hm2,其中林地面积96.77万hm2,占市国土面积的58.97%;实际经营的林地68.80万hm2,森林面积77.76万hm2,森林覆盖率43.50%。从表1可以看出,北京市林地面积非常广泛,尤其是门头沟区林地面积甚至接近辖区面积的90%,林下经济可利用和实际经济规模非常可观。

表1 北京市林地面积及林下经济规模统计

2 门头沟区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2.1 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双赢

门头沟区曾是北京重要的煤炭供应地,随着首都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定位的战略性调整,2005年门头沟区被赋予“生态涵养区”的新功能定位,随着煤炭经济转型,总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较全市平均经济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门头沟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区积极“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走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林下经济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双赢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门头沟区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在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增加经济附加值,使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双赢。

2.2 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就业,带动乡村振兴

门头沟区山区面积大,林地是山区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是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开展林下种养殖业,在不砍树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林地,种养殖业周期短、见效快,弥补了林业长期投入见效慢的缺点,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丰富了农产品种类,同时可以促进农村剩余老弱劳动力就业,吸引青壮劳动力回归农村,实现山区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是山区农民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乡村振兴、兴绿富民的重要举措。

3 门头沟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条件

门头沟区有发展林下经济的自然条件优势。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山区,总面积14.48万hm2,其中山区面积占98.5%,平原面积占1.5%,是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全区目前耕地和果园面积总计不足8.73 hm2,果园面积14.41 hm2,区内各镇和街道辖区面积、耕地面积和现有果园面积见表2。其中门头沟区林地面积12.92万hm2,占区国土面积的89.22%,实际经营的林地10.91万hm2,森林面积51.76 hm2,森林覆盖率46.61%[5]。门头沟区土壤属地带性褐土,土壤质量良好,pH偏碱性,土壤重金属较少,适宜耕种和果树栽培[6]。门头沟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年平均日照2 470 h,日照充足[7]。这些丰富的森林资源、土壤和气候条件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4 门头沟区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门头沟区通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在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积累了较丰富的宝贵经验,并找到了适合当地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目前主要发展林菌、林药、林花、林蜂和旅游休闲等产业,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门头沟区林下经济主要模式

4.1 林下种植模式

4.1.1 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是门头沟区发展林下种植的主要模式之一。包括食用菌和药用菌,食用菌主要指林下香菇、鸡腿菇和羊肚菌;药用菌主要包括灵芝等中药材。该模式是在适当的季节利用林木遮阳和森林环境,结合食用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选择适宜林下栽植的种类,将接种好的食用菌菌包在林下或林中空地种植,待其生长发育成熟后进行收获。林下种植食用菌可有效地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并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开展林下食用菌的种植,树木生长会遮挡光照、减少水分蒸发,且林下环境湿度较高,灵芝、鸡腿菇的出菇率均在90%以上。

4.1.2 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是最具特色和潜力的林下种植模式。该模式结合各种不同药用植物耐荫性或喜荫性等生长特性,利用林木下土地种植药用植物,既可增加林下植被覆盖,减少扬尘与水土流失,还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门头沟区斋堂镇、雁翅镇、妙峰山镇等多地发展林下黄芩种植,并在雁翅镇大村村建立了林下黄芩种植基地,有效地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提高农民收入。门头沟区在清水镇、潭柘寺镇开展林下药用芍药种植试验,在仁用杏果园间作药用芍药,可充分地发挥边际效应,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土等资源,有利于芍药生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灵之秀合作社,该社现有野生采集及农产品种植基地约1万亩,种植核桃约4 000亩、长城一号大山杏扁约4 000亩,果桑、红枣等约2 000亩,在林下套种黄芩茶约4 000亩,金银花、金莲花、连翘、紫苏、罗勒、板蓝根、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约1 000亩。此外,还有部分村种植丹参、香椿树、杏树林下瓜蒌、枣树林种紫菀及中草药等,分别有150亩。

