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长福
安徽师范大学的江南诗社,曾与北京大学的五四文学社、复旦大学的复旦诗社、吉林大学的赤子心诗社并称为全国高校四大文学社团,引领全国高校诗歌风华。
江南诗社办了一本诗刊,名叫《江南》。近日,我在芜湖一家旧书店有幸买到了《江南》诗刊的创刊号。这本创刊号,我寻觅了好多年,没想到在它的诞生地“巧遇”了。
《江南》创刊号系油印本,厚达138 页。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清纯又不失浪漫。绿色飘逸的云纹之上,是蓝色的刊名“江南”二字。刊名由祖保泉先生题写。祖保泉是安徽巢湖人,1947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在《文心雕龙》研究、《二十四诗品》研究和词学研究等方面造诣极深,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他与同在安师大任教的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著名词学家宛敏灏合称“赭山三松”。
置于卷首的是江南诗社顾问郑怀仁先生写的《祝辞》,像一首意蕴丰富、清新唯美的散文诗:“伴随着杏花春雨,《江南》出刊了……在阳光照耀、雨露滋润下,它将走向成熟,迎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繁茂景象。”郑怀仁是安徽凤阳人,曾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中国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写作学会会长。
《江南》诗刊开设的栏目,也是那么富有詩意:世界流行色、打击乐队、江南的雨、蔚蓝色的、远景、繁星烁烁、留给校园的红枫叶、译苑、顾问诗页。从创刊号所发的作品看,大多数是安师大学生们创作的诗歌,但该刊开辟的“世界流行色”这个栏目,则专门刊发外校诗人的作品,十几位作者分别来自兰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以及铜陵师专、巢湖师专等高校。
该刊主编钱叶用,副主编袁超、查结联,当时都是颇有名气的校园诗人。钱叶用是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0 级学生、江南诗社创始人、1982 年《诗刊》第二届“青春诗会”成员;袁超和查结联是安徽师大中文系1981 级学生。
2013 年12 月,江南诗社隆重举办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活动。钱叶用专程从北京赶到芜湖,参加了活动。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创办诗社其实是源于我个人对诗歌的热爱。诗社当初成立时,曾经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好在学校和中文系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今天看来,这无疑是当时的领导、老师和我们每一个成员的骄傲。”
上世纪80 年代是一个诗歌的年代,也是一个文学的年代。1983 年12 月,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在安徽师范大学校园里创办了江南诗社。1984 年春,江南诗社即创办了《江南》诗刊。
值得一提的是,1984 年9 月25 日,中国诗坛第一张大报《诗歌报》在合肥问世。该报首期试刊号上,集中刊发了“江南诗社”学生诗作,并附有一文介绍诗社及其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六七十家报刊发表过师大同学们的诗作,从《诗刊》《人民文学》到一些地市级刊物……”
文以传情,诗以明志。江南诗社秉承“发现文学人才、创造人文校园”的宗旨,培养出了钱叶用、袁超、查结联、祝凤鸣、姜诗元、沈天鸿、罗巴、佘林颖、方文竹、常河、徐春芳、李商雨等数十位知名诗人,出版诗集近百部。《江南》诗刊历年编发的诗歌作品多次被全国各大文学刊物转载,部分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飞天》《青年文学》等名刊上。
岁月更迭,诗情不变。《江南》诗刊创办的头些年,为不定期出版。后来固定为年刊,一年一卷,从未间断,期号也是连续的。《江南》2021 年卷,上面标注的期数为“总第34 期”。
历经30 余年成长,江南诗社已由最初的纯诗歌社团发展为熔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电影、文学评论等多种文学元素于一炉的综合性文学社团,并早已成为安徽师范大学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