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雨欣 郝薇薇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的伟大建党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大学生群体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其肩上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是否具有奋斗精神,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习近平曾强调:“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2]。这为大学生培育奋斗精神提供了思路、指明了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一部分,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应积极利用和吸收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优秀资源,培育自身奋斗动力,具备敢于奋斗的精神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大学生群体的助力和贡献。现今,国家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决战期,这从客观上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们要积极培育奋斗精神,以不懈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继而为实现国家梦奉献青春力量。
一方面,大学生是作为奋斗精神的实践主体存在的,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大部分是积极向上的,对奋斗精神的培育持肯定态度的,能认识到奋斗精神的重要性。伟大建党精神提出于建党百年之际,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凝练,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着力点,提高自我践行能力,增强培育奋斗精神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大学生整体创新素质薄弱,大部分人缺乏首创精神和奋斗精神,缺乏自主创新的信心。束缚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自觉性,阻碍了新想法、新思路的产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逐渐被取代,教育与互联网结合的模式逐渐完善,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3]因此,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纽带,加强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教育,对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树立奋斗观念,实现人生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坚定大学生奋斗方向的指引航标。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折射出共产党人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探索过程中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正如,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在正确理想信念的带领下扬起奋斗的风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另一方面,激励大学生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时刻提醒着每一个青年要发愤图强,勇于担当历史重任。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救国图存、追求真理所做的努力也时刻激励着大学生奋发进取,赶上时代步伐。“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一次次的伟大实践铸造而成的,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力量,要发扬奋斗精神,遇到挫折不放弃,胸怀大志,做不懈奋斗的人。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育的一个补充,作为一种隐形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传播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1.举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文艺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热情。比如专题晚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营造“红色氛围”,使大学生沉浸在红色的海洋里。振奋人心的歌声中传递的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不易,通过一篇一篇的演讲稿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场场激烈的辩论赛传达出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品质。一系列活动可以直观地让大学生们领略到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
2.举办相关的学术讲座,夯实奋斗精神的学理支撑。学术讲座是大学生课堂的一个拓展,也是进行奋斗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学术讲座,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平台。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举办一系列“伟大建党精神”、“奋斗精神”的学术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全面追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壮举,充分感悟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困难和不易。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大学生正值青春,应该艰苦奋斗、敢于吃苦,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不懈奋斗。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将伟大建党精神引进课堂,不断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启发大学生要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1.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对奋斗精神的体验。传统的教学是一味的灌输,会使学生变成客体,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渐渐的就会失去兴趣。而思想政治教育课也总是习惯于从宏观角度让大学生们学习国家的政策以及时事新闻等。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加入“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正面教育,让学生了解其含义与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来教育大学生们,给大学生以心灵上的冲击。
2.讲好思修课中的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对奋斗精神的感悟。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是最好的见证。因此,在讲授思修课的时候,可以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堂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是其永葆生机的精神动力;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真理的坚定不移、对真理的灵活运用,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最好的概括,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培养奋斗精神。
实践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个重要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活动中,可以加强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1.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教育,丰富奋斗精神的实践方式。让大学生实地体会革命先辈当时的生活条件,深刻认识到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以此发奋图强、勤奋钻研,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以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在“三下乡”的活动过程中,同时兼顾进行以“奋斗精神”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对当地的老一辈革命战士进行访谈,撰写调研报告并进行交流。“三下乡”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学生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发扬先辈百折不挠的精神,敢于直面挫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终将会迎来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2.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加强对奋斗精神的运用。实习是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一种方式,是大学生活中不可代替的一部分。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离开家人、老师的庇护,大学生们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遇到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面对领导的批评要虚心接受,积极改正。通过实践的锻炼,大学生们会亲身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社会的复杂险恶,认识到工作的辛苦与挣钱的不易。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为自己之后进入社会做准备,如果想要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想要在工作岗位上更进一步,就要奋斗好每一天,而不是懒懒散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教育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实践的方式将课堂中枯燥的理论转化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理论来回答生活和社会时事,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自觉地反思自己,通过自我教育提升自己,真正把奋斗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