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尔慧
广西天等县进结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崇左 532805
仔猪腹泻一直是困扰着生猪养殖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该病一般在春冬2 季极易发生,其腹泻发生率在50%以上,而且死亡率会达到20%以上,这对养猪业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
病毒感染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一个主要因素,常见的病毒性腹泻有冠状病毒引发的猪传染性肠胃炎、类冠状病毒引发的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引发的猪轮状病毒病、猪瘟病毒引发的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等。该病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容易感染,且传播性强,短短几天就能传播整个猪群,一旦发生,整个猪群很难痊愈,病情反复、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非常高,目前主要以预防为主,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细菌感染也是导致仔猪腹泻发生的重要因素,其发病率较高,往往也会给猪群带来严重的危害,常见细菌有大肠杆菌、魏氏梭菌和沙门氏菌等。一般出生1~3日龄的仔猪极易感染大肠杆菌,从而导致仔猪黄痢或仔猪白痢,其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的水样并混有黄白色凝乳块,严重时呈败血症而死亡。由魏氏梭菌引发的仔猪红痢,主要发生于1 周龄的仔猪,其粪便呈红色水样,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另外,由沙门氏杆菌导致的猪副伤寒病,仔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性肠炎腹泻,该病一般发生在断