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红锥混交造林抚育技术在广西国有六万林场的示范效果初探

2022-11-29 02:41邱方鸿
南方农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红锥桉树林场

邱方鸿

(广西国有六万林场,广西玉林 537000)

桉树属于桃金娘科植物,树高约20 m,树皮有不规则裂纹,厚度约2 cm;幼态叶对生,侧脉多而明显,嫩枝有棱角;成熟叶和成熟枝呈披针形,叶柄长2.5 cm;花药呈椭圆形,花期在4—9 月。桉树在我国云贵地区、川渝地区、两广地区常见种植,其耐腐蚀性强、速生性强,且木材可供药用,因此市场需求量较大。营造桉树混交林可进一步发挥桉树速生丰产特性,优化林间树种比例,提高林间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桉树林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西国有六万林场(以下简称林场)始建于1951年,总场位于广西玉林市,是自治区林业局直属国有大型林场。林场土壤主要为砂砾岩和砂岩风化而成的赤红壤,呈中性和微碱性,现有经营面积59 333.3 hm2,森林活立木蓄积量517 万m3。林场区位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夏长冬短,季节性变化显著,但该地区在夏季易受到台风和暴雨影响,桉树造林地易产生洪涝。林场内大部分地势较高,海拔在300 m 以上,但部分地区呈盆地地形,加剧了洪涝灾害发生率,易暴发青枯病和卷蛾虫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桉树苗为2年生优良无性系大苗,苗高约120 cm,冠幅约60 cm;红锥苗为2 年生大苗,苗高约100 cm,地径约0.8 cm。

1.2 方法

试验开始日期为2015年3月15日,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划分两块20 hm2的样地,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且样地坡度均匀一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基本一致。对照组选择常规桉树造林抚育方法,试验组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桉树-红锥混交林技术进行造林抚育,具体操作如下。

1.2.1 对照组造林和抚育方法

1)选种整地。选择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品种,培育优质桉树大苗进行定植,且定植前做好整地清理工作。采用炼山方式清除林场内杂草和杂灌,消除土壤内病菌[1]。

2)期间管理。采用沟施法,在桉树种植前7 d 施加基肥(优质氮磷钾复合肥0.50 kg·株-1),分别于幼树树高达1 m 后、造林第2 年进行追肥,追肥量为复混肥料0.25 kg·株-1+桉树专用肥0.50 kg·株-1,其中复混肥料于5 月施加,专用肥于10 月前施加。在施肥时,清除林间杂草,并对死苗、弱苗进行补植[2]。

3)病虫害防治。林场常见的病虫害为桉树青枯病和桉小卷蛾,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法进行控制,如可用72%农用链霉素3 500 倍液、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等抑制青枯病菌繁殖;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乐果乳剂1 000 倍液、90%敌百虫晶体2 500倍液喷施防治桉小卷蛾。

1.2.2 试验组造林和抚育方法

1)选种整地。选择2年生优良无性系桉树大苗和2 年生红锥大苗进行定植,根据地势、地形、坡度、坡向科学选择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方法后挖定植穴。桉树与红锥的挖穴规格均为50 cm×50 cm×30 cm,其中桉树行株距为3.0 m×2.5 m,种植密度为89 株/667 m2;红锥行株距为5.0 m×6.0 m,种植密度为23 株/667 m2左右;桉树与红锥的混交比例约为4∶1[3]。

红锥前5 年生长速度缓慢,大径级林木采伐需30~35 年;桉树生长速度较快,大径级林木采伐一般不超过10年。为保证二者生长趋于一致,红锥的定植时间应早于桉树,本次试验中红锥定植时间为2012年3月中下旬,即比混交林中的桉树早定植3年。

