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二十条发布,防疫精准化如何进行?

2022-11-28 22:02:50牛荷霍思伊杜玮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43期
关键词:海珠区感染者核酸

牛荷 霍思伊 杜玮

11月8日,人们在北京一处核酸检测点排队。图/人民视觉

日前,国内多地再度出现新冠疫情。据国家卫健委数据,11月11日至14日全国新增感染病例已连续四天破万,14日新增超过17000例,波及全国30个省(区、市)。其中广东、河南两地14日感染人数总计突破7800例。

11月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最新措施,包括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取消次密接等。

1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就二十条最新措施作出解读。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此前的防疫措施在应对传染性更强的新毒株时,明显吃力了。现在‘敌人’已经发生改变,我们自己也要顺势调整。”

在11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解释说,二十条最新措施中,将密切接触者的管控措施由“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是因为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同时,集中隔离时间的调整,可以节省约30%的隔离资源。

一位流行病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根据目前奥密克戎的传播特点,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病毒潜伏期在5天以内,因此将密接者管控降为“5天集中隔离”是合理的。另外,还有少量排毒期更长的人,尤其是一些免疫力较差的老年人,奥密克戎在他们体内的潜伏期可能会超过5天,因此再进行3天居家隔离作为保障,“从尽可能减少传播的角度,3天居家还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二十条措施中,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常继乐解释说,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接,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极低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次密接。同样取消中风险区的划定,也是基于评估,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当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即可降为低风险区。

在金冬雁看来,当初添加次密接,面临的“敌人”是德尔塔和阿尔法毒株,而现在主流毒株是毒性更弱的奧密克戎及其变异株。根据以往奥密克戎疫情数据,大规模筛查出的次密接者中,阳性感染者的比例很低。

二十条措施中,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常继乐解释说,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这是因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介绍说,取消对于次密接的判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得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样的调整和优化,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地做好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雷海潮说。一位长期研究新冠疫情数据的专家大概做了个估算,这次调整之后,总体而言,疫情管控的人员规模“至少会减少一半”。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说,未来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也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二十条’纠正了很多过去的‘无用功’,要求更加精准化。”金冬雁分析说。

全国新增新冠感染者数量连日来不断上涨。10月28日,全国单日新增本土感染者为1477例,截至11月14日,18天,这一数字翻了11倍不止,其中广东省广州市病例数攀升最快。

10月28日以来,广州市单日感染人数开始快速增长,11月5日破1000例,7日破2000例,1日至11日累计本土感染突破2万例,12日~14日两日新增感染总计超1.4万例。

本轮广州疫情遭遇的是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11月10日的发布会上称,新增感染者中有93%来自海珠区,且高度集中在凤阳街康鹭片区、赤岗街客村片区。海珠区位于广州市南部,辖区主体为珠江下游的一个岛,通过多座跨江大桥和江底隧道与周边连通。

海珠区自11月5日零时起暂停地铁公交、限制人员跨区出行。9日起,广州全市部分区实施中小学阶段暂停线下教学、幼儿园暂停返园等措施。据“广州海珠发布”11日消息,海珠区于当日0时至13日24时实施强化全域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对社区、交通、限制人员流动、重点场所和机构管理等方面的管控措施。13日晚间至14日凌晨,番禺区、荔湾区、海珠区先后发布通报,继续强化相关疫情防控措施。

海珠区13日新增感染者3712例,仍是广州市新发病例最多的区域。疫情以来,海珠区并未彻底封闭,疫情管控期间,海珠区非中高风险区的居民仍可限时限流通行。14日凌晨,海珠区部分区域恢复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允许有序流动。商超、农贸市场按最大接待量75%限流开放,人员进入须持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金冬雁分析说,现在广州还是按行政区封控,但也在尝试更精准的防疫,这是一种防疫的进步。不过,想要真正做到精准防疫并非易事。他认为,尽管广州新增病例数短期攀升迅速,但这些新增病例数大多聚集在某几个地方,只需把出现病例聚集的地方封控住就行。

数据显示,截至13日24时,重庆市本轮疫情现有本土感染者8000余例,11日单日新增破千,13日新增破两千。在14日召开的重庆市新冠疫情发布会上,重庆市卫健委副主任李畔介绍,中心城区社会面筛查发现感染者的数量和占比不断攀升,社区传播风险高。

市级专家研判认为,重庆市此轮疫情的波及范围之广、涉及人数之多、防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重庆面临的最严峻疫情形势。

11月15日开始,重庆市中心城区范围内除高风险区以外的区域实行核酸检测“隔天一检”。高风险区按相关规定开展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

河南感染者数量连日来也迅速攀升。11月8日至10日,河南日新增感染者数量均超1000例,13日达3014例。河南省病例高度集中在郑州,且社会面病例较多。11月4日至11日,河南已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数量超6600例,其中,郑州市累计报告超6000例。据郑州市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郑州本轮疫情于10月4日由外地来郑货车司机引发,随后通过火车站、医院、学校等多链条、多点位传播扩大,形成交织扩散、迅速蔓延、散发高发的态势。

