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主导下的滨水景观设计
——以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内“锦鳞园”为例

2022-11-29 11:37刘子伟闫晓云
佛山陶瓷 2022年11期
关键词:滨水水域园林景观

刘子伟,闫晓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 010019)

1 选题背景

中国园林景观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内涵。园林滨水景观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游憩空间是该区域活力的地域名片,不仅具有观赏性及实用性功能,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塑造地域整体形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园中园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广泛应用在各类园林创作当中,既有相对独立的园林艺术形式,又作为造园手法与外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内外兼具的造园艺术特色[1]。

2 选题依据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更多地向精神需求转变。对滨水景观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出现了集游憩、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呼和浩特市早期建设的青城公园内滨水景点由于年久失修,其观赏、游憩、休闲、垂钓等功能下降或已经消亡。针对其滨水景观所面临的现状,对该公园进行园中园主题式的改造设计已经刻不容缓,本次景观改造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地域观赏实用性、丰富文化内涵、塑造地域整体形象,更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国内外相关研究

3.1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园林景观的滨水景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衰落期和重建期”。为了对园林景观的滨水区进行开发与深入研究,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成立了相关滨水区域环境研究机构,对滨水区进行了学术研究、开发和利用。滨水景观正朝着不同方向更新和发展,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城市滨水景观,如韩国的Chon Gae运河、美国的Wilmington滨水公园、加拿大的HTO滨水公园等[2]。

基于区域文化概念的园林滨水景观建设在西方起步较早,梳理并总结了完整的方法和理论,其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首先,区域文化在建筑学术研究中被提及,随着区域文化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区域文化逐渐扩展到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规划中。国外城市园林景观强调景观的原始生态,并使用当地植物来反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

3.2 国内现状概况

我国对于城市园林的滨水区域景观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研究成果上仍然非常丰富,讨论与研究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滨水景观研究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研究人员以不同的角度、概念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的滨水景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我国滨水区景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依据。随着设计领域本土文化概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研究滨水景观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滨水景观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应用和效率等问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总体上是多样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

4 “锦鳞园”景观设计思路与方法

4.1 景观设计区域概况

“锦鳞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区中部的青城公园内部,靠近西大门附近,主体分为两个大的空间区域,本设计为园中园景观设计,可用高度不限,占地面积分别为5.4公顷和2.1公顷,两片大水域形成了其连贯统一的水景系统,是游客及附近居民进入园中进行各项娱乐活动的主体区域。

设计方案取名为“锦鳞园”,取自南朝鲍照的《芙蓉赋》的“戏锦鳞而夕映,曜绣羽以晨过”(图1)。

图1 锦鳞园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4.2 “锦鳞园”建设目标定位

在进行“锦鳞园”这一园中园设计之初,青城公园已有栽植树木,物种丰富度高。然而,青城公园作为呼和浩特市早期设计的大型公园,水域面积占比很大,但是滨水景观匮乏,滨水景观也因年久失修逐步消亡,已经不能进行观赏养鱼垂钓等活动,经过分析研究青城公园的水域体系,在本次公园区域景观改造中,我们在“锦鳞园”景观设计的两个主题空间区域的功能定位为:“锦鳞园”主体设计区域满足公园游客及附近居民的便捷性与各年龄段人群的可达性,在园中适当摆放一定数量的观景桌椅以及亭、架等建筑小品基础设施,以供游客进行休憩、娱乐、游览等活动项目。

两个区域的环境设计要体现公园的造景理念,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安排,空间布局围合合理,景观要素设计多样,能够为游客在公园的各项活动提供便捷的服务。除了以上实用性比较明显的功能外,“锦鳞园”景观设计还应该成为一个可以发扬传统文化的载体,让游客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调节游客的心情,使他们可以保持心情的愉悦与精神的陶冶。

4.3 “锦鳞园”设计原则

4.3.1 绿色生态原则

以本土植物为主,依靠植物打造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景观,营造出水草丰茂的生态景观,给滨水区域的水生动物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并且乔灌草相结合,打造赏心悦目的绿色有氧空间。尊崇我们的大自然筑山理水的设计,与我们古人的园林一池三山的模式相结合,更加突出中国式园林的文化与内涵。

4.3.2 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区域设计多处自行车停车处,方便游客和附近居民进入园中游玩赏景,利用原有水景,对水的形式加以改造,使其更加的迂回婉转,并且在地形上利用竖向设计,使园林景观呈现出“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画面,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

4.3.3 休闲娱乐原则

该景观设计区域作为公园的一处园中园,以鱼文化宣传和休憩娱乐为宗旨,设置多处珍稀物种赏鱼池,为“锦鳞园”增添特色,池边设置了多个座椅以供游客进行日光浴等休憩活动,多处小水域与河湖景观形成了一个完整可循环的水域系统。

