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2022-11-28 10:31王徐红柳国斌徐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发文热点聚类

王徐红,柳国斌,徐磊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是一种以中、小动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1]。主要侵袭四肢,尤其下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偶可累及脑、心、消化道等处的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TAO在日本的患病率为5.71/10万人[2];我国的高发地区在黄河以北,尤其是东北。该病具有节段性、神经痉挛性、炎性内容物形成堵塞和反复发作性的特点[3]。其在急性期产生的剧烈疼痛常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4]。目前,西医常采用抗炎、抗凝、止痛和球囊扩张等对症处理,疗效有限[5]。TAO属中医学“脱疽”范畴,中医在病因、病机和治疗方面对其均有深入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因此,积极挖掘和整理与TAO相关的中医药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VOSviewer和CiteSpace是近年来兴起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其生成的知识图谱可以梳理学科知识的发展脉络与结构关系,有助于认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6]。本研究基于这两款软件对近40年来国内已发表的与TAO相关的中医药文献进行深度剖析和挖掘,以期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时间范围为198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检索主题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OR“脉管炎”OR“Buerger病”OR“伯格病”。在学科分类中选择“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检索日期为2021年10月3日。

1.2 文献筛选

纳入标准:①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单药、中药提取物或其注射液治疗TAO(包括晚期合并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②中医外治法如膏药外用、针灸、推拿、穴位敷贴等治疗TAO的疗效报道;③名医经验总结、个案验案、中医学术理论探讨;④涉及TAO的治法或方药总结;⑤少数民族医如蒙医、维吾尔医等准予纳入。

排除标准:①文献主题与TAO无关者;②文献为TAO相关的会议通知、新闻、科普教育、养生、人物专访、期刊摘录等;③文献无完整题录者;④符合纳入标准但重复发表的文献;⑤系统性综述(Meta 分析)、综述等二次文献。

将筛选后的文献题录导入NoteExpress3.5软件去重。分别按照题目及发表年份排序,再次对文献进行人工筛选,排除重复发表、质量低下的文献。双人双机独立筛选2次文献并校对。

1.3 数据处理

将NoteExpress筛选后的文献导出为Refworks格式并按CiteSpace可识别格式命名。打开该文件,对题录进行校正,使其能在CiteSpace中进行数据转换。删除中文论文中的英文关键词,保留中文关键词。疾病、证型、症状、治法名称参考《中医外科学》[7]进行规范,中药名称参考《中药学》[8]进行规范。

1.4 数据分析

运用NoteExpress年份排序功能,记录各年份发表的文献量,采用Excel2013制作折线图,了解该领域发文趋势。

根据赖普斯定律[9]计算核心作者,采用VOSviewer1.6.16软件绘制作者共现网络,了解该领域作者合作情况。

关键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现的频次越多,表明其关注度越高,据此可探寻某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VOSviewer1.6.16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设置其出现的阈值为5。采用CiteSpace5.8.R2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时间线和突现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热点和趋势。在关键词共现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设置每个聚类≥10个节点。网络模块度(Q值)与轮廓值(S值)是反映整体网络结构是否有效和合理的重要指标,Q>0.3说明聚类有效,S>0.5说明各聚类内部节点的同质性较高,聚类结果合理。基于聚类结果,以聚类标签为Y轴、关键词出现的年份为X轴绘制时间线图,可直观地映现领域内每个聚类的时间跨度和各聚类联系的情形[10]。关键词突现显示的是短时间内频次突然增加的关键词,其值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在领域内越活跃,能更好地聚焦研究前沿。

2 结果

2.1 发文量

初检得到文献3 421篇,经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 340篇。近40年中医药治疗TAO研究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波动-下降的变化形势。①上升期:1981-2002年发文量处于稳定增长期,由7篇(1981年)增长至55篇(2002年),年均发文量32篇。②波动期:2003-2010年发文量波动较大,其中2006年仅发文26篇,而2009年发文52篇,年均发文量38.6篇。③下降期:2011-2020 年发文量呈骤降趋势,年均发文量28.7篇,其中2019年发文仅17篇,为最近30年最低水平。见图1。

