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周泉,男,湖北鄂州人,黄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计划财务科副科长、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绩效评价,财务管控。
[ 摘要 ]
为提高财政性专项资金支出的合规性和经济性,应当构建财政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构建财政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并围绕构建财政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思路、有效途径开展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 关键词 ]
财政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6.029
目前财政性专项资金在管理以及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优化空间,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经济性,这使得近年来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尽可能优化财政性专项资金使用,正是本文研究的目标所在。
1 构建财政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如果财政专项资金不能实现既定支出目标,势必会影响到其使用效益。从目前来看,财政转型资金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弱,资金调配、使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审批环节存在套用资金的问题,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出的有效性。其次,在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财政专项资金未按时拨款或者拨款数额不充足的情况,这使得相关项目很难按照预先计划产生收益。最后,财政专项资金申请成功后会下发到相应单位,但一些单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挪用、挤占等情况,导致相对应的任务发展缓慢,财政专项资金的科学性无法保证。监管工作的缺失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相关管理人员很难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效果进行跟踪,这直接影响到财政专项资金的经济性以及效率性。
根据上述情况来看,要让财政性专项资金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就要构建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具体的评价结果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少上述现象发生,让财政性专项资金利用工作得到改善。从可行性、必要性角度出发,绩效评价体系确立后,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展开监管工作,不断完善管控机制,明确管控工作的目标,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根据具体的评价结果也可在第一时间进行追责,切实提高财政财专项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合规性。最为关键的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可以更好地落实编制预算、资金规划工作,财政专项资金拥有了完整的运行体系,审批、拨付、监管、评价等工作都可以得到进一步落实,使专项效益得到提高。
2 构建财政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基本原则和构建思路
2.1 基本原则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财政专项资金本身的使用效益、效率,让资金利用率最大化。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存在,在设计评价指标的过程中,需要围绕预期目标进行设计,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科学合理的财政转型资金必须要具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够在有限的投入中换取最大的效益和产出,所以,笔者认为,在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实践中,也要遵循上述原则,以此为基础,尽可能增强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经济性以及效率性、效果性。由于财政专项资金的审批、拨付、使用等环节会涉及诸多部门和领域,所以,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率、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1]。
2.2 构建思路
2.2.1 整体性以及特殊性相互结合
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涉及诸多领域:工程建设、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科技研发、农业补贴等。从该角度看,其绩效表现存在多样化特点,如财政专项资金产生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直接效益以及间接效益,社会整体效益以及某个领域的局部效益等。上述均为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表现,所以,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应当结合上述所有因素对财政专项资金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尽可能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同时还要考虑到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特殊方向所产生的特殊效益。
2.2.2 差异性和统一性相互结合
统一性指的是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要有一套完整且统一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指标以及标准,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差异性指的是对专项财政资金的不同支出方向所产生的效益作出不同的评价。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当将上述两点相结合,在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下,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以及所取得效果的差异性进行考虑,有针对性地使用对应的指标、标准对其进行评价[2]。
2.2.3 有形和无形相互结合
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表现存在多样化的特点,其产生效益的种类也较多,可以分为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其中有形效益,如經济效益就可以直接进行量化,而无形效益,如社会效益便无法对其量化。所以,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可以量化的指标采取一套评价方法,对不能量化的指标采取另一套评价方法,这便是将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含义。
2.2.4 合理性和实用性相互结合
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是保证其合理性和实用性,不论是在构建制度体系还是构建指标、标准体系时,都要保证评价体系整体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只有在制度统一、指标全面、评价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要着重注意其可操作性,进而构建出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3 构建财政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途径
构建该绩效评价体系应当基于上文中的基本原则,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基础,从构建制度体系、构建指标体系、构建标准体系三方面入手。利用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增强财政专项资金各个使用环节的规范性,实现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有章可循。利用切实有效的指标体系对财政专项资金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为后续财政专项资金的评价提供数据依据。利用统一的标准体系作为绩效评价体系准绳以及标尺,使得财政专项资金的评价有标准可依。最终,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切实有效的指标体系、统一的标准体系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全过程进行多方位控制,从而达到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目的。
3.1 构建制度体系
在构建制度体系时,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应当从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入手,从财政专项资金的审批、拨付、使用到管理进行层层把关,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运作程序,最大限度减少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1.1 审批环节