4.3.4 文化传承原则

自园林发展的初期开始,观赏鱼景观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观赏鱼也是中国传统园林中重要的动物要素之一[3]。进行以游船、赏鱼、垂钓为主的设计以及多处鱼文化宣传栏,宣扬我国传统的鱼文化,也使我们的滨水景观与游客的娱乐活动更加紧密结合。设立多处鱼文化科普栏,增强游客对我国传统鱼文化的了解程度。

4.3.5 场所至上原则

作为公园的一处滨水区域园中园景观,锦鳞园取自南朝鲍照的《芙蓉赋》的“戏锦鳞而夕映,曜绣羽以晨过”。运用河湖景观及周围赏景建筑小品设计,提升了游客的亲水性。两个区域的环境设计要体现公园的造景理念,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安排,空间布局围合合理,景观要素设计多样,能够为游客在公园的各项活动提供便捷的服务。

4.4 “锦鳞园”景观设计

本次“锦鳞园”景观设计主要通过小区域景观设计和大区域景观设计,在合理的尺度构图中摹仿大自然,有效结合中国传统园林的山环水绕这一造景手法;主次对比,虚实结合,水体轮廓自然曲折,形成“疏原之去由,查水之来历”的景观效果,形成空间的和谐统一(如图2)。

图2 锦鳞园景观空间构成图

4.4.1 小区域景观设计

小水区域内又分多个小的功能区域,主要为观赏区、滨水区、休息区、鱼文化科普区、苗木种植区等多个区域。本区域西门处于摩天轮景观形成远近的对比,加深了“锦鳞园”景观的纵深感。进入小水域区域,由人工模仿的挖湖堆山形式而区分的南北两个不同的景观区域。北面的景观设计主要以休憩游览为主,地面不同的高差处理比之从前的景观一望无际无高差处理,更加给人以视觉上错落有致的效果,也增强了艺术感,小型的滨水景观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可以更好的放松心情。南面的景观设计为本次景观的设计重点:曲折而又源远流长的水域中设计以假山,在水域周围垂直竖向设计高差较大的林地,也通过林地与公园其他主题区域相联系,给人以“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画面感。

4.4.2 大水域景观设计

大水域景观主要为游客进行垂钓漫步的区域,与小水域以一小桥相联系形成明显的对比突出其一望无际的视觉效果。大水域曲折有致,此区域设置了多个垂钓区,配以相适应的建筑小品基础设施,吸引着广大垂钓爱好者进行垂钓,也使垂钓者们有更加充足的地方,避免了其进行娱乐活动的拥挤。大水域中建立绿岛,岛上配植以树木以及休息区,也形成了其远近对比,使环境空间富于变化,增添“锦鳞园”的趣味。

4.5 景观功能分区

4.5.1 观赏区

位于西门入口处,进入公园则进入了“锦鳞园”景观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为道路周边的跌水喷泉以及金叶榆、国槐、小叶黄杨等不同树种所产生的季相美,增添一抹视觉美的效果,使游客可以更加愉悦的进入园中进行休憩、娱乐等活动。

4.5.2 戏鱼漫步区

河湖景观周围设置三个大的珍稀物种赏鱼池,为“锦鳞园”增添特色,池边设置了多个座椅以供游客进行日光浴、赏鱼、漫步等活动,河湖景观周围木栈道的设计,提升游客的亲水性。

4.5.3 休闲区

本区域设置多个半围合场地增加了密闭性,更加保证游客在公园的隐私,并且设置多个不同形式的座椅以供游客进行聊天、品茶等休闲活动。在其周边还有迂回婉转的河流,增加其亲水性,与远处的摩天轮形成了相互呼应。

4.5.4 游览区

主要为游客进行垂钓漫步等活动,与小水域以一小桥相联系形成明显的对比突出其一望无际的视觉效果。水域曲折有致,此区域设置多个垂钓区配以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吸引着广大垂钓爱好者进行垂钓,也使垂钓者们有更加充足的地方,避免了其进行娱乐活动的拥挤。

5 结论

本文基于传统文化主导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理论,应用于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内“锦鳞园”这一实践中,通过原有的滨水景观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翻修改造,将完整可循环的水域系统布局与园林活动紧密结合,创造极具冲击力的群体视觉感受;将园林传统观鱼景观元素充分融入现代滨水景观意境营造中,给观赏者带来深刻的人文体验;对古典园林的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出本设计应尊崇大自然,应用了筑山、理水等造园手法,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汲取养分,与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模式相结合,运用以小见大的景观营造手法,延续并突出中国传统精微园林景观的文化意境;通过形成整体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的滨水园林景观,确保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充分影响与融合的同时,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

猜你喜欢
滨水水域园林景观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
我国水域将按功能定位分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