图1 1981-2020年中医药治疗TAO研究文献发文年份分布

2.2 核心作者与合作网络

纳入文献中有48篇中医经验交流文献。相关研究开展较早的名老中医有门纯德、奚九一、唐祖宣、蔡炳勤、崔公让等,后起之秀有郑学军等,见表1。

表1 1981-2020年中医药治疗TAO研究文献名老中医(频次≥2)

纳入文献涉及1 987位作者,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作者是杨博华(7篇)、赖尧基(7篇)、顾亚夫(7篇)、傅雷(7篇)、刘建魁(7篇)、陈品英(7篇)、杨军(7篇)、郑学军(6篇)、尚德俊(6篇)和刘莉(6篇)。根据赖普斯定律计算出核心作者发文量≥3篇,共计94位。核心作者间合作较少,形成了分别以周毅平、邓志军、龙舒妮、李丽明、洪波为代表的研究团队,见图2。

图2 1981-2020年中医药治疗TAO研究文献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发文量≥3)

2.3 关键词

2.3.1 共现分析

纳入文献涉及2 221个关键词,频次≥5的关键词有112个。不显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脉管炎”“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中药治疗”等主题词,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见图3。

出现频次前30位的关键词见表2。将高频关键词涉及的热点证型、治法、方剂和中药等统计形成证治特点,见表3。

由图3、表2、表3 可知该领域研究热点:湿热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证型;活血化瘀为热点治法;四妙勇安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顾步汤等为研究热点方剂;毛冬青、鸡血藤、川牛膝、炙甘草为研究热点中药;丹红注射液为研究较多的中药注射液;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是血液流变学。

表2 1981-2020年中医药治疗TAO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前30位)

表3 1981-2020年中医药治疗TAO研究文献证治特点(频次≥3)

图3 1981-2020年中医药治疗TAO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频次≥5)

2.3.2 聚类分析

纳入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12个聚类,聚类图谱由721个节点、1 131条线组成,见图4。Q=0.804 9、S=0.939 1,提示聚类结果合理。依据聚类结果,中医药治疗TAO的主要研究内容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0、#2 为研究的主体疾病;#1、#8、#10为探讨各种中医药措施对TAO治疗的临床作用;#3、#5、#7、#9、#11为中医药治疗TAO的证、法、方、药;#4、#6是TAO的体征和病理表现。

图4 1981-2020年中医药治疗TAO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节点数≥10)

2.3.3 时间线分析

纳入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见图5,聚类#10临床体会的时间跨度贯穿始终;聚类#4动脉搏动、聚类#6闭塞性和其他聚类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值得注意的是,聚类#3的踝肱指数、扶阳法和#11减容、炎性反应等是近5年的研究热点。

图5 1981-2020年中医药治疗TAO研究文献关键词时间线

2.3.4 突现分析

突现关键词见图6。由图可粗略得出近40年中医药治疗TAO研究前沿的历史演变:①1990年以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医、中药治疗TAO的前后变化,在体征方面注重动脉搏动的变化,在证型方面注重湿热证的研究,在中药方面聚焦毛冬青的研究;②1990-2000年,研究热点是活血化瘀和抗栓酶对TAO的临床治疗作用;③2001-2010年,重视名医经验的传承,在单方研究方面,阳和汤成为热点,同时注重临床观察和护理;④2011-2020年,医案和临床疗效是研究关注的焦点。

图6 1981-2020年中医药治疗TAO研究文献突现关键词

3 讨论

年发文量方面,2002年以前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分析可能原因为:1980年以前,研究者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学习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治疗认同度高,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较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1-12]。至20世纪80年代,“中医热”仍是一种流行趋势。而当时西医院的规模有限,加之经济及医保报销特点,使中医药治疗TAO成为首选。2002年以后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下降态势。笔者推测原因有:最早研究TAO的名老中医相关经验继承问题;在市场经济和中医教育体制的影响下,部分研究者转而研究西医;同时,西医血管外科技术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指南或共识用于治疗TAO[3],加之TAO发病率较低,部分研究者研究重点转至其他疾病。