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审批环节,应当做好财政专项资金的事前控制,确保资金的投向准确[3]。
首先,财政部门应当立足自身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专项财政资金的实际金额,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方向以及实际支出规模;其次,对于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部门或者单位来说,应当基于自身的用款理由、用款方向、预期收益等方面进行立项申请报告的编制,并在申请报告中明确体现项目的计划规模,以便于审批领导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第三,财政部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人力情况,建立评审制度,对申请项目进行科学论证,综合考虑财政专项资金所产生的所有效益。如直接、间接、经济、社会、有形、无形、长期、近期效益等,并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领域进行调研,站在申请项目的角度对其技术、成本费用、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考量,以此为基础作出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从专业的角度对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定,最大限度降低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风险;最后,以上述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选择合理的决策方法,比如财政部门经常使用的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或者是摊提计算法、价值评定法,审批人员应当根据财政部门实际情况,以及申请项目实际情况对决策方式进行选择。在决策期间,广泛向群众以及专家征求意见,经过多方面综合考量,再进行统筹规划。
3.1.2 拨付环节
拨付是财政专项资金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事中控制阶段的关键要点,正常情况下,审批通过后,财政专项资金会在第一时间拨付到申报单位。在此阶段,相关单位和监管部门都要对具体的拨付金额进行核查,确保足额拨付。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要启动实时跟进系统,结合有关单位上交的财务预算、使用计划展开动态化的监管,督促有关部门在得到资金后立即启动相应的项目。单位内部也要设立监督部门,从内部对资金进行管理,确保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益,让财政专项资金得到合理应用。新时期监管部门和单位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形成财务平台,用于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监管部门、相关单位都可以看见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的具体进展,落实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平台收集得到的数据也可以为绩效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提高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1.3 管理环节
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环节,应当做好财政专项资金的事后控制,从而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在此过程中,财政部门可以和项目所在领域的主管部门联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于财政资金实际使用单位来说,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反馈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增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控制。事后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资金使用单位可以随机、随时开展绩效评估工作,从而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后续的资金使用计划和使用方案,另外,还需要有关部门对其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形成双重监督机制[4]。
3.2 构建指标体系
由于财政专项资金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在不同领域中财政资金的用途和预期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应当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支出性质对绩效评价中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
3.2.1 统一指标
合规性指标需要切实体现出财政专项资金的专用程度,是评价其专款专用的重要指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率,计算方式为实际到位资金÷应拨付资金,此项指标可以有效反映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到位情况。二是财政专项资金的到位率,计算方式为实际使用资金÷实际拨付资金,此项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实际使用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如果在项目未竣工期间进行考核,则需要根据项目进度对该指标进行核算。财政部门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两项指标评价实际使用单位的财政资金合规性。
效果性指标需要体现出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管理人员可以设置实现率指标,计算方式为实际实现目标÷预期实现目标。其中实现目标需要结合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性质进行判断,可以将其作为综合性指标,也可以作为单一性指标。对于单数支出目标进行考核时可以利用单一性指标,对于复数支出目标进行考核时可以以单一性指标为基础,区分各目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加权,从而形成综合性指标。
3.2.2 差异指标
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方向不同,其效益的体现和对评价的标准自然存在着较大差异性。所以,应当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性质来构建具有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结合实际项目竣工率,回收期、项目竣工后资金利税率以及外部因素,如就业率等,综合对上述所有因素进行考量制作评价指标;二是在农业方面的支出,比如环境治理、防洪、护林工程、农技推广等。此种支出性质,应当以整体农业增长率或农民收入增长率、生活质量提高率等为基础,作为经济、效率性评价指标;三是教育方面支出,应当以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率、院校师生比、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程度为基础构建效率性评价指标。总之,为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应当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方向和性质制定各类指标。
3.3 构建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应当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对上述各个指标的标准值进行测算,量化各类指标,并在实际评价工作中以量化后的指标数值为依据,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标准体系应当和上文中指标体系相互匹配、对应。为保障准确性,需要对测算样本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考察,取值应当以全国预算单位发布的决算数据为依据,以此保证构建标准体系的准确性。
綜上所述,为增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尤为重要,相关人员可以从构建制度体系、构建指标体系、构建标准体系三方面入手,从而达到科学合理评价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帝金,吴妙玲,钟顺东. 以动态平衡计分卡重构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分析——以H院校为例[J]. 财会学习,2020(22):23-25.
[2]朱晶晶. 新时代高职院校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 大众投资指南,2019(16):272.
[3]吴维斌,孙莉梅,李华. 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常见问题与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7):213-214.
[4]郑方辉,邓霖,林婧庭. 补助性财政政策绩效目标为什么会走样?——基于广东三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J]. 公共管理学报,2016,13(03):122-13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