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养老服务实施路径研究

2022-11-27 16:33:28马小静
关键词:养老农村专业

马小静

(中共喀什地委党校,新疆 喀什 844000)

人口的老龄化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压力,其中一个压力就是养老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2.6亿人,占18.7%。特别是在部分贫困偏远落后的地区,养老问题更具有特殊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一定程度影响着美丽乡村的建设。

1 乡村振兴与农村养老服务之间的关系

1.1 乡村振兴:助推农村养老服务的新起点

目前,部分偏远落后的深度贫困地区刚刚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处在相对薄弱的阶段,很多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相对拮据,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导致身体损耗等引起健康问题,使农村养老问题困难重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发展。各地结合农村实际,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各地陆续从高校引进人才到基层服务锻炼,完善制度,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奉献家乡。这些措施的加强很大程度上为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好的环境。另外,在贫困地区农民享有最低的生活保障金、五保户金、残疾补贴、人均两亩地补贴等惠民政策。除此之外,国家为促进就业,还提供公益性岗位、组织外出务工等多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经济状况。总之,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的良好契机。

1.2 养老服务:助力农村乡村振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农村的建设发展要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这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群体该如何安度晚年,成为千万家庭的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也是乡村振兴中一个不容忽视且亟需面对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关键是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光靠第一产业的收入已不能达到乡村振兴要求,还需农民自主创业和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稳定就业来提高家庭收入,但有些农民面临家中老人身体孱弱不能远离,亟需养老服务来解决现实问题。这关乎民生短板补齐,关乎农民生活质量,是提升农村老年人群获得感、幸福感、满足农村老年人群精神慰藉的大事,因此农村养老服务的完善是加快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事业,农村养老服务问题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相关[1]。

2 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养老服务企业缺乏资金

养老机构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首先养老机构在场所构建上条件有限,而且从长远来看发展空间不足。这主要是源于目前部分偏远农村养老机构在场所上还是以乡镇敬老院、幸福院为主,只是简单地为农村“五保”老人服务,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少之甚少,农村养老服务事业投入时间长,见效慢,前期投入资金是一件很难解决的问题。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目前的敬老院、幸福院只是满足老人的简单吃住及照看,对老人多样化的需求则很难满足,若想避免老年人的精神匮乏,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则需要创办丰富多彩适合老年人的兴趣班,另外还需购买健身器材,这些对于养老服务企业来说又是一项巨大的资金缺口。第三,专业化水平较低的农村敬老院对失能以及半失能老人不能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若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养老服务企业有效引进、配备专业医疗人员,提供专业治疗和护理,这项资金的投入又是摆在养老服务企业面前的一项难题。第四,随着大量现代化科技的出现,现代医疗科技运用需要购买适合老人使用的科技产品,便于随时特别是夜间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

目前,有些自理能力的老人一般不愿意住进敬老院养老,主要还是源于养老场所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养老服务能力急需提升,而这些设备的投入、服务能力的提升又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2.2 养老服务机构缺乏养老服务人才

老人本身健康度较差,患慢性病的多,甚至还患有其它更为严重的疾病,这就需要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我国养老机构人员从业者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专业持证上岗人员稀缺。从国际标准的要求来看,对照顾失能老人所需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例应是2:1,但就目前部分偏远农村敬老院、幸福院来说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很少,放置整个国内养老服务来说情况也不太理想,一个护士要负责看护10个以上老人[2]。就护理工作本身来说,它是一项辛苦又繁重的工作,具体到专业化的程度来看,目前老人护理的专业人员更是缺口严重,护理老人的专业人员缺口在千万名以上,特别是对于那些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护理员甚是稀缺,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需求更加紧缺。由于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护理人员呈现缺口,养老服务机构、文化活动等服务机构都呈现出很大缺口。另外,还存在护理人员的人才层次问题,就目前来看,从业护理人员的学历不高,较少人员受过高等教育,在专业技术上受到的专业化知识培训、系统性理论教育也是少之甚少,目前从业人员能提供的也仅仅是餐食照顾、卫生打扫、简单的护理按摩等服务,整体服务水平有限,从根本上并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养老人员的高质量服务需求[3]。

