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佳
(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湖北省内方言大部分属官话区,但东南角一带的咸宁市及其所辖的赤壁市、通山县、通城县、嘉鱼县、崇阳县的方言与省内其他方言迥异,与大冶、阳新两县方言一起,常被称作鄂东南方言,其归属虽有争议,但目前被普遍认为鄂东南方言隶属赣语大通片。赵元任等先生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1948年)就非常关注这一区域的方言,称为“第三区方言”,认为“第三区方言最特别,内部也最复杂,地域占东南一小角,大致可以归入赣语系统里”。[1]崇阳方言作为鄂东南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身的特点和研究价值,吸引了不同时期语言学者的关注。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记录了崇阳方言的语音系统(吴宗济记音),是最早研究崇阳音系的文献。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科技学院(原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陈有恒教授和湖北师范大学(原湖北师范学院)的黄群建教授先后多次带队对鄂东南方言展开调查研究,其中不乏对崇阳方言的关注。二十一世纪以来,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也为鄂东南方言的研究注入了活力。近几年,随着“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全面铺展,祝敏博士于2018年主持了该项工程的崇阳方言课题(课题编号:YB1813A004),依托课题,对崇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词汇和语法进行了调查和摄录,获得了大量的方言数据,并得到了语保专家的悉心指导,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专家们的好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出版以来,关于崇阳方言的单篇论文虽然时不时见诸期刊,如:刘宝俊的《湖北崇阳方言音系及特点》和《崇阳方言本字考》,张道俊的《崇阳方言声系的几个上古音特征》和《崇阳方言文白异读分析》,祝敏的《崇阳方言的“把得”被动句》、《“把得”在崇阳方言中的语法化动因和演变机制》和《湖北崇阳话中的“点子”和“点把”》,王欢的《崇阳方言的程度副词“猛”》,聂环《崇阳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式“VV神”》等;还有两篇硕士论文《湖北崇阳方言代词研究》(甘紫丹)、《湖北崇阳方言语缀研究》(王欢)等。
但是崇阳方言一直未有方言志或方言研究这样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献。《湖北方言研究丛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成果,是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由汪国胜教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有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可资参考,青年学者祝敏博士深耕崇阳方言研究领域,承担了《崇阳方言研究》一书的写作任务(后文简称《研究》)。《研究》的写作,历时两年,2020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数据翔实,描写深入,是《湖北方言研究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例和方法也较为系统、完善,标志着崇阳方言的研究又上了一个台阶。
《研究》是一部全面反映崇阳方言全貌的专著。除导言外,全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语料四个板块,另有3个附录。导言部分介绍了崇阳概况、方言分布以及崇阳方言的研究现状。语音部分除了介绍崇阳方言音系、同音字汇等常规内容外,还将崇阳方言语音的声韵调系统分别与北京音、中古音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充分展示了崇阳方言语音的面貌和特点。词汇部分,既有对崇阳方言词汇特色的归纳、分析,又有分类词语表呈现崇阳方言词汇的鲜活语料。语法部分则按词法和句法分为两大部分,对崇阳方言有特色的语法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和尽可能充分的解释,与北京话差别不大的语法现象也有相应的说明和充分的语料佐证。这样系统性的描写和解释,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崇阳方言,对该方言的某种语法现象是否有特点能做出相对周全的判断。语法部分在词法和句法之后,还附加有张振兴先生提供的248个《汉语方言语法调查例句》(该例句由张振兴先生提供)所对应的崇阳方言的说法。第五章的文化语料部分主要包括传说、故事、歇后语等,反映了崇阳百姓活生生的口头文化。从全书的安排来看,《崇阳方言研究》的语言事实和理论分析并重,共时描写和历史演变相结合,是鄂东南方言研究的力作。
1. 《研究》兼具系统性和深入性
《研究》出版之前,崇阳方言虽然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关注,但研究成果始终只是散见于各学术刊物,且词汇语法等研究明显比语音研究滞后,所以该方言的研究一直呈现出不系统、不平衡、不深入的状态。该书则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力求系统全面,将语音、词汇、语法、口头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分析。
语音部分,从声韵调配合表、文白异读系统整理,到语音的现代变化、与中古音和现代北京音的纵向横向对比等等,将崇阳方言的语音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方言的语音特色和规律也就跃然纸上。比如声母保留有浊音,主要是浊擦音[v]、[z]和[];塞音和塞擦音都没有送气音,北京话的送气双唇塞音[p‘]和送气舌头塞音[t‘]都读为内爆音[]和[];送气舌尖前塞擦音、舌面塞擦音分别读为[z]和[];北京话的[k‘]、[x]声母字在崇阳方言中都读作[h]等等。
