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利 刘金侠
(1. 河南三博脑科医院超声科,河南 郑州 450007;2. 郑州二砂医院超声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寿命也随着延长,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其中一些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包括老年脑梗死[1]。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的卒中形式,会导致偏瘫、肢体麻木、大小便失禁等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危及性命,而动脉粥样硬化为导致脑梗死发生主要的原因之一[2]。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为颈动脉斑块为主,随着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内部产生大量的新生血管,其结构脆弱且容易在各种因素下作用下出现破裂并形成新的血栓,栓子脱落后则脑梗死的危险性更加明显[3]。所以在早期及时发现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愈后至关重要。在临床上颈动脉斑块影像学检查方式上,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超声检查及CT血管造影检查(CT Angiography,CTA),但是CTA具有造影剂过敏、X线辐射损伤等风险。而DSA可以对颈动脉狭窄部位鉴定做出很好的评价,但是不能分辨颈动脉斑块成分。超声检查能够识别易损斑块,并且可以对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厚度与易损斑块相关因素进行识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影像检查方式[4]。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超声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的评估及诊断价值,为提高临床诊断效率提供参考。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13例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5];年龄>60岁;均经头部CT证实;临床资料完整,且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晚期;不配合治疗的患者;伴其他严重心功能衰竭患者。所有患者中男56例,女57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8.28±4.87岁;合并高血压27例,高血脂16例,糖尿病5例,吸烟史8例。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分别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超声检查,所有检查结果均由两位主任医师进行判读。
1.2.1 超声检查
采用超声检查仪器(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071653),探头首先检查颈总动脉,其次为颈内动脉,之后再检查颈外动脉,最后为椎动脉,采取横切和纵切的方式获取切面,查看有无斑块形成(位置、形态、特点、大小等)。测量颈总动脉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
1.2.2 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
使用(GESigna 3.0T,上海晨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磁共振扫描仪,颈动脉 8 通道表面线圈,扫描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像重建,确定颈总动脉分叉的位置,然后围绕颈总动脉分叉为中心上、下各 2 cm 进行横轴面扫描,横断位、斜矢状位平扫及增强扫描,约 40 min扫描时间 。
1.3.1 斑块类型[7]
参考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的改良斑块分型,将超声检查与高分辨磁共振检查所示动脉硬化斑块分为8型:Ⅰ~Ⅱ型为动脉壁厚近似正常,管壁钙化不明确;Ⅲ型为动脉内壁环形增厚;Ⅳ~Ⅴ型为表面纤维病变,伴有细小钙化灶及脂质坏死;Ⅵ型为表面破溃,或发生内出血和继发性改变;Ⅶ型为钙化斑块;Ⅷ型为纤维病变。其中Ⅳ-Ⅷ被认为易损斑块,其余为稳定斑块。
1.3.2 斑块形成率
当IMT>1.0 mm为内膜增厚,IMT>1.2 mm为斑块形成[6]。观察斑块形成人数,记录斑块形成率。
1.3.3 症状侧颈动脉斑块厚度和管腔狭窄程度
对比超声检查与磁共振检查患者症状侧颈动脉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程度指标。症状侧颈动脉是指通过磁共振检查中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上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脑缺血病灶同侧的颈动脉/神经系统症状相关的责任侧颈动脉[8]。 依据2003年北美放射年会超声会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协作组(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诊断标准[9],管腔狭窄程度可分为4级:正常或轻度狭窄(狭窄率 0~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69%);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完全闭塞(狭窄率100%)。
本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检查检出易损斑块52个,其中Ⅱ型41个,Ⅳ型11个;稳定斑块57个,其中Ⅰ型 44个,Ⅲ型 13个;高分辨率磁共振检出易损斑块55个,其中Ⅳ-Ⅴ型41个,Ⅵ型14个;稳定斑块53个,其中Ⅰ-Ⅱ型 14个,Ⅲ型22个,Ⅶ型9个及Ⅷ型8个;超声检查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对斑块类型的判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超声检查得到的斑块形成率为85.84%(96/113),高分辨磁共振得到的斑块形成率为83.18%(94/113),两种方法所得斑块形成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斑块形成率(例(%),n=113)
超声检查斑块厚度3.21±1.67 mm、管腔狭窄程度39.47±28.63%,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比较数值相似(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症状侧颈动脉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程度指标(±SD,n=113)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症状侧颈动脉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程度指标(±SD,n=113)
注:与超声检查相比,*P<0.05。
?
脑梗死为临床中致残率高、患病率高的脑血管疾病,且患病大多为老年人。该病由于各种等因素侵害颈动脉,加上血流动力形成颈动脉斑块,从而引起管腔绝对狭窄,当斑块不稳定脱落或者破裂,使脑部产生缺氧缺血,从而流向脑细胞中的血流中断导致脑死亡[10]。因此,予以科学的方式检测颈动脉斑块监测,可有效的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的风险。
目前彩色多普勒作为诊断脑梗死的方法之一,能够提供狭窄的具体数据,并且具有价格低廉,经济实用的优势[11]。陈喆祎等研究发现,Ⅳ~Ⅴ 型及Ⅵ型斑块具有较高的脑卒中发病风险, 其中Ⅵ型斑块危险度与其斑块类型相比较,危险度更高[12]。本次研究显示,超声检查检出易损斑块52个,稳定斑块57个;高分辨率磁共振检出易损斑块56个,稳定斑块52个,表明彩色多勒普超声检查对于易损斑块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猜测其原因彩色多勒普超声检查通过形象及声像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能够根据板块的表面形态及内部回声强弱区分稳定斑块及易损斑块。另一方面,斑块往往具有出血、炎细胞浸润及表面溃疡等高危因素,因此对于斑块的判定对于临床治疗的意义重大。俞勤辉等学者研究超声检查诊断脑梗死患者斑块检出率为83%[13]。本研究显示,超声检查斑块形成率与高分辨磁共振无明显差异。说明超声检查对于脑梗死患者斑块检出率较高,可为颈动脉斑块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充分的依据。同时有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符合介入手术标准可采取血管内治疗,从而能够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14]。何薇等通过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研究发现, 超声检查管腔狭窄程度32.11±24.12%、斑块厚度3.05±1.71 mm[15]。本研究中,超声检查斑块厚度3.21±1.67 mm、管腔狭窄程度39.47±28.63%,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比数值相似,证实了彩色多勒普超声检查可有助于提高诊断管腔狭窄程度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于易损斑块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斑块检出率较高,可有助于提高诊断管腔狭窄程度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