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 吴庆菊
(1. 商丘市立医院骨科,河南 商丘 476000;2.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股骨颈骨折系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各个年龄段均可见,以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股骨颈骨折将严重限制患者活动,并带来疼痛、骨折畸形、股骨头坏死等问题,尽快进行手术,固定骨折部位,加快骨折恢复,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要点[1]。
目前,股骨颈骨折常见治疗方式包括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等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术,由于内固定治疗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少,已成为目前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而不同内固定方式及器械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2]。
TICS具有良好的抗旋转能力,是股骨颈骨折中最常见的内固定物,但有研究报道,TICS对Pauwels角不稳定骨折的力学性能较低,可能引发一系列其他问题[3]。FNS是近年来上市的新型内固定物,具有防旋、放滑、抗剪切等优势[4]。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占老年股骨颈骨折的70% 以上。
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FNS与TICS在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FNS在临床中的价值,为临床优化手术方案提供指导。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收治的84例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股骨颈骨折;为GardenⅢ、Ⅳ型新鲜骨折;骨折后7 d内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心肺肾功能严重缺失者;骨肿瘤者;开放性骨折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根据患者手术方法,将其分为FNS组(n=41)与ITCS组(n=43)。其中FNS组男16例,女25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8.45±11.03)岁,左股骨颈骨折者22例,右股骨颈骨折者19例,Garden分型:Ⅲ型20例,Ⅳ型21例,骨折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4.16±1.15)d。ITCS组男14例,女29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9.41±8.79)岁,左股骨颈骨折者24例,右股骨颈骨折者19例,Garden分型:Ⅲ型23例,Ⅳ型20例,骨折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4.51±1.0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手术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健侧髋关节屈曲外旋位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先尝试闭合复位,若连续2次复位尝试均失败,则改为直接前侧路切开复位,骨折复位标准严格依照Garden指数进行。在此基础上,两组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1.2.1 TICS组
TICS组患者骨折复位后,经皮植入3枚半螺纹空心螺钉(半径7.3 mm,瑞士Depuy Synthes公司)。空心螺钉植入过程遵守贴边、平行、倒“品”字形原则。
1.2.2 FNS组
FNS组骨折复位后,于大粗隆以远2 cm,平行股骨干轴线方向做一长为4 cm的切口。在股骨颈前上方置入1枚螺纹导针(长度2.5 mm),130°导向器平行于小粗隆,紧贴股骨沿股骨颈打入一枚中心导针,在透视监视下矫正导向器调节入针点与角度。限深空心钻沿中心导针钻取螺栓骨道,插入组装好的FNS固定螺栓及钢板,保障插入手柄、钢板以及股骨纵轴在同一水平线。沿方旋导向套筒向股骨颈打入1枚防旋螺钉,移除中心导针与防旋导针,沿FNS手柄导向套筒将锁定螺钉打入股骨干。
1.3.1 围术期相关指标
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术中透视次数(次)、术后住院时间(d)。
1.3.2 手术并发症
分析对比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大腿外侧麻木、大腿外侧疼痛。
1.3.3 骨折复位情况
采用Garden对线指数判断复位情况:摄正位与侧位X线片,根据结果分为4级。Ⅰ级为正位呈160°,侧位呈180°,Ⅱ级为正位呈155°,侧位呈180°,Ⅲ级为正位<150°,或侧位>180°,Ⅳ级为正位150°,侧位>180°。
1.3.4 股骨颈缩短情况
股骨颈缩短采用外露钉尾长度法测量[5],缩短长度在0~5 mm之间为轻度,6~10 mm之间为中度,>10 mm为重度。
1.3.5 颈干角变化
术后6个月随访,分析对比两组的颈干角变化情况。
1.3.6 髋关节功能
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6]包括疼痛、步态、日常生活、畸形及活动范围五个维度,Harris总得分>90分为髋关节功能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FNS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TICS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TICS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大腿外侧麻木、大腿外侧疼痛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n(%)]
统计发现,两组术后骨折复位参数,Garden对线指数Ⅰ、Ⅱ、Ⅲ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统计发现,FNS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TICS组对应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随访6 m,统计提示,FNS组颈干角变化小于TIC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Harris评分高于TIC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外露钉尾长度法测量提示,FNS组患者股骨颈缩短程度分级低于TIC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5 两组颈干角及Harris评分比较
表6 两组股骨颈缩短长度比较[n(%)]
TICS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见方式,相比于髋关节置换术,TICS具有简单、低廉的优势,且对骨折端的加压效果好,植入3枚空心螺钉可获得较强的抗旋转与抗剪切力。TICS手术操作简单,对股骨头血运的影响轻微[3]。但TICS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报道,TICS不适用于严重骨折疏松者,若术后不能按时下床活动,可能发生螺钉松动或退钉情况[3]。此外,TICS治疗股骨颈骨折者后期骨折愈合率有限[3]。本文70例行TICS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2 m及第4 m出现退钉,骨折不愈合,需再次行手术,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FNS由螺栓、防旋螺钉、锁钉螺钉及板块等4个部分组成。研究发现,FNS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其支撑强度、旋转稳定性均优于空心螺钉,能有效防止因生物力学不稳定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且FNS能通过微切口、小通道完成内固定物的植入,手术创伤性小[4]。
本研究分别统计43例行TICS与41例行FNS治疗的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复位效果无明显差异,但FNS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ICS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TICS组,这与FNS在置入过程中,能利用校正导向器调整入针点与角度,有效提高调整效率,减少放射次数有关。有研究发现,FNS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时大腿麻木及疼痛感更轻微。但本研究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4]。后期随访提示,FNS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TICS组,说明FNS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股骨颈缩短是导致内固定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外露钉尾长度的方法对患者股骨颈缩短程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FNS组股骨颈缩短多集中在轻度,而TICS组患者多集中在中度。提示FNS能有效减轻股骨颈缩短,避免因股骨颈缩短造成的内固定物外侧退出、跛行以及大腿激惹反应。此外,FNS组颈干角变化也低于TICS组,这与FNS具有较好的角稳定性和抗内翻能力有关。综上所述,FNS在治疗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中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透射次数少的优势,此外,还具有良好的防旋、放滑、抗剪切效果,生物力学稳定,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