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北部小杂粮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2-11-30 07:07雷鹏宇王永霞赵耿怀洋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神木榆林荞麦

关 倜 雷鹏宇王永霞赵 谋 耿怀洋

(1.陕西省定边县樊学区域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陕西定边718600;2.榆林市横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榆林 719100)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辖9县1市2区,其中北部的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六县(市、区)土地面积33 572 km2,占到全市总土地面积的78.2%;人口280.69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77.4%[1]。小杂粮包括荞麦(甜荞、苦荞)、高粱、谷子、糜子、绿豆、扁豆、小豆、芸豆、蚕豆等小宗的杂粮类作物,是传统抗旱主栽作物,适应性广、品质优良、营养健康[2]。榆林北部土地广袤、地势平坦,是全市小杂粮的主产区,做强做优小杂粮产业对榆林北部各县(市、区)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榆林北部小杂粮生产现状

1.1 生产规模

据统计,2020年榆林北部6县(市、区)小杂粮种植面积143 805.1 hm2,占榆林全市小杂粮种植面积的66.8%。由表1可知,榆林北部主要小杂粮按照作物种类排名,种植面积由高到低依次为荞麦(81 712.3 hm2)、谷子(21 825.1 hm2)、红小豆(6 008.6 hm2)、高粱(5 272.3 hm2)、绿豆(4 279.5 hm2);按照县、市、区排名,种植面积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边县(77 973.8 hm2)、横山区(17 323.5 hm2)、神木市(15 120.2 hm2)、府谷县(14 445.3 hm2)、靖 边 县(11 721.8 hm2)和 榆 阳 区(7 220.5 hm2)。其中定边县小杂粮种植面积占榆林北部小杂粮总种植面积的54.2%。

表1 榆林北部各县(市、区)小杂粮面积统计(单位:hm2)

2020年,榆林北部6县(市、区)小杂粮产量230 420 t,占到榆林全市小杂粮总产量的55.2%。由表2可知,榆林北部主要小杂粮按照作物种类排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荞麦(100 678 t)、谷子(50 866 t)、高粱(18 258 t)、绿豆(9 940 t)和红小豆(6 600 t);按照县、市、区排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定边县(91 478 t)、神木市(47 286 t)、横山区(28 482 t)、靖边县(22 380 t)、榆阳区(20 491 t)和府谷县(20 303 t)。其中定边县小杂粮产量占榆林北部小杂粮总产量的39.7%。

表2 榆林北部各县(市、区)小杂粮产量(单位:t)

1.2 生产布局与主推品种

在榆林北部,荞麦主要分布在定边县和靖边县,品种主推西农9976、西农9778和西农9940,搭配种植榆荞4号;谷子主要分布在榆阳区、神木市和横山区,品种主推晋谷21号、晋谷29号、汾选3号、长生07,搭配种植晋谷40号、九根齐等;糜子主要分布在府谷县,品种主推榆黍1号、榆糜2号等,搭配种植榆糜3号;高粱主要分布在榆阳区和神木市,主推晋杂12号、晋杂22号等中晚熟抗病品种;绿豆主要分布在横山区和神木市,品种主推榆绿1号,搭配种植横山大明绿豆、榆林小绿豆等农家品种。

1.3 品质

榆林市是全国小杂粮优势产区,品种全,共有17类、131个品种,保存种质资源3 000多份[3]。小杂粮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和谷维素等,同时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一些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4]。榆林小米“汁如凝脂”,府谷糜子“医膳同功”,定边、靖边荞麦“医食同源”,横山红小豆素有“红宝石”之称,横山大明绿豆被誉为“绿色珍珠”,神木芸豆俗称“百鸟蛋王”[5-6]。

1.4 市场销售和品牌

榆林小杂粮市场好,畅销国内外,出口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国,“横山大明绿豆”“靖边龙洲小米”“定之荞杂粮”“五谷园小杂粮”“府谷黄米”等知名品牌闻名国内外。2007年榆林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榆林国际荞麦节,世界荞麦协会认定中国榆林为世界红花荞麦产业化示范先进区;认定中国榆林大明绿豆、荞麦、谷子、糜子等12类作物48个品种为名优小杂粮品种;认定中国榆林为绿豆、荞麦、谷子、糜子等12类小杂粮作物优势产区;评选出了小杂粮系列产品金奖9个[7]。

2 榆林北部发展小杂粮产业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优势

2.1.1 自然气候优势 榆林市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9~11.3℃,≥10℃的积温2 847.2~4 147.9℃,无霜期134~169 d[8],近年来平均降水量400 mm左右,且主要集中在7月、8月、9月,这3个月占到年降水量的60%左右,自然温度的变化、降水分布与小杂粮对温度、水分的需求基本吻合,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杂粮生长。

2.1.2 土地资源优势 榆林市耕地面积为96.54万hm2,其中北部六县(市、区)的耕地面积为67.60 hm2,占到全市总耕地面积的70.02%,且土壤类型多样、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是种植各类优质小杂粮的理想土壤;榆林北部小杂粮优势种植区域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土层深厚,远离工矿、城市污染源,为小杂粮绿色、有机生产奠定了基础条件,横山大明绿豆、定边红花荞麦、靖边苦荞、府谷黄米、神木黑豆等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2.1.3 经济条件优势 榆林是能源化工大市,“油、气、煤、盐”等资源富集一地,在呼包鄂榆城市群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一。榆林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实力罗强的北部六县(市、区),2020年北部六县(市、区)与南部六县经济比重接近10∶1;南部六县GDP总和为385.97亿元,仅分别为神木市和榆阳区GDP的29.8%和38.6%。所以在榆林北部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具备财政支农、以工补农的财力基础。

