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起来的老木坝

2022-11-29 09:49武定县民族宗教局
今日民族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村寨村民建设

文·图 / 武定县民族宗教局

“破旧危房拆除了,柴草乱垛不见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生活习惯向城里人看齐。”谈起村寨的变迁,村民普琦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普琦瑞今年41 岁,自幼在楚雄州武定县插甸镇老木坝村委会老木坝自然村长大,该村是武定县“直过民族”村落之一,101 户364 名村民全是傈僳族。

长期以来,受历史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村寨发展较为滞后。近年来,在省民族宗教委“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的帮助带动下,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一举建设成为村美民富的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武定县“直过民族”在党的政策光辉照耀下,实现“二次跨越”的典型代表。

村寨鸟瞰

老木坝集中养殖区

老木坝刺绣培训

幸福写在每个村民脸上

“好日子就是现在老木坝的样子。”村民张如燕虽然不善言谈,但每当被前来观光的游客问到村寨的变迁时,他总会把村民的幸福生活用一桩桩具体的事例描述出来:家家住上新房子,出门就是硬化路,拧开龙头就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张如燕曾是老木坝村3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在此之前,他家住的土屋较为破旧,被认定为危房。这让张如燕犯了难:拆掉,全家人住到哪里去,哪里来钱盖新房?不拆,又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村里的一些村民,都有着与张如燕相同的顾虑。而省民族宗教委“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的落地实施,则为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2011 年,省委组织部开展挂县包乡驻村联户帮扶老木坝村,特别是2015 年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部里连续派出优秀干部进驻老木坝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村党总支书记方跃坤介绍,在省委组织部、省民族宗教委、县民族宗教局等有关部门帮助指导下,老木坝村整合“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等资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程。

“我们在上级有关部门帮助下,成立了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广泛动员村民参与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方跃坤介绍,老木坝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号召群众为制定村寨发展规划提供意见和建议,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动力;在项目建设中,组织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土地平整、住房改造、公厕建设等具体工作,确保群众全程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共享发展建设成果。

如今,不但家家户户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球场、文化活动室、水体景观、广场、路灯等设施一应俱全,而且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村民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比率达 100%,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民生保障全面加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真实实反映在每个村民的笑脸上。

文明新风弥漫全村

走进老木坝村史馆,有着浓厚历史文化韵味的磨盘、石缸、铁犁铧、纺织机等老物件默默伫立在四周,墙上的一幅幅图片清楚记录展示着村寨的发展变迁历程。

“如果一味求新,村寨就彻底失去了文化底蕴;原封不动,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又无法提高。”方跃坤介绍,在“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实施中,老木坝村力求在“新与旧”之间取得平衡,既能留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气、老气”,又能反映发展建设中的“生气、朝气”。为此,村寨专门建起了村史馆,收集了各个时期农耕文化遗存;并以红石榴、红五星、菌子、火把等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作为牌坊、凉亭、民族团结广场、文化长廊等建筑的重要装饰元素,在留住最美乡愁记忆的同时,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

老木坝村民欢度阔时节

“为了进一步巩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果,老木坝村在制定村规民约时,还专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其中,建立起人居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并大力弘扬‘慎砍树、禁挖山、睦邻里、敬双亲’等良好传统习俗。”方跃坤介绍,村规民约、人居环境管理机制得到村民们签字认可,大家在平整后空余的土地上广植花草树木,定期轮班对公共场所、村道、公厕等进行卫生打扫,严厉禁止污水横流、垃圾乱丢、禽畜肆意放养等行为,村容村貌因此而焕然一新,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精气神”。

在此期间,村党总支紧紧抓住村民思想转变这一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致富带头、尊老爱幼、移风易俗、热心公益等“十个一”先进评比活动,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中,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使讲和谐、讲卫生、讲文明、讲勤劳、讲学习的乡村文明新风尚弥漫全村。

蹚出绿色致富路

站在老木坝村高处环顾四周,映入眼中的除了新崭崭的房屋道路之外,还有成行的绿树与连片的绿地。近年来,在“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带动下,村寨不但在“靓容貌”上取得突飞猛进,也在实现绿色发展、绿色惠农致富路上收到显著成效。

“我们按照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建设思想,立足村情实际,不断壮大产业发展之路,为群众打造家门口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强化村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方跃坤介绍,村寨在省委组织部、省民族宗教委、县民族宗教局等上级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依托省农科院人才和种质资源支持,探索发展“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白灵芝种植,培育出了适宜当地冷凉气候栽培的白肉灵芝新品种2 个;利用山区草场和林地面积宽广的特点,发展黑山羊和武定鸡养殖;通过蔬菜、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在打好“绿色食品牌”的同时,老木坝村还积极利用传统刺绣、火把节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优势,通过举办民俗专题节庆活动、开展线上直播带货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目光,大力探索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不断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影响力、经济辐射力、致富带动力,推动老木坝村进一步开放交融,促进村寨和附近各族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几年下来,老木坝村蔬菜种植、灵芝培育、林下中草药、刺绣、乡村旅游等产业不断崛起,相继推出灵芝胶囊、灵芝酒、黄精酒等产品,注册了“插甸农夫”“云岭福”商标,并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和直播带货等方式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提升了农副产品附加值,鼓起了各族群众的钱袋子。2021 年,全村实现总收入512 万余元,人均纯收入达14086 元。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全面步入乡村振兴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武定县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猜你喜欢
村寨村民建设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锅巴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