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防控

2022-11-28 11:32杨继香王长德王长荣
畜禽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养猪场猪群病猪

杨继香,王长德,王长荣

(1.贵州省黎平县中潮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黎平 557300;(2.贵州省黎平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黎平 557300)

0 引言

大型养猪场均采取密闭式圈舍饲养,猪群生活在环境封闭的圈舍内,单位面积内蓄积的有害气体、粪便或尿液数量较多,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增加了猪群感染疾病的风险。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群都可能感染非洲猪瘟病毒而引发非洲猪瘟。该病原在适应环境中能长期存活,其传播途径较广,健康猪群不仅可以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而感染发病,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围栏、饲喂器具、设施设备、排泄的粪便、汗液等感染病毒。此此,还可以通过呼吸道摄入被污染的空气而感染发病。生活环境中的吸血昆虫和蜱虫可以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增加了防控非洲猪瘟的难度。因此,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首选措施。

1 病原体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是唯一一种由节肢动物蜱为中间传播媒介的核酸DNA病毒,该病病毒有囊膜,病毒粒子为20面对称体,病毒直径在175~215 nm,呈双股杆状DNA,该病病毒有22个基因组,不同毒株之间基因组有较大差异。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低温无光的地方,血液中的病毒能够存活6年,室温环境中可以存活几周,在23℃的土壤里能够存活4个月。在60℃的温度下30 min就可以将其杀灭,在无血清的环境中,当pH小于3.9或者pH大于11.5时也可以将其杀死;同时非洲猪瘟病毒对氯仿、苯酚、福尔马林溶液、碘化合物和次氯酸盐类等消毒液特别敏感,生产中可以交替使用这些消毒药物,来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能够有效防控非洲猪瘟[1]。

2 流行特点

2.1 传染源

非洲猪瘟主要传染源有病猪、无症状病毒携带猪、痊愈猪以及蜱。病猪群和带毒猪群可以通过粪便、尿液和分泌物等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非洲猪瘟病毒,对环境中的健康猪群带来巨大威胁,尤其是无症状病毒携带猪群和痊愈猪群长期向环境中排放病毒,进而增加防控非洲猪瘟的难度。猪群生活环境中的吸血昆虫和蜱类昆虫,也可以将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给健康猪群,因此成为主要的传染源[2]。

2.2 传播途径

健康猪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以及传播媒介3种方式感染发病。健康猪通过直接接触非洲猪瘟病猪、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饲料等,或者通过被污染的垫料、料槽、水槽、围栏、设施设备以及排泄的粪便、汗液、眼泪、口水等被侵害感染。有的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并进行扩散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流动进行扩散传播,非洲猪瘟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害健康猪引起发病。疫区内的蜱、纯绿蜱属、钝圆蜱等寄生虫以及其他叮咬、吸血昆虫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3]。

2.3 易感动物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用途的猪都可能被非洲猪瘟病毒侵害感染发病,由于病毒在环境中的抵抗力较强,并且传播速度快,能够对所有猪群产生严重危害。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3 临床症状

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非洲猪瘟的潜伏期是5~15 d。病猪的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贫血消瘦、腹部疼痛、下痢;个别病猪出现关节肿胀,行走不稳;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可高达41℃左右,随着病情延长,发病后期体温出现下降。病猪在体温升高后才有临床表现,病猪全身表皮有出血点,逐渐表现为发绀,严重的变为紫色斑驳且有肿胀现象,特别是腿和腹部的皮肤病变更为明显。因为病猪感染病毒的剂量、病毒毒力、传染途径不同,在临床上表现也不同,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

1)最急性型,一般病猪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就死亡了。

2)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严重的病猪食欲废绝、呼吸困难、不爱走动、常躺卧在地。全身皮肤发绀,尤其耳部、腿部以及腹部皮肤病变更为严重。发病后期,病猪多数表现出出血性肠炎症状,病猪下痢,粪便带血。急性型病猪多数7 d内死亡。

3)亚急性型,病猪临床症状和急性型类似,不同处在于病猪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亚急性型病猪临床症状相对比较轻,但病程相对较长,病死率相对较低。

4)慢性型,病猪体温忽高忽低,病猪呼吸不畅,咳嗽,皮肤可见出血点、出血斑以及坏死斑,病猪贫血消瘦,精神不振,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病程可持续1个月甚至几个月。发生慢性型非洲猪瘟的病猪大部分经过合理治疗后可以痊愈,但会成为终身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4 病理变化

当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体后,先感染扁桃体和颌下淋巴结,然后病毒随着血液和淋巴液进入淋巴结、骨髓、肺脏以及脾脏等靶器官,在这些器官进一步增殖。病死猪解剖可以发现全身淋巴结出血明显,淋巴滤泡发生坏死;心、脾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出血肿大,有坏死斑。

急性型和亚急性型病死猪淋巴结严重出血,特别是胃、肝、肾、肠等处淋巴结更为明显,切面呈大理石纹状;脾脏呈紫黑色,严重充血、肿大,是正常脾脏的4~5倍;心肌缺乏弹性,质地松弛,心脏内、外膜有散发性出血点;肝脏淤血,质地发脆;淋巴结镜检可见单核细胞发生重度核破碎。

慢性型病猪可见胸膜炎,胸腔和其他器官发生粘连,呼吸道有出血现象;淋巴结和脾脏肿大出血。总之,慢性型非洲猪瘟病变比急性型和亚急性型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要轻很多。

5 疾病诊断

非洲猪瘟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和某些急性、烈性、出血性的传染病十分相似,只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解剖病变很难区分,所以必须经过化验室检测才能确诊。化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有非洲猪瘟抗原检测、PCR法检测和非洲猪瘟抗体检测。另外还有吸附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两种方法来检查非洲猪瘟,但是这两种检测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并且检测的准确度相对较低,因此在临床方面使用较少。

