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采访组:统计数据发布是中国政府统计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突出表现和明显标志。请您谈谈浙江统计数据发布的发展变化情况。
王 杰:统计数据是社会公共产品。发布统计数据是政府引导社会预期、调整市场主体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统计数据取之于民,也应该用之于民。只有充分、及时、广泛地发布数据,才能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统计数据发布较少,发布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发布年度统计公报和普查公报。记得我刚到浙江省统计局工作时,看到浙江省计划委员会(省统计局一度并入省计划委员会)编印的《浙江省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5 年)》,封面上标注着“绝密”二字。我工作前后那几年编印的年度浙江省统计资料本,也都标注着“机密”,不能让人随便借阅。可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统计数据发布是很有限的。
1984 年,国家统计局提出统计工作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统计数据不再被视为 “国家机密”。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统计数据发布工作不断加强。尤其是我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之后,公众对数据的可得性是衡量“走向公开透明的中国统计” 的重要标志,数据发布成为“统计与您在一起” 的重要窗口和渠道。浙江与全国一样,数据发布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发布内容不断丰富。统计公报除了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普查公报之外,增加了大型调查(如1%人口抽样调查、R&D 资源清查等)公报、人民生活等相关统计数据公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单位GDP 能耗等指标公报、残疾人状况主要数据公报、年度人口主要数据公报、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公报等等。1984 年,省统计局第一次编辑浙江统计年鉴,1989 年,浙江统计年鉴公开出版发行。随后,各设区市也相继公开出版统计年鉴。公开出版的还有各种普查年鉴、大型调查年鉴、历史统计资料汇编、科技统计年鉴、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年鉴等。最近十多年,除了发布年度和历史统计数据,省、市、县三级统计局还致力于发布月度和季度数据,以适应社会公众需要。
发布形式日趋多样。在改革开放初期,省统计局主要是通过报纸、出版物发布统计数据。后来逐渐在省内一些报纸、电视台、杂志上开辟发布统计数据的专栏。1993年,浙江省统计局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据此定期发布统计数据。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发布由线下发布变为线下、线上发布并重。2002 年浙江统计信息网建成,网上开设 “统计数据” “统计公报” “统计快讯” 等栏目,统计网站成为数据发布、数据解读、数据分析的重要平台。紧跟媒体技术发展,积极拓展以“两微一端” 为代表的新媒体渠道,提高数据发布时效性,满足不同用户获取统计数据的多样性需求。2018 年,“数据浙江” 移动客户端推出,年度和月度数据的推送更加及时。相继建立“浙江统计” 和市、县两级微信公众号,提供主要指标数据查询服务。
顺便说一下,浙江统计系统政务新媒体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 年度全国统计系统新媒体发展报告》,在省级榜单中,“浙江统计” 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居全国各省(区、市)统计局和调查总队的第二;在市级前50 名榜单中,“杭州统计”“宁波统计” “嘉兴统计” “湖州统计” “台州统计” 榜上有名;在县级前50 名榜单中,浙江统计系统占29 席,其中县级前10 名榜单中,浙江统计系统占7 席。
采访组:您在任浙江省统计局主要负责人之前,曾长期担任浙江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请您谈谈浙江统计新闻发布的有关情况。
王 杰:与全国兄弟省份相比,浙江省统计局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不算早。1990 年前后,一些省区市统计局相继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浙江省却迟迟没有建立。1993年初,省统计局领导将筹办新闻发布会的任务交给综合处。考虑到全省政府系统新闻发布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此事又不能再拖延下去,便仿照兄弟省份统计局的做法,由省统计局自行组织,直接邀请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参加,于当年3 月8 日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这可能是当时浙江省级机关中首次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最初两年省统计局自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只是一年一次,都是配合年度统计公报的发布召开的。由省统计局自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毕竟显得不正规,号召力也不如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到了1995 年,新任省统计局局长陈大信同志带着我(我时任综合处处长)去找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杨建新同志。杨主任听了我们的来意后说,这是两个部门双赢的事,省政府新闻办正需要依托有关部门增加新闻发布会次数,扩大新闻发布会影响,当即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从1995 年起,统计新闻发布会改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省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回答记者提问。这是当时省级机关第一家与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除了前面提到的新闻发布会由非正规向正规转变之外,浙江统计新闻发布工作还有这么几个变化:一是新闻发布会频率不断提高。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为例,1993-1997 年是每年一次,1998-2001 年增加到每年2 次,2002 年起增加到每年3 至4 次。二是新闻发布会内容不断增加。除了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陆续增加普查和大型调查公报新闻发布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节能降耗新闻发布会等等。三是新闻发布形式不断丰富。除了召开新闻发布会,每年还多次参加电台、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的各种访谈节目。比如,最近几年浙江电视台开设了《有请新闻发言人》 栏目,浙江省统计局是省级机关中受邀次数最多、收视率最高的部门之一。
我是1997 年5 月任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后担任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到2016 年5 月任省统计局局长后才卸下这一职务,担任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20 个年头,不仅在浙江省省级机关,就是在全国统计系统,可能都是任新闻发言人时间最长的一人,见证了浙江统计新闻发布工作从初创起步到逐步完善的整个历程。
可能是省统计局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时间比较长,也可能是我任新闻发言人资格比较老,2009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提出要观摩新闻发布会,省政府新闻办选择由我担任赵书记观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那是2009 年9 月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中国60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由我发布发展成就数据并回答记者提问。那天来了全国38 家知名网络媒体,主要由这些网络媒体记者提问,提问和回答问题两个小时。因为是全国来的记者,事先不知道他们会提问什么,好在有较长时期从事新闻发言人工作经验的积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省政府新闻办布置给我的任务,得到了赵书记等省领导和与会人员的肯定。
采访组:您从事统计工作40年时间内,我国统计业务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请您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这方面情况。
王 杰: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说过:“统计是巨大历史变迁的副产品。” 反过来,统计工作也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折、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飞跃。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给统计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和丰富素材。
