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能(集团)有限公司 肖文凯
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前者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后者是指在 2060年前,我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城燃企业纷纷围绕数字化转型、围绕“打造智慧燃气”等目标,提出各自的数字化战略。
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发生重大变革,迈入了全真互联网时代,可以感受到两方面的重大变革: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爆发,AI、IoT、5G、区块链、AR/VR技术等;二是技术融合速度明显加快,看得见的技术与看不见的技术不断融合,数字技术物理化、物理技术数字化同时进行。未来,虚拟与现实边界将不再明显,而这将给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体验以及商业模式带来难以想象的颠覆。
2020年6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同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国资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本市国资国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工程的通知》,正式拉开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年专项行动的序幕。
当前许多城燃企业对下属各公司管理标准不一致,甚至存在同质化业务技术标准、流程不统一,集团全面获取自身经营状况信息缺乏手段,推动资源整合与协同输出等方面难以实现。城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如图 1所示(图中×表示数据及流程不畅通)。
图1 城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
归纳起来,这些困境通常体现在:
(1) 数字化基础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夯实。组织管控方面,许多企业数字化转型虽然已写入“十四五”规划,但目前管控模式与职责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思维意识方面,对数字化转型相关趋势及内容认知依然不足,紧迫性意识有限;数据治理方面,尚未有效建立数据治理体系,数据集成度、共享度不高,数据孤岛等现象仍然存在,数据管理质量标准、机制、工具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2) 燃气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公司数字化发展水平良莠不齐,IT能力配备不均衡,存在“烟囱式”建设现象,跨公司协同场景难以实现。企业管控集中化、业务标准化的管理要求与各子公司敏捷性、专业化的业务发展要求之间存在协调矛盾。
(3) 数据价值挖掘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许多城燃企业通过点状数字化场景应用,积累了各系统相关生产与管理数据,但尚未实现数据的“决策支持”作用,还需进一步强化数据挖掘分析,逐步提升数据的监控、分析与预测能力,推动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助力管理提升。
城燃企业需要通过促进工业互联网与燃气业务深度融合,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让数字化驱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服务和高效能治理。城燃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融入国家和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国家和许多省市“十四五”规划均将数字化发展单独成章,提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
(2) 适应行业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在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行业去中心化、低碳化、市场化发展等大趋势下,城燃企业亟待提升以数字化能力为基础的需求精确感知、供需动态匹配等能力,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3) 提升企业管控能效的必然要求。随着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传统业务提质增效与新业务高效拓展均对城燃企业管控能级提出更高要求。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动企业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协调水平,有效实现风险防范。
从燃气行业趋势来看,未来发展重心将从安全保供转向供需和价格匹配,需要企业打通产业链各环节数据,构建产供储销统一调度的能力。城燃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1) 宽松化。疫情加速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转变,供给情况整体转向宽松,国际资源可获性增强。
(2) 健全化。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补短板”方兴未艾,后疫情时代或进一步加快脚步。
(3) 市场化。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终端市场化脚步临近,新环境总体利好城燃龙头,企业不进则退。
(4) 服务化。能源供需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服务既是前景广阔的新市场,也是传统业务的必修课,对内外部资源整合能力是构建服务能力关键。
与上述发展趋势相对应,未来城燃气企业将以工业互联网发展为契机,以产业链打通和协同共赢为目标,从上游的气源采购,到中游的一体化生产和调度,再到下游的客户关怀和服务管理等,在各个环节上拓展数字化应用,开展相应的融合创新。未来燃气行业的业务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未来燃气行业的业务模式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是经营理念、组织方式、业务模式、经营手段等的全方位转变,既是战略转型,又是系统工程,需要体系化推进。未来,城燃企业需凭借更完备的数字能力积累,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展现出强大的抗压力和恢复力,其中“韧性”“创新”和“文化”正是城燃企业的三大核心优势。