本研究分析了该领域名老中医和核心作者。前者大多为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包括TAO)理论的奠基者,通过整理其文献、著作或医案等[12-14],可了解其学术思想和治疗思路,对后学者大有裨益;核心作者是目前研究TAO的主力,主要来自各大中医院校,目前核心作者间的合作交流较少,各团队内部的研究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同时,团队间存在重复研究等问题。建议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为各团队间的合作“牵线搭桥”,或能增加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效率,从而促进成果产出。

通过关键词聚类结果,可大致归纳出中医药治疗TAO主要研究内容。①探讨各种中医药措施对TAO治疗的临床作用:改善疼痛、皮温、跛行距离等临床症状、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抑制炎症反应等,如徐妹芳[15]采用蕲蛇酶联合中药治疗TAO,结果发现该治疗可明显改善上述临床作用。②中医药治疗TAO的证、法、方、药研究,如李敏[16]对200例TAO患者辨证施治,并与西医治疗的疗效作对比;李立等[17]从痰瘀论治TAO,探讨发病机制,指出不可滥用活血化瘀法;袁向科等[18]运用加味凌霄花散治疗TAO 术后患者,发现能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莫良明[19]进行了毛冬青汤治疗35例TAO临床试验。③TAO的体征和病理表现:主要研究中医药对TAO炎症的改善,以减轻或消除闭塞,恢复动脉搏动,如赵晶等[20]采用仙附温阳通络散干预大鼠TAO模型,检测药物对血清ANCA水平的影响。

通过关键词共现,可知中医药治疗TAO的热点证型、治疗大法、热点方剂、中药注射液、观察指标等,对于领域内的临床或基础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名中医著作,可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如奚九一认为急性期TAO是“热深厥亦深”的“真热假寒证”,主张使用清法治疗[13],而门纯德则主张采用温法[14]。上述治法的选择需要临床和试验进一步验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亦可开展基因水平方面研究,阐释名中医经验方的治疗机制。

通过时间线分析,可知扶阳法、炎性反应、踝肱指数和减容等是近5年研究的趋势热点。据“扶阳法”“炎性反应”可推测,研究者普遍认同温法和清法(针对炎性反应通常采用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医普遍主张急性进展期使用清法,缓解期则采用温法[9-10],符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思想,也与现代医学“急性期以炎症为主,缓解期则以血栓为主”[1]观点一致。“踝肱指数”和“减容”是西医学的检测和治疗方法,提示目前相关研究中西医并重。

医案和临床疗效方面是近10年研究前沿。二者均为临床研究,受关注原因可能为:①研究者主要为临床医生,专职科研人员占比较低;②中医研究的顺序大多是逆向的,先在临床验证有效,再用基础实验检验。这样可缩小待筛中药的范围,节约科研时间和成本,而目前治疗TAO的特异性中药尚不十分清楚,因此,临床试验开展相对较多。基于TAO发病率低、发病人群分散等特点,建议在患病率高的黄河以北地区(如辽宁省沈阳市)设立TAO医学研究中心,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梳理中医药治疗TAO研究文献,发现该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然处于发展与探索期,存在的问题有:①文献数量方面,发文量总体呈上升-波动-下降趋势,近年来回落趋势明显;②作者方面,老一辈名中医学术思想对目前的科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亟待继承;核心作者仅94位,占4.73%,专职研究人员较少,且团队间的合作不密切;③研究热点、趋势与前沿方面,涉及中医药治疗TAO的理法方药等研究,主要为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开展较少,缺乏分子和基因层面的研究。因此,加强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设立专门的TAO医学研究中心,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是今后研究可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发文热点聚类
热点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