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高校旅游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构建与实施

2022-11-30 12:36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鞍山师范学院人才

于 桐

(鞍山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优化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效促进地区旅游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1]。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旅游人才的问题。政府、高校、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协会应有效深化产教融合模式,通过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应对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解决企业需求侧和学校供给侧的矛盾问题,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2021年,国内乡村旅游需求旺盛,出游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广东、河南乡村出游规模超过7 000万人次,山东、四川、河北乡村出游规模在5 000~6 000万人次,云南、辽宁、陕西、广西、贵州乡村出游规模均超过3 000万人次。随着疫情常态化,城乡居民被抑制的旅游需求将持续释放,乡村旅游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从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视角来看,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和产业应有机融合,进而构建完善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乡村旅游产品产业融合度较低、目的地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此,高校应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竞争能力。高校只有真正实施产教融合方式,抓住人才培育这一核心,才能为乡村旅游发展助力,有效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品牌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有力推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改革

高校应在旅游人才培养中发挥引领作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推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旅游类创新创业实践等几个方面着手。高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通过精准对接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要求,深化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多元立体培训体系,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乡村旅游人才,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相关理论研究

在知网上以“乡村旅游人才”为主题进行搜索,时间跨度从2000年至2020年,共检索到386篇文献。从文献分析来看,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有:张丹宇[2]重点研究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朱东国等[3]从课程体系改革等视角,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马勇等[4]主要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质量提升展开研究。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旅游人才的重点多放在旅游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以及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三者结合的综合性研究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产教融合方式分析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三、高校乡村旅游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定位

从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调查中发现,有些高校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缺乏明确定位,在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时主要以培养旅游业的中高级的管理者作为专业培养目标,容易出现学生所学与就业所需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5]。还有一部分院校在培养乡村旅游产业人才上目标模糊,不具有特色性、针对性,人才培养定位未能反映出行业转型发展动向。

(二)落后于行业发展

从旅游市场需求来看,当前辽宁省的乡村旅游人才培育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产业高端人才和一线乡村旅游服务人才都存在一定的缺口。据近年的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学生毕业5年内的最终对口就业率只有20%左右,供需存在错位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有些高校实践操作课程还停留在旅游管理专业几年前的培养水平上,有些实践课程中的操作已经落后于行业发展。

(三)未能显示本土化需求及创新性意识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一定要与产业紧密联系,而当前地方高校与政府、企业的协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化问题。乡村旅游未来向综合性、创新性、科技性转型的特征决定了旅游人才的培育也必须是多元化的,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跨学科知识。当前辽宁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存在普适性,还未能完全显示出清晰的本土化需求及创新性意识。

事实上,产教融合的模式很多,在大多数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从整体来看,很多高校产教融合模式尚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状态。由于对产教融合的理解不尽相同,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辽宁高校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的实施路径

辽宁省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针对乡村旅游的转型和升级问题,应确保旅游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符合多元化、产业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以辽宁地方高校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为例,分析其提出的“一二三四五”模式,即一核、两翼、三线、四驱、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如表1),并结合高校旅游专业课程教育、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实际,探究具体的人才培养路径。

表1 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一二三四五”模式

(一)一核

一核,即核心共建,以乡村旅游产业链和人才链为核心,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发展立足鞍山,面向辽宁,服务于全国,旨在培养具备旅游行业从业资格,熟悉旅游行业运营业务,精通乡村旅游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确保旅游专业学生未来毕业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以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

(二)两翼

两翼融通指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融通。研究型高校在旅游人才培养上注重理论研究,职业院校则侧重于实践。鞍山师范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在旅游专业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调。如:鞍山师范学院为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与特长,组建鞍山师范学院服务乡村旅游振兴实践团队。旅游专业17级学生组建的“凝聚青春力量,助推乡村振兴——鞍师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于2019年获得国家文旅部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培养项目支助。在学校领导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振兴鞍山地区村镇为研究对象,对当地特色乡村发展历史、村镇发展的现状以及村镇特色产业建设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鞍山地区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服务鞍山乡村旅游。

(三)三线

三线指学校、企业、政府,三线合力助推经济发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的过程中,就业是校企合作中永远被作为核心价值的话题。高校、企业、政府要实现资源共享,持续深化协同育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人才培养,推进学科专业建设。高校要全面融入旅游产业发展,构建合作育人与就业的机制。

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为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训教学,与全国多家四星级以上酒店和省内多家旅行社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学期都分批次送学生到北京、上海、苏州等各地酒店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们工作认真、表现较好,得到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并有一部分学生被实习单位留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也有助于教师借鉴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并将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化教学。

(四)四驱

四驱指高校专业课程建设、师资培育、创新创业、科研四个方面对旅游人才培育的四轮驱动作用。

1.专业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载体,智慧旅游时代乡村旅游人才课程体系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创新能力为立足点,结合辽宁旅游资源,构建旅游新业态下规范的课程体系。将职业发展与学生自我发展结合,推出有利于旅游人才培育的模块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智慧旅游与新媒体营销、中国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策划、民宿开发与管理、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等课程。积极推进专业教师和学生获得“1+X”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大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构建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于一体的课程体系。

2.师资培训。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师资结构应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宜,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在师资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建立与行业、企业、高水平院校之间的人员互聘,动态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配置,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为推动实施协同培养旅游人才,大力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现有旅游专任教师20余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有旅行社行业经历教师达到50%。学院鼓励教师团队出版教材,积极推进专业理论课、实践课建设,将旅游专业最新理念与成果转化为教材资源,充分发挥教材育人作用。

3.创新创业。鞍山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根据辽宁省旅游行业的新业态,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平台,让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学生每个年级都有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并且不限于当地旅游企业,更服务于全国,订单式培养,建立合作与交流平台,推动院校旅游教育改革,促进旅游企业应用型人才培训发展。如: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学生共30余人参加了辽宁省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导游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旅游创意设计大赛、辽宁省网络营销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在各类创新竞赛中成绩突出,说明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改革成效比较显著,显露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育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

4.科研。鞍山师范学院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智力优势、学科优势,力求为师生提供高质量教学科研环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旅游专任教师以乡村振兴为依托,以旅游人才培养为研究方向,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并开展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研究课题。近年来,旅游专业学生多次参与教师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教改项目、行业服务等,学生毕业论文关于乡村振兴的选题30余篇。

(五)五位

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已形成“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以“学”为主,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以“训”强能,实训的目的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以“赛”促效,在实战中提升教学成效,同时参加专业竞赛可以检验学生训练效果;以“创”提质,通过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用”为本,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目前,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学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比例提高,学科专业竞赛成绩显著。

旅游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直是地方高校旅游教育领域研究的方向。辽宁旅游产业未来也将面临文旅融合、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数字经济等诸多挑战,要取得成功,决定性因素正是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

五、 结论

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人才,必然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支撑。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必须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鞍山师范学院旅游专业“一核、两翼、三线、四驱、五位一体”模式特色鲜明,教学成效显著。学院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组建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教研室,并由各系主任担任教研室负责人,组织建立旅游专业的课程团队,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体系,优化旅游专业相关课程的比重,重视课程间的衔接。每学期开学初都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专任教师互评,力求发挥学科优势服务于地方。鞍山师范学院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竞赛项目、就业创业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推进了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省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辽宁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旅游专业的产业服务能力,只有立足长远、深化产教融合,才能促进辽宁省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鞍山师范学院人才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人才云
鞍山嘉阳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鞍山烈士纪念馆
洛阳师范学院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