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颖
时隔两年,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首次在线下举办,超过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会议。应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11月8日至13日赴柬埔寨出席第2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7届东亚峰会(EAS),并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
在11月11日的中國—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表示,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中国与东盟是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全面战略伙伴,选边站队不应是我们的选择,开放合作才是克服共同挑战的必由之路。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中国已经连续第13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势增长,目前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向贸易额连创新高。外界还注意到,中方近十年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共提出重要合作倡议160多项,落实率超过99.5%。
2003年,中国作为东盟对话伙伴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去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双方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30年来,双方贸易规模从1991年的不足8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8782亿美元,扩大100余倍。此外,政治互信、战略互信是东盟与中国合作的基石。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东盟关系已经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并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的成功典范。
9月19日,参观者经过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宣传海报。图/新华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较于前任特朗普,美国总统拜登对东盟表现出更大的兴趣。2017年至2020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连续3年缺席美国—东盟峰会,连续4年缺席东亚峰会,被质疑“轻视亚洲”。而拜登不仅亲自出席美国—东盟峰会和东亚峰会,并将美国与东盟的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这也是拜登与大部分东盟领导人时隔半年再次聚首。今年5月,拜登在白宫宴请八个东盟国家的领导人,强调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承诺。同月,美国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七个东盟成员国参与其中。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拜登政府更加重视东盟的背后动机,其实还是针对中国。实际上,美国一方面是希望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另一方面也希望对冲中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影响力。可以看出,美国在东盟地区还是有一种战略焦虑。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分析称,对于与东盟的合作,中美有着截然不同的出发点。在他看来,东盟依旧没有获得美国的充分重视。美国对东盟的“忽冷忽热”,很难让人相信是想真正帮助东盟发展,而更多是将东盟当作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棋子”。而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不仅经贸合作上非常紧密、具有互补性,地缘政治上,东盟领导人一直秉持中立态度,强调独立自主,不会选边站。
“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的大势难以逆转,因为东盟的战略自主性在复杂的国际局势演变中正越来越显示其韧性,大国破坏性的对冲和竞争难以有效击破这种韧性。”许利平表示。
东盟还有着“小马拉大车”的重要作用。许利平称,东盟是区域合作“同心圆”的“圆心”。东盟表面上看似弱势,反倒是凭借自身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多方对话、建立伙伴关系的平台。
顾清扬也表示,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心也继续在往亚洲特别是向东亚移动。
而随着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相继在印尼巴厘岛和泰国曼谷举行,东盟持续迎来全球治理的“高峰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