词汇部分,之前相关成果甚少,该书就对其词汇特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构词方式、词义差异、地方特色词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尤其是一些词形与北京话相同的词语,以表格的形式将这些义项的差异性进行了归纳,对比分析一目了然。词汇章节的分类词语表,按方言词汇调查的类目,尽可能全面详尽地顾及到整个崇阳方言的词汇系统,很多词条更是记录了当地的多种说法。
语法部分,处置句、被动句是前人关注过并偶有提及的,该书则对此进行了更详尽的描写,并试图分析其历史演变机制;而之前较少受到关注的程度、指代、体貌等词法现象,该书用了大量笔墨进行系统性论述,抽丝剥茧般将以前未能展现出来的特点逐一呈现,甚至发现了先行词“当”的独特性。如果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这些特色就容易被忽略掉。
2. 《研究》既描写充分也力争解释充分
崇阳方言的研究,之前一直处于重语音轻语法、重描写轻解释的不平衡状况之中。该书对语法现象不仅加强了描写,而且尽可能进行解释。
语音方面,作者注意到了撮口呼音节yε的新老变化,并大胆预测其发展趋势;还注意到辅音中内爆音的发音特色,尝试解释其“浊音清化”过程中的发展阶段,即中古全浊双唇塞音声母[b]和舌上塞音声母[d]在清化过程中,分别与对应的送气清塞音[p‘]和[t‘]合流,读为内爆音[]和[]。
词汇方面,作者善于挖掘该方言中保留的古语词现象,并以古诗词等文献资料辅以佐证,使得词汇演变发展的脉络一目了然,令人信服。如对崇阳方言中保留“话”“相”“目”“斫”等单音节古语词,作者分别找出历史文献进行佐证,“乃话民之弗率”(《尚书》)、 “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大雅·公刘》)、“时桃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杜荀鹤诗《山中寡妇》)。这些论证大大提高了可信度。
语法方面,崇阳方言第三人称代词“伊”有“语音沾染”现象,作者通过搜集具有类似特点的其他方言语料,论证该现象在汉语方言中具有类型学意义。这样的分析在以往的崇阳方言研究文献中是看不到的。作者还关注到崇阳方言程度副词“点把”的特殊性,将其与北京话和武汉话的“点把”分别做了词性和句法功能上的对比,这样的横向对比更便于突出崇阳方言“点把”一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等特征。在介绍崇阳方言被动句时,作者在对句式、语义和语用进行描写之后,进一步分析被动标记词“把得”的演变机制和语法化动因,从历时演变的角度进行观照,从而全面阐述了崇阳方言被动句的特色。
3.《研究》占有了大量的方言材料,可为汉语方言研究添砖加瓦
方言研究必须在占有大量真实鲜活的一手方言材料上进行,这是方言研究的先决条件。该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方言材料上下大工夫。作者常年往返于咸宁、崇阳两地,在崇阳进行扎实的田野调查,所得数据一部分从菜场、饭桌、田边地头等日常生活场景中自然获得,一部分来源于聘请多位土生土长的发音人进行系统字词句篇的系统调查,并请发音人核对所有材料的正确性。作者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语音视频等电子数据及纸笔记录材料。《研究》中的所有例句等语料均来源于此。比如,语音系统中,该书列举了大量文白异读、新老异读现象;词汇系统中各词条均按《方言调查词汇表》的29大类词汇进行调查,为反映方言特色,某些范围还在该表基础上有所扩充,就是为了尽可能详尽地占有并展示方言材料;第五章的语料记音,更是对民间口头文化材料的搜集和整理。这些材料既是全书分析论述的有力基石,也为汉语方言的研究添砖加瓦。
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由于崇阳方言不是作者的母语,所得语料主要来自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缺少相应的自省自纠,有些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难免会顾此而失彼。如词汇部分有些词条如果未能出现在《方言调查词汇表》中,或者某些词条有多种说法,由于发音人的疏忽,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缺失的现象,而在写作环节,如果没有方言母语的自省,就很难进行弥补。如:第132页词条“老公”,作者只记录了“老公”,其实在第93页,与北京话对比讲解崇阳特色词的部分提到过,与“丈夫”一词对应的是“老脚”,后文语法部分多次出现的例句也表明当地多称老公为“老脚”。鉴于此,作者可以尽可能多地占有方言数据,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多听多辨,多思多悟,多学多用,从而尽可能消除因缺少母语自省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有主动内省并多问的习惯。
其二,有些方言用字现象还有待商榷。例如表小称的词尾,作者使用“仔”,其实“子”的接受度更高,将“一下子”写成“一下仔”,总觉得很别扭。虽然从崇阳方言的语音上看,“仔”更接近其发音,但本字应该还是“子”,可能是受方言小称音变的影响而导致发音与“子”有别。
其三,受篇幅所限,语法章节中很多语法现象,比如致使句、双宾句、处置句等虽然都有所提及,但没能像被动句那样得以展开分析,略有遗憾。
最后,还有些笔误或排版方面的问题,比如120页“3.虫类”类目下的“脚鱼”应该是“鳖”而非“土鳖”,后者是指一种昆虫。93-94页中崇阳方言与对应的北京话词汇的对比,如果做成表格形式,会更加工整清晰,也更一目了然。203页例句①②对应的现代汉语说法缺省,与全书的体例不一致。
总之,瑕不掩瑜,《崇阳方言研究》的出版,是鄂东南方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汉语方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这些不足的存在,也给作者提供了日后开展研究的进步空间。喜闻作者目前正着手写作《崇阳方言语法研究》一书,将对该方言的语法现象做进一步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期待作者在《崇阳方言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出崇阳方言这一古老而又鲜活的方言更多丰富而有价值的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