我国统计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体系、统计标准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 体系)向《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的历史性变革;统计指标体系实现了以经济统计为主向经济社会全面统计的历史性变革,服务业统计、能源资源环境统计、科技统计得到加强;统计调查体系实现了主要依靠全面报表制度向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历史性变革,建立了周期性普查制度,基本确立了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中的主体地位;统计标准体系实现了从零星标准向规范化标准的历史性变革,贯彻实施了一系列统计分类标准,积极推进统计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
上述统计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全面而深刻的。我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历史性变革作为具体例子稍作展开说一下。
我到浙江省统计局工作后,被分配到综合平衡统计处。所谓“平衡统计”,是“国民经济平衡统计”的简称,类似于现在的国民经济核算。那时省统计局综合统计处与国民经济核算处还未分设,我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核算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货运邮电业等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之和,只进行年度核算。
1985 年,处长让我改为从事综合统计分析工作。就在我离开核算工作岗位的那一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开始由国民收入核算向GDP 核算转变。但随后的几年,是新旧两种核算体系并行,既要核算MPS 体系的国民收入,又要核算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 体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直到1992 年,才正式取消MPS 体系的国民收入。
从1992 年开始,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了一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名称发生了变化,由国民生产总值(GNP)改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省级只核算GDP,不核算GNP。再后来,我国按照联合国1993 年SNA 体系,将国民生产总值(GNP)改称为国民总收入(GNI)。为了更规范地区的GDP 核算,2004 年国家统计局还将地区GDP 的中文译名由国内生产总值改为地区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核心指标的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统计工作的变迁,进而反映出整个经济社会的变迁。
当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历史性变革不仅体现在核心指标的变化上,还体现在许多方面,如核算内容从单纯的生产总值核算向投入产出、资金流量、国际收支、资产负债、经济循环核算和卫星账户拓展,核算制度由各级自行核算、上下脱节向“下管一级”、统一核算转变,核算频率由年度核算向年度和季度核算转变。核算数据发布方式和核算资料开发应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采访组:前些年国家统计局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统计提出的新需求新挑战,部署开展了“三新”统计工作。请您谈谈浙江这方面的进展情况。
王 杰:浙江是我国新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三新”(即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试点地区之一。近几年来,我们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的部署,结合浙江实际情况,在“三新” 统计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一是统筹推进“三新” 统计工作。加强整体研究和顶层设计,加强国民经济核算与专业统计之间、各专业统计之间的衔接,加强省、市、县三级的联动,把解决新经济活动的漏统问题作为“三新” 统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 “三新” 统计的重要内容,厘清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工作,避免低水平重复试点和少走弯路。
二是探索测算“三新” 经济增加值。2016 年,我们借鉴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方法,初步测算了2015年浙江省“三新” 经济增加值及其占GDP 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全国最早开展这方面测算的省份之一。之后,我们又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结合浙江实际情况,对测算方法进行了完善。嘉兴市统计局在采用“行业法” 的基础上,还另辟蹊径,采用“企业法” 对全市“三新” 经济增加值进行测算。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三新” 统计工作。电子商务是新经济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新领域、新业态。2014年浙江作为全国电子商务统计试点地区后,全省统计局系统全力以赴,各有侧重地开展电子商务统计工作。浙江省统计局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对没有纳入统计范围的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人网上卖家(即“未在库卖家”)零售额进行测算,解决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漏统问题。杭州市率先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统计,嘉兴市开展各类电子商务活动参与者情况调查,金华市开展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现金交易的统计调查试点,义乌市开展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
四是推动大数据技术在 “三新” 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在单位名录库应用方面,2016 年,我们就对接“多证合一” 平台获取企业登记信息,将新增企业信息统一加载到基本单位名录库中,并利用税务部门基础信息库检验统计单位入库率,保证“三新” 企业及时入库。2021,建立统计单位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行业分类统计应用方面,2015 年,研制行业代码智能编码系统,使行业分类编码准确率由不到60%提高到90%以上,在全国统计系统推广应用。近年来又迭代统计智能赋码。在电子商务统计应用方面,在总结义乌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经验基础上,深化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统计中的应用,建立全省电子商务企业名录库。在投资统计应用方面,在跨部门共享投资项目信息的基础上,开展卫星遥感技术在投资统计中的应用。
五是率先开展软投入统计工作。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以研发设计、人力资本、管理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软投入”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浙江省统计局从2016 年起开展软投入统计工作。先是进行企业软投入统计调查,将软投入分为研发费用、知识产权费用、信息化费用、人力资本费用、组织管理费用5 个部分。2017 年建立政府软投入统计制度,包括科技投入、人才投入、税收减免、政府奖励和扶持等4 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形成全省和各市、县(市、区)全部软投入。开展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软投入在内的“综合投资” 分析,应用在相关评价和考核中,更好发挥其导向作用。
此外,最近几年还开展了数字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等“八大万亿产业” 统计监测,建立反映现代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统计监测制度,建立特色小镇统计监测制度,开展新金融核算问题研究等。
上述探索性工作,是中国统计正在一些统计前沿领域进行创造性、开拓性工作的一个缩影。大家知道,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统计工作的时间比我们早得多,经验比我们丰富很多。以往制定的经济统计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占有主导权,我国则承袭了他们制定的核算体系框架、原则和方法。但在探索新经济统计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制订“三新” 统计分类标准、测算新经济增加值、开展软投入统计等工作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