2.1.4 种植基础优势 小杂粮是榆林北部的传统优势农作物,农民对小杂粮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批以杂粮为主的食品,如油糕、荞麦碗托、高粱饭、红小豆豆沙包、绿豆凉粉等,深受城乡居民喜爱。同时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农民总结出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如“干种糜谷湿种豆”“出牛豌豆保收成”“豇豆地卧下牛还嫌稠,扁豆地卧下鸡还嫌稀”等。所有这些都是小杂粮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打造名牌杂粮奠定了基础。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品种混杂严重 目前,榆林北部小杂粮品种除谷子和高粱外,其他小杂粮栽培都以地方品种为主,农民大都自留自种,品种混杂、退化严重,致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抗逆性下降。同时名牌品种不多,专用品种、高附加值品种少,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快餐食品专用品种更少,制约着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2.2.2 生产规模分散 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影响,榆林北部农户种植小杂粮以自给自足为主,种植规模分散,没有形成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而且栽培管理较为粗放,机械化利用率低,基本不防治病虫害,致使单产水平低,一般产量为1 500 kg/hm2。

2.2.3 研发能力不足 一是榆林北部6县(市、区)虽然都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但是专门从事小杂粮研发的人员少,而且大部分是1980年前出生的农技人员,学历较低、工作创新能力不足。二是当地政府缺乏有效的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没有专项试验、示范、推广经费,推广的品种和技术都以引进为主,技术落后,研发能力较低。

2.2.4 精深加工业缺乏 榆林北部虽然有不少杂粮加工企业,但很多企业都以原粮或粗加工产品销售为主,深加工产品少,且包装的创新力度不够,没有创出更多的名牌产品,消费者的认同感较低。以定边县荞麦加工为例,有大大小小加工企业20多家,但加工产品多是荞麦精粉与荞麦淀粉,虽然也加工苦荞茶,但加工水平与四川大凉山、云南宁蒗、山西雁门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2.2.5 营销渠道不畅 榆林北部目前没有形成大型的杂粮集散销售市场,没有专门的营销机构,导致市场销售信息不畅,群众仅凭当地小市场的情况调节生产,不能着眼于全国大市场供求状况、发展趋势来计划及安排生产和营销活动,盲目生产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3 产业发展对策

3.1 指导思想

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发挥榆林北部小杂粮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政策扶持,夯实基地建设,依托科技创新,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着力构建“政府+农技+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体系,全力打造榆林优质小杂粮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全国知名的小杂粮生产与流通基地。

3.2 目标任务

到2025年,榆林北部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hm2左右,其中荞麦8.5万hm2、谷子2.3万hm2、高粱0.6万hm2、绿豆0.6万hm2;总产量25万t,其中荞麦12万t、谷子6万t、高粱2万t、绿豆1万t。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重点发展小杂粮精深加工龙头企业3~5个,生产和加工合作社10~12个,促进区域内杂粮精深加工水平得到提高,杂粮产品商品率在80%以上。

3.3 发展措施

3.3.1 加强组织领导 在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榆林北部小杂粮产业实际,把发展边远地区小杂粮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指导意见,资金投入要向发展特色名牌小杂粮产业上倾斜。支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小杂粮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在开展杂粮品种引育、旱作节水栽培、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方面要列专项资金予以大力扶持,为榆林北部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提供组织保障。

3.3.2 加强品种改良 ①加强育(引)种力度,一方面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榆林市农科院等单位,加强自主育种创新;另一方面从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周边区域引进小杂粮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榆林北部栽培、产销适路的小杂粮品种。②加强传统小杂粮品种的良种繁育、供应及提纯复壮工作,延长优良品种的利用年限,为榆林小杂粮商品质量提供保障。

3.3.3 加强基地建设 加快建设小杂粮科技示范基地、产业示范园,基地(园区)以优良品种为核心,集成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的栽培技术,组织区域内农技人员、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种植大户观摩学习,并通过他们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小杂粮新品种、新技术实现由点到面的推广,提高区域小杂粮良种覆盖率和新技术推广率。

3.3.4 加强市场营销 ①加强“三品一标”和“农业良好规范”的认证工作,依托“横山大明绿豆”“定边红花荞麦”“靖边苦荞”“府谷黄米”“神木黑豆”等现有地理标志产品,努力扩大榆林小杂粮的知名度。②发展“互联网+”,与淘宝、京东、抖音等线上电商合作,积极开展小杂粮网络营销工作,促进优质小杂粮产品销售。

3.3.5 加强精深加工 ①重点扶持有能力开发名优产品的小杂粮企业,实现传统杂粮食品标准化、工厂化生产。②对现有小杂粮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增容扩产,引导榆林当地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加工企业在榆林建设精深加工企业,延长榆林北部的小杂粮产业链条。

猜你喜欢
神木榆林荞麦
红山荞麦看木森
神木有石峁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对外文化交流之窗
——神木大剧院
走榆林
神木:脱贫实效诠释党建力量
非公党建 不是“挂牌子、摆桌子”——神木非公企业这样寻求新优势
榆林抿尖
荞麦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