2.3 农民收入低,无法负担养老服务支出

首先,收入结构单一,导致收入低。在部分农村,农民的收入主要分为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其他转移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林果、蔬菜等耕地收入,产品质量不高,而且农产品大都趋于雷同,没有特色产品,一亩地的纯收入500~800元;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家中土地流转、农机轮转等收入;其他转移性收入主要是享受的政策,比如低保、耕地补贴、养老金、教育补贴等,但这些收入仅仅解决日常生活开销,对老人来说,年弱体迈,用于医疗花费较多,无法负担养老服务的支出。其次,受教育层次低,思想观念陈旧。根据计算,目前我国这一代农民所受的基础教育相对较低,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他们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另外,教育水平较低,导致农业技术水平低,在农产品耕种过程中不会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造成农产品产量低,最终导致收入低,无经济基础和能力到养老机构。最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由于受教育水平低、无一技之长,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用人的标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闲置在家,仅依靠几亩耕地收入,但目前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又普遍较低,无法获取更多收入,除去日常开销,所剩无几,最终积蓄不多。另外,农村农民思想保守,不愿接受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思想上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只有是家中无人照顾、子女不尽养老义务才不得已去养老服务中心,传统的思想里认为去养老服务中心会让他人笑话,面子上过不去,导致养老服务企业人员不多、盈利少。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养老服务对策

3.1 提供政策支持,推行社会化融资

养老服务是一项有益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公共事业,在养老服务的建设完善上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配套出台和落实相应惠老政策。首先,推行PPP模式,政府要尽可能将PPP模式融入养老产业,因为这是一项双赢的好事,就缓解资金压力方面看,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缓解养老服务相关的资金压力,相对企业来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缓解双方的压力,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融资模式。在政府发挥作用上看,可以快速有效地整合社会公共资源,有利于资源效率的提高与质量的把关。在传统养老服务企业运营中,应用PPP模式后可充分发挥融资模式的优势,可以在资金、技术、管理和运营方面体现出专业优势,另外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可以减少相关投资风险。对广大有养老需求的人来说,既可以享受到优质服务,也可在合理的价位中有更多的选择。其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在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下,可以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兴办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服务机构[4]。通过政府提供的特许政策还可以开发多种渠道的养老模式。在金融机构产品上给予政策优惠,降低养老服务企业的贷款利率。另外,在税收上政府还应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及补贴,可以考虑对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

3.2 大力培养农村养老服务人才,促进养老人才下基层

加快构建有关养老服务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机制。一是在高校专业的设置上,要积极引导与支持各高校合理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服务人才的技术培养上下功夫,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二是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制定专门的机制,特别是在实践上要体现专业化,因为实践才是最后的目标,专业化的实践是必须的过程,这就需要积极寻求专门的养老服务机构、医院等专业化部门进行实践合作,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实践,这项工作关联的是人最宝贵的生命,容错率低;三是针对参与养老服务的志愿者、义工等社会爱心人士进行初任职的培训,主要源于养老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服务,需要对养老服务进行高效的专业岗前培训,这样才能保障高质量的服务;四是对于专业的养老服务者要进行高标准的专业考察以及岗位所需的技能评估,需健全完善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入行门槛。

3.3 提供政府补贴,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相关制度,这些机构应积极与社会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人之间建立一个高效畅通的资金流通渠道,以此保障养老服务消费的资金供给。近年来采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和社会医疗制度,农民每月缴纳养老金,但不同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均衡。因此,想彻底解决地区之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发展不均衡问题,就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提供不同层次的补贴;另一方面则需政府高度关注部分地区农村留守老人、高龄、失能等脆弱老人群体的养老保障补助水平,增加保障项目[5]。另外还需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的宣传,特别要着重宣传去养老院能提升自身的精神需求,减少子女负担,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等内容。

4 结语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主体多元、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政府的政策导向、投入和给予的关注度,农村社区建设能否跟上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基层干部在宣传上是否做到政策清、讲得清、工作做到位,都影响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因此,只有政府与社区、家庭、社会齐心协力,各尽其职,才能把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好,才能使全国各地区的农村老人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

猜你喜欢
养老农村专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养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