城燃企业要转型,势必要借助工业互联网创新转型的契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4.1.1 韧性:强化存量业务新模式的调整
(1) 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洞察,开展主动预测、预判及风险预警。
(2) 智能共享服务实现流程标准化、人机协同,提高运营稳定性可信度。
(3) 销售端与供应链数据打通,实现需求的精准预测和前后台的高度协同。
4.1.2 创新:应对变化全新增长点的挖掘
(1) 精益创新,敏捷交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2) 搭建独特的创新合作生态,借助系统协同弥补能力短板。
(3) 动态调整业务组合,不断发掘新一轮业务增长动力。
4.1.3 文化:看不见的数字化同样重要
(1) 重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企业数字化文化的建设等。
(2) 对于培养业务人员的数字化能力应优于将数字化的人才培养为行业专家。
(3) 逐步建立数字化生态,充分吸收不同类型合作伙伴的先进实践与能力。
(4) 数字化能力的积累与培养水平将决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败。
城燃企业未来应适时制定以数字化产业提升为核心、数字化客户服务为优势、数字化运营管理为保障、数字化协同发展为桥梁的数字化转型目标,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发展赋能。
4.2.1 数字化产业提升
以建设工业互联网为核心推动城镇燃气上下游企业产业协同、智慧城市建设、区域互联互通,实现企业地位的不断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协同方面:通过工业互联网建设,增强企业自身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补短板强长板,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实现多元板块间的协同联动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在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工业互联网建设,成为未来城市智慧能源建设的主力抓手,同时实现智慧能源本身以及智慧能源与其他业务的协同;在区域互联互通方面:在未来长三角等区域一体化建设的整体背景趋势下,通过工业互联网建设,成为未来区域互联互通的牵头者和标准制定者,逐步实现资源共享、能力输出。
4.2.2 数字化客户服务
燃气市场化改革是必然趋势,要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客户服务。便捷式数字化服务体验与数字化多元客户服务内容将成为全新市场环境下燃气企业赋能居民美好生活服务的核心竞争优势。要居安思危,留存客户,传统能源服务的市场份额存在天花板,规模扩展已然有限,潜在竞争激烈,固守传统难以留存客户,城燃五虎已经纷纷向终端用户服务加码;要精准画像,深挖需求,各城燃企业拥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发展增值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基于用户画像深度挖掘和激发潜在需求,未来市场化竞争机制下,挖掘用户需求、优化客户体验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要融合创新,协同发展,许多城燃企业集团公司产业多元化,可以通过集团板块间的协同打造融合产品,如气电套餐、燃气保险等,提供菜单式输出,增强市场竞争力,亦可实现互相引流,渠道融合与拓展。
4.2.3 数字化运营管理
要逐步实现城燃企业内部的两“通”:管理标准化的一体贯通和一数一源的数据畅通。通过打造一站式决策支持的管理驾驶舱,构建标准统一、集约共享的业务中台和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增强企业高质量管理能力。构建管理驾驶舱,打破数据隔离,以领导层关心的指标和问题为核心,将企业实时经营状况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为管理层提供“一张表”和“一站式”决策支持,帮助把握和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构建业务中台,核心在于流程融合、数据标准、信息共享,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加强管控,新加入的主体也可无缝衔接,实现即插即用;优化资源配置,基于企业数据透明及标准化应用的快速覆盖,实现企业间信息充分流通,并使得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2.4 数字化协同发展
数字化协同发展可助力城市燃气企业实现产业链、板块间的业务合作机会识别与数据共享,体现在产业提升、客户服务、企业运营等各个方面。在产业端企业级服务,以产业特性推动业务协同发展。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打通、各业务板块间的协同产生了新的业务场景,这些场景的实现需要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连接和传输功能;另一方面,企业总部可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建立业务板块间全面认识彼此业务和信息共享的手段与工具。客户端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以数据推动业务协同创新。一方面挖掘消费端客户数据的价值,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生成智能客户画像,调整营销方向,优化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以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通过与集团其他业务能力的融合,打造融合产品,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内涵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为驱动力,支撑企业经营管理、赋能各业务板块运营、经营发展,并基于经验,逐步探索引领数字产品的拓展与输出。未来,城燃企业将通过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生产、经营、服务全过程可度量、可追溯、可预测、可传承,重构企业安全、质量、效率、成本的核心竞争力,优化组织方式、升级经营手段、改造业务模式,构建企业发展数字化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