11月10日晚,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公告,决定于11月11日~13日在金水区等八城区开展核酸检测筛查工作,包括本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临时流动人口、外籍人口等居民均需采样。

目前,郑州市社会面新增感染人数呈下降趋势。据15日“河南发布”通报,14日郑州市区新增本土感染者2250例,其中1932例为隔离管控发现,占比超八成。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二十条措施发布后不久,全国多地已开始跟进。

11日,新疆、四川等多地迅速召开视频或电视会议宣布严格落实“二十条”。当日,新疆召开会议,表示要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在隔离转运、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

同日,四川省召开会议表示,涉疫地区要坚持重点区域分级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处置成本,坚决避免简单用大面积静态停摆代替精准防控。广州、三亚均于11日当日宣布不再甄别次密接,对目前正在隔离的次密接人员解除隔离。

多名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迈出不判定次密接这一步,值得肯定。不过,部分专家有所担忧。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表示,从病毒传播动力学来讲,次密接阳性率“3.1/10万”这个数字不算小,以1传5~10为基础计算,几天之内就是一大波感染者。

在陆蒙吉看来,“‘二十条’实施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尤其在冬季病毒传播高峰期,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疫情和封控面积。”11月14日,广州新增本土感染者突破5000例,创本轮疫情新高。

二十条措施中提到,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同时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11月11日,海南三亚宣布取消了区域全员核酸检测。此后,陕西、福建、江西、辽宁、上海、安徽等地的部分县市也宣布取消区域全员核酸。

在金冬雁看来,按行政区域进行核酸检测是对待德尔塔变异株的经验,在奥密克戎流行阶段,核酸检测范围应该缩减至确诊病例或密接者的楼宇,或者最多至整个小区。核酸检测应该“好钢用在刀刃上”,大规模筛选尽量多抗原检测。

多名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二十条措施是在遵循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对现有防疫措施的适当降级,对降低防控成本和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二十条措施,对疫情带来的可能风险整体可控,重要是后续各地要因地制宜地落实到位,避免僵化执行。

姜庆五认为,精准防控要把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压在一定范围内,以取得更有效的防疫效果。在金冬雁看来,“二十条”会起到怎样的效果要通过科学方法分析、追踪,进一步跟进,并公开相关数据,让更多研究人员参与拟定、微调措施,有助于疫情防控的科学化、常态化、精准化。

金冬雁表示,未来应对疫情有三点最关键:一是继续完善疫苗接种;二是储备好抗病毒药;三是强化医疗设施,进行分级诊疗。

“后续疫情防控要进一步关注分级分类诊疗。”一名公卫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各地的医疗资源是否足以应对后续疫情的冲击,能否避免现有医疗体系因新冠感染人数的增多发生挤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考验。

11月3日,《自然》杂志发表一项专家共识,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386名不同领域的专家们就“如何结束新冠肺炎疫情危机”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指出,“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卫生系统都经历了从相对平静到几乎崩溃的境地。”

近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署名文章《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一文中指出,要全面提升重大疫情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综合救治的能力,基本建成适应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的强大医疗卫生体系。

二十条措施中提到,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標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想做好医疗资源的储备,并非易事,除了病房物资的准备,还需要配备大量的专业医护人员。”前述公卫专家解释,现阶段几乎所有大城市医疗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如果后续疫情发生反弹,如何加强病人的分级分类救治,做好重症救护是一个重大考验。

在该公卫专家看来,随着感染病例的增加,医院的院感防线会因新冠感染者就诊遭遇冲击,医院会因感染者就诊过而停摆。“优化措施出台后,出现相同状况,医院发现阳性病例后是否可以先关闭,做好消毒后随即重新开放,无需像现在这样封闭一段时间,造成停诊,这些要仔细研究。”他说。

“最近有不少医院就曾因阳性感染者就诊造成长时间的停摆,造成了巨大损失。在新的疫情形势下,医院后续如何做好院感防控会面临巨大挑战。”该公卫专家表示。11月以来,全国多家医院的急诊、发热门诊、部分门诊因疫情停诊。

前述共识专家组建议,为减轻医院负担,应加强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包括病毒检测、密接追踪、疫苗接种等。同时,及时对医务人员进行支持和补贴,保证他们身体及心理健康。此外,卫生系统还应尽可能减少与新冠肺炎无关的医疗积压,提高医疗卫生的冗余度。新冠检测、个人防护、治疗和护理所带来的经济障碍也应被消除。

猜你喜欢
海珠区感染者核酸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肝博士(2024年1期)2024-03-12 08:38:08
比臭大赛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测核酸
中华诗词(2022年9期)2022-07-29 08:33:50
全员核酸
中国慈善家(2022年3期)2022-06-14 22:21:55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14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ViVi美眉(2021年10期)2021-01-25 23:51:49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ViVi美眉(2021年9期)2021-01-14 07:17:47
核酸检测
中国(俄文)(2020年8期)2020-11-23 03:37:13
A Corpus-based Study ofThe vocabulary collocation in Adult EFL Learners’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