2)期间管理。定植前7 d 施加基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桉树造林地的微生物、酸碱性、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土壤保肥能力、蓄水能力和桉树需肥规律,针对性施加基肥。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测定土壤养分,以此掌握各个生长期间桉树、红锥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根据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利用效率,为后期肥料施加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试验中,桉树每穴施m(N)∶m(P2O5)∶m(K2O)=20∶10∶16 优质氮磷钾复合肥500 g 作基肥;幼树树高达1 m 后,施加专用肥(总养分≥48%)500 g·株-1;造林第2、3、4年进行一次春季追肥,追肥量为250 g·株-1(复混肥料)。红锥每穴施m(N)∶m(P2O5)∶m(K2O)=18∶7∶10 氮磷钾复合肥500 g 作基肥,并于定植后第2 年再次施用上述复合肥500 g·株-1,第3年和第4 年继续追肥,追肥方法、追肥周期、追肥量与桉树一致,并根据当地降水情况灵活补水,维持合适的林间持水量。

3)病虫害防治。使用荧光假单胞杆菌制剂(有效菌数≥5 亿·mL-1)防治桉树青枯病,施用量为80 mL/667 m2。该菌剂可在土壤中快速繁殖,有效控制青枯病病原菌数量,抑制立枯丝核菌生长;假单胞杆菌可长期存活,适应性较强,可促进桉树根系生长,且本身安全无公害,是常用的绿色植保药剂。使用生物防控法防治桉小卷蛾,如在林间释放啄木鸟、姬蜂、赤眼蜂等益虫益鸟类害虫天敌,控制病虫害蔓延。

1.3 观察指标

2021 年3 月中下旬对两块试验样地的森林植被性状、生长因子、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与观察,具体指标如下。

1)树高。使用测高器测定树高。2)胸径。使用胸径尺测量胸径。3)灌木层植物特征。记录造林地草本植物的种名、数量。4)群落生物量。利用刈割法将样地植物割下称重(按照水平线高度剪割),测得特定时间内现有活有机体干物质总质量[4]。5)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包括pH 值(利用pH 计测量)、土壤含水率(利用重量法测定)、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测定)、有机碳(用K2Cr2O7-H2SO4外加热法测定)、全磷(采用钼锑抗比色测定)、全氮和有效氮(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总孔隙度(毛管水质量/土体容积×100%)、排水能力(利用土壤水分温度仪测定)、土壤酶活性(用酶标仪测定)和光合强度(用光谱仪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用t、x2检验,利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 可知,通过两组样地桉树植被性状、生长因子、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发现,与常规桉树纯林造林抚育模式相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桉树-红锥混交林技术模式下,桉树的树高、胸径指标提升率分别为14.82%、10.31%,草本植物数量和群落生物量指标提升率分别达32.62%和22.91%,土壤理化性质中多项指标显著优于桉树纯林,且试验组虫口密度更低。

表1 不同造林抚育方式对桉树植被性状、生长因子、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桉树作为我国南方地区常见速生树种,种植范围较广,产业发展速度快,现已成为广西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4]。但在常规桉树营林和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可能出现品系过于单一、种植布局不当、生物多样性不丰富、连片纯林过大、化肥农药施加过多、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不利于持续推进桉树产业科学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优化营林发展方式,统筹兼顾生态和经济等多个方面,强化生态防控措施,构建多目标营林策略,以此发挥桉树林地最大生产潜力,将“速丰林”变为“永丰林”。

赵子麒等对桉树混交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混交林不同树种间存在不同生长机制,混交树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混交林树种之间的竞争低于纯林,且生物量和生产力大于纯林,植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更强[5]。在本次试验中,虽然两组样地均采用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桉树树种,但试验组样地利用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结合的方式,避免了火烧炼山法对土壤理化性质造成的不利影响。根据桉树生长规律,定植后4年内对桉树进行针对性施加基肥与追肥,并按照1∶4的比例用红锥与桉树进行混交,混交林中有益昆虫食物来源得到扩充,达到林间生态的相对平衡;混交后区域被片状分割,不利于病虫害蔓延,加之使用了绿色植保药剂,避免了病虫对药剂产生抗药性。因此,试验样地桉树主干通直、圆满,生物学特性更加显著,各项林业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造林地。

综上所述,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桉树-红锥混交林技术进行桉树造林抚育,其森林植被性状更佳,生长因子更明显,群落生物量更加丰富,病虫害发生率更低,该技术值得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红锥桉树林场
珍贵树种红锥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要点
红锥种植与管理技术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红锥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及分析
林场住宅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