6 防控措施

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非洲猪瘟,同时也没有成熟的疫苗来免疫接种。因此,当前对非洲猪瘟采用的措施只能是加强流行性疾病的调查工作,发现疑似病例,立即上报畜牧兽医部门并及时进行化验室检测,确诊后迅速采取封锁隔离和扑杀措施,将疾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防非洲猪瘟扩散蔓延。在养猪生产实践中,一定要加强养猪场生物安全工作、疫病检测工作和动物检验检疫工作,才能有效地防控非洲猪瘟。

6.1 采取自繁自养模式

规模化养猪场必须采取自繁自养模式,这样可以自己生产和供种,减少从外界引种的概率,避免将非洲猪瘟病毒携带入场,给健康猪群带来威胁。必须引种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不要从发病地区引种,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后方可引种。在运输过程中,不要在疫区休息、采食和饮水,到达厂区后需要在距离健康猪群200 m的地方隔离饲养,封闭饲养1~2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测,合格后才可以与健康猪群混群饲养[5]。

6.2 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规模化养猪场尽量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在同一个厂区饲养相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群,不仅可以采取相同的技术措施,方便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在猪群出栏后,能够对猪场进行全面清扫、冲洗和消毒。选择敏感消毒药物交叉消毒后,可以杀灭环境中存活的非洲猪瘟病毒,给猪群提供卫生干净的生活环境,降低猪群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6]。

6.3 改善猪群生活环境条件

猪群养殖过程中,机体的健康状况与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根据猪群不同生长阶段及生理特点,控制好环境条件,满足猪群生长发育需要。保证环境温、湿度适宜,空气良好,减少冷空气或有害气体对呼吸道黏膜产生的损害,有利于提高猪群体质和免疫力,降低猪群感染发病概率。要保证饲养密度合理,将相同体重和性别的猪群饲养在一个圈舍,能够减少猪只之间相互撕咬和争斗情况的出现,减少对弱小猪只产生的伤害。猪群生活在空间相对较大的环境中,能够很好地采食和饮水,可大大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降低猪群发病率。

6.4 减少各种应激

根据外界气候变化,随时调节猪舍通风或温控系统,避免温度变化过大给猪群带来冷应激或热应激。同时在猪群断奶和更换饲料时,需要供给营养全价且容易消化的饲料,并且采取逐渐过渡饲喂的方式,让猪只机体消化系统逐渐适应营养成分的改变,避免消化功能受到抑制。另外,要保证环境安静,减少各种噪音给猪群带来惊吓。

6.5 消灭疾病传播媒介

如果圈舍外面杂草丛生或蓄积大量的污水,给吸血昆虫和软蜱的繁殖提供良好场所,这些非洲猪瘟疾病的传播媒介就会大量滋生,对猪场的健康猪群造成严重威胁,增加猪群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养殖场需要定期将环境中的杂草、积水进行清理,保证整个厂区卫生状况良好,也是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本场生产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驱虫计划,尤其在夏季使用敌百虫溶液喷洒消毒,能够有效消灭环境中的传播媒介。同时做好防鼠工作,将圈舍门窗用铁丝网封闭起来,防止老鼠随意出入圈舍,地面应该使用水泥进行浇筑,避免老鼠打洞入舍;整个厂区应该清除所有垃圾和废弃物,破坏老鼠的生存环境,还可以使用诱鼠饵来毒杀老鼠[7]。

6.6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应与外界隔离,厂区内的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要严格分开,严禁无关人员随意出入猪场,对所有入场的车辆和物品等都必须彻底消毒处理。整个养猪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对氯仿、苯酚、福尔马林溶液、碘化合物和次氯酸盐类等消毒液特别敏感,建议使用氯仿溶液对厂区道路、活动场所定期消毒1次/周,使用碘制剂和氯制剂对圈舍带猪喷雾消毒2次/周,使用苯酚溶液对猪群料槽或水槽随时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处理时,需要注意交替使用消毒药物,避免病毒产生耐药性,并且合理配置消毒液,保证消毒浓度有效,达到消毒效果。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检测,认真完成各种消毒任务。

6.7 监测疫情

畜牧管理部门一旦确定养猪场出现非洲猪瘟病例,应该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措施,并做好全面清洗和消毒工作,严禁病毒的传播或蔓延。同时制定排查制度,对主管辖区内的养猪场或养猪户、畜禽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和无害化处理场等病毒容易产生污染的主要场所,进行疫情排查,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展开全面的非洲猪瘟专项监测工作,以便尽早发现可疑生猪,并进行隔离饲养。对于死猪、猪肉产品等采集病料,经过实验室监测来确定是否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如果监测到病毒存在,立即进行销毁和无害化处理,避免非洲猪瘟病情的大面积流行[8]。

7 结语

为了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养猪生产实践中,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分析非洲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特点,在日常生产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强生物安全、卫生消毒和防疫检测等工作,给猪群提供环境适宜的条件,供给营养全价的饲料,减少各种应激情况,提高猪群体质和抗病力,预防猪群感染非洲猪瘟。同时,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根据临床经验,在猪群出现异常情况后,能够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病情,结合实验室病毒检测来确定猪群是否感染非洲猪瘟,一旦确定猪群感染非洲猪瘟,须立即采取有效处置措施,避免病情发生扩散或蔓延,想尽一切办法降低非洲猪瘟给养猪场带来的损失,促使我国养猪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养猪场猪群病猪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提升猪肉供应保障能力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建议探寻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