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徐霞客与西山

2022-11-29 09:49冯申
今日民族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太史杨慎徐霞客

文 / 冯申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常被视为偏僻烟瘴之地,提起云南,也总会有人将之与落后联系在一起。其实,自从汉武帝在云南地区设立益州郡开始,云南与内地之间的交往、交流就始终没有中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内地文化也已经与云南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

据记载,在唐朝时期,云南就已经开展系统的儒学教育。到了元朝时,赛典赤在昆明及云南各地广建文庙,云南人也开始参加全国的科举考试。明朝时,楚雄人李启东差点中了状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杨慎来到了云南。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是四川新都人,其父杨廷和,贵为首辅。但杨慎却没有通过这层关系谋取官职,而是依靠自己的勤学苦读,在24 岁时高中状元。本来应该一帆风顺的仕途生涯,却因嘉靖皇帝登基后的“大礼议”事件戛然而止。由于得罪了皇帝,杨慎37 岁被充军到了云南,于72 岁逝世,他在云南整整待了35 年。这半生时间,也成就了杨慎在云南的传奇。

昆明西山脚下的高峣有一座升庵祠,是为了纪念杨慎而建。升庵祠里面还有一个大旅行家徐霞客的纪念馆。为何要在升庵祠中建一个徐霞客纪念馆?这两位相隔了一百年的著名人物在西山又有什么交集呢?

杨慎与西山

要讲杨慎与西山的关系,有一位云南人必须一提。此人名为毛玉,云南右卫(即高峣)人,中进士后任给事中(明代的谏官)等职。曾捐资买地,在昆明创办书院,教授学生,这也是昆明地区最早的书院(比官办的五华书院早20 余年)。在给事中任上,毛玉刚正不阿,弹劾了不少贪官污吏。

嘉靖三年(1524 年)七月,杨慎、毛玉等二百余名大臣因反对嘉靖帝主张,在一次早朝散朝后,跪于皇宫左顺门前哭谏。嘉靖帝令廷杖群臣,毛玉被打得皮开肉绽,死于狱中。而杨慎则被捕,廷杖两次,几乎死去,后被充军至云南永昌(今保山市)。因而,可以说杨慎与毛玉乃是执相同政见的生死之交。

被贬云南后,由于地方官的相对宽容,杨慎得以游历云南各地,留下了大量关于云南的诗词歌赋。其中有一句至今仍然经常被提到,“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滇海曲》),这也是最早将昆明描写为“春城”的诗句。

在云南的时间里,杨慎在西山脚下的高峣住了很长时间,这自然与故人有关了。毛玉之子毛沂对父亲的“难友”非常敬重,于是数次邀请杨慎到高峣家中居住。

1530 年,毛沂在高峣新建了精舍,杨慎前往祝贺,并为之取名为“碧峣精舍”。几年后,杨慎将“碧峣精舍”买下,改名为“紫翠新居”,作为居所和讲学著述之地,因此又被称为“碧鸡书舍”。在高峣,他还留下了《高峣十二景》等数十首诗篇。

杨慎生命的最后6 年都是在西山脚下度过的。1559年,72 岁的杨慎终老高峣,绝笔云南。

杨慎在云南的贡献

在明代,云南被很多内地士大夫认为是“蛮荒瘴疠之乡”“不毛之地”。杨慎来到云南后,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他认为,云南和内地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内地的汉族和云南的各民族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对待各民族的群众应该一视同仁。因此,杨慎始终致力于增强云南地区的国家认同感。

杨慎在云南开展讲学活动,传播中原文化,培养云南本地的文人学者。杨慎在云南三十多年,经常到各地讲学授徒,为当地造就了大批学有成就的人才。他还与丽江土司木氏交情深厚,指导木氏诗文创作,整理少数民族典籍,为传播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杨慎的著作中,《滇程记》《滇载记》《云南山川志》等都是记载云南山川风物的重要著作,他创作的大量诗文都和云南有密切关系。他还为云南各地作者选编诗文集,热情为他们撰写序言,为发展云南文化尽力。

正如有人所评价:“升庵功业,当以在云南推行中原文化,使汉族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与融化,对中华民族的成长有贡献。”

徐霞客与杨慎

徐霞客与杨慎生活的年代相隔了一百年的时间,这两个在各自领域都堪称伟大的人物的交集恰在云南,在西山。

徐霞客是明末的大旅行家、地理学家,他一生志在探访祖国的大好河山,“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从1638 年5 月进入云南,至1640 年2 月离开,徐霞客在云南游历了22 个月的时间。云南也成为了他游历时间最长,在日记中记述最多的一个省份。

在日记中,徐霞客记述了他游览太华山(即西山)的经过。他从省城(昆明市区)出发,乘船渡过草海来到高峣,“由高峣南上,为杨太史祠”,在杨太史祠用过午饭,才又继续登山。

杨慎去世后,云南布政使刘之龙将其在高峣的寓所碧峣精舍改建为太史祠,供奉杨慎塑像。徐霞客所到的太史祠,正是杨慎的祠堂。当徐霞客在太史祠祭拜杨慎时,两个相隔一百年,并且又都对云南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

和杨慎一样,徐霞客也是促进内地和边疆交往融合的重要使者,为内地文化在边疆传播做了不少实事。比如,他在昆明安宁曹溪寺为读不懂杨升庵的碑的儒生解释碑文,为丽江木增父子修改文集、批改文章,为宾川鸡足山修撰了第一部志书等等。在《徐霞客游记》里,约20 万字的《滇游日记》占到了全书五分之二的篇幅。徐霞客以饱满的热情,细致的观察,敏锐的感觉和生动的文字,真实描述了云南的山川风物,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记录。这也为内地的士人了解云南,认识云南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杨太史祠后来多次毁于兵燹,又多次重建,如今的升庵祠基本保留了清末光绪年间的格局。由于二人在此地的交集,昆明市在1987 年举办徐霞客诞辰400 周年的活动时,就在升庵祠内设立了徐霞客纪念馆。我们也得以在此同时怀念这两位伟大的人物。

猜你喜欢
太史杨慎徐霞客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刀口
三周的救赎(二)
太史笔
《徐霞客·游五台山日记》
徐霞客志在四方
小杨慎智对先生
杨慎:这个状元郎没有情趣
行骗
杨慎的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