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11-28 14:55赵利培李医博苏淑红刘志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醛固酮窦性心阵发性

赵利培 李医博 苏淑红 刘志强

(新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综合病区,河南 新乡 453000)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是指心房失去窦性节律而出现时间较短的无规律颤动[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其发病率也逐年增高,老年人作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引起心脏血栓形成,脱落后导致脑中风的发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据流行病学统计,全球约有3300万人患有房颤,且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10%[3]。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来治疗阵发性房颤,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延长不应期,降低心房、心室和结区的心肌兴奋性,同时直接作用于心肌动脉平滑肌而增加冠状动脉输出量,起到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以往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re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RAAS)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醛固酮作为RAAS的重要部分,可重组心房肌细胞,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心肌纤维化等情况发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作用[4]。螺内酯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具有阻滞醛固酮分泌的作用[5]。近些年,临床主要采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单一使用胺碘酮治疗该病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状态,因此螺内酯联合胺碘酮的治疗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普及[6]。本文主要分析螺内酯联合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97例老年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心房颤动》关于阵发性房颤的诊断标准[7];经心电图显示房颤达2次及以上,每次发作时间大于30 min,持续时间小于7 d,可自行恢复或通过药物恢复;心功能≤III级(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依从性好,能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具有急性心肌炎者;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中大量反流者;伴有肝、肾等其他器官疾病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电解质紊乱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近期有过外科手术患者;存在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3.61±2.18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2.95±2.27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胸部X线片、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肌酐、尿酸、甲状腺功能检查。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测量、饮食建议(低热量饮食、低脂肪饮食、低胆固醇饮食、多食含维生素C食物)、心理疏导(控制情绪、勿情绪波动)、药物宣教(药物不良反应、告知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健康宣教等。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 w口服盐酸胺碘酮(规格:0.2 g,北京顺鑫祥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9993347)200 mg•次-1,Tid;在第2 w口服200 mg•次-1,Bid;从第3 w开始口服200 mg•次-1,Q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螺内酯(规格:20 mg,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273)20 mg•次-1,Qd。

服药后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房颤发作时间和频率,每个月门诊复查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及肾功能,就诊时重点观察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不良反应;每3 m检查甲状腺功能和X线胸片;6 m做心脏彩超检查,测量心脏房室内径大小。

1.3 观察指标

1.3.1 窦性心律维持情况

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规格:MIC-12H-3,北京世纪今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注册编号:20142203036)检测窦性心律,分析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情况,记录患者在治疗3、6、12 m后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

1.3.2 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房室传导阻滞、恶心呕吐、高钾血症[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

在治疗3、6 m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 m后,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例(%))

2.2 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不增加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对多种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如Na+、K+、Ca2+通道等,从而减缓房室旁路的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窦房结和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和传导性[4]。螺内酯的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可进入上皮细胞后结合醛固酮受体,降低机体对水和钠离子的重吸收,加速钠离子排出体内、增加钠钾交换频率,从而改善患者低钾血症,是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关键[10]。胺碘酮对心肌动作电位时程有延长的作用,从而消除折返,恢复患者窦性心律[11]。而螺内酯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能有效预防体内醛固酮通过一系列合成分解作用,而发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防止患者心肌纤维化,避免动静脉内皮的损伤[12]。另一方面,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也是考量治疗效果的关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m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螺内酯联合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患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高心病、心肌炎等疾病有关,若患者治疗不及时易演变为永久性心房颤动,同时大部分患者伴随左心房扩大等情况,对患者身体危害较大[1-3]。有研究表明,射频消融疗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结合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药物治疗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1-3]。近些年,螺内酯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日益受到关注,螺内酯为甾体类化合物,一般用于水肿性疾病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体内醛固酮增多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低钾血症而引起心律失常[8]。研究表明,房颤发作和维持的必要条件是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的缩短和心房扩张为特征的电重构和结重构,重构变化可能有利于多发折返子波[9]。胺碘酮是临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常用药物,通过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提高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析原因在于,胺碘酮抑制房室束信号传导,螺内酯能阻止心脏组织结构的重组,两种药物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效维持窦性心律[13]。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也间接证实了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使用螺内酯联合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醛固酮窦性心阵发性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