4.1.3 林花模式 林花模式主要是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林地种植草本花卉,在较稀疏的林地种植木本花卉。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开展玫瑰林下种植多年,妙峰山的金顶玫瑰花属门头沟特色农产品,其色泽鲜艳、味道浓厚且有较高的出油率,通过开展规模化、产业化的林下玫瑰种植,推动了当地玫瑰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与就业。

4.2 林下养殖模式

林下养蜂是门头沟区主要开展的林下养殖模式。因生态良好、林产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蜜粉源植物分布广,山区农民生产的蜂蜜、蜂王浆、蜂蜡、蜂胶等蜂产品优质、高产,增加了蜂农的收入。

4.3 林下景观利用

林下景观利用是林下经济与生态休闲旅游有效结合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特色的集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农家乐等。门头沟区利用自身地理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产业逐步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成为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

5 门头沟区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缺乏整体规划,资金投入力度偏小

门头沟区对林下经济较为重视,开展了相关种植推广,为区域林下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现有各镇各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处于无序状态,政府对各镇实际情况的调究不够充分,也缺乏整体的科学规划。另一方面,林下经济发展前期投资较大,而农林产业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工商资本投入意愿不强,加上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够、补贴标准较低,且山区农户等从业主体自身经济实力弱,三方因素导致林下经济投入资金严重不足,进而导致门头沟区林下经济在新模式发展、新品种引进和深加工拓展等方面止步不前。

5.2 农民认识不足,缺乏专业技术指导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和科技支撑,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性较强的产业,其产业发展需要从业者对所需资源类型及特点、产业培育模式、经营方式等具有较深的认识。另外,技术水平在林下经济整个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专业技术指导和知识培训,加上农户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和方式陈旧,对林下经济认识不足,另外门头沟深山区路途较远,也影响了科学种养殖技术的推广运用,导致林下经济发展缓慢。

5.3 发展规模偏小,品牌效应有待提升

现阶段门头沟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较分散且规模小,经营主体以小企业和散户为主,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较少,经营水平不高,发展规模小,难以形成区域性的规模优势。因缺少相关的产业引导,未能共建有效的供销平台体系,品牌创建上,仅有“京白梨”等个别品牌,产品附加值偏低,导致林下产品普遍“质优价不优”,且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产品单一,市场份额小,产品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制约着门头沟区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门头沟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6.1 加大政策扶持,科学统筹规划林下经济的发展

202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高效利用林地资源100万亩。2022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起草了北京市《关于科学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意见稿)》,对北京市林下经济的发展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门头沟区作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要发挥生态优势,以生态功能保护为前提,提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充分考虑深山及浅山区域林地的林种、栽植密度、立地条件和特点,结合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制定出有重点、有特色的、适合门头沟区的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6.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林下经济,另一方面在科技项目和科技推广工作中,建议增加林下经济专项发展资金,通过政府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提高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同时对相关农林项目资金进行整合,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周转效率,确保对林下经济产业的长期扶持。对于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建议结合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改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为林下经济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6.3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功能,在辖区内积极开展高质量的示范基地建设,在示范基地示范科学种植技术,通过示范带动让农户了解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和优势,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并加强种植经验分享,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将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政府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科技研发力度,同时合作社和企业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建立合作社、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多方合作融合发展态势,引领科研机构提供科技支持,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利用科技的力量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能力,实现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6.4 实施科技推广机制创新,激发科技人才活力

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支产业人才队伍,门头沟区应加强农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立由林业、农技等不同学科背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做好科技推广工作。通过设置推广类项目,组织开展林下经济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进行林下经济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现场授课和指导。科技人员分片包户定期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全方位提供科学技术指导服务,解决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从根本上解决林下经济制约瓶颈,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猜你喜欢
门头沟区林地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Summer Is Coming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门头沟区医院燃煤锅炉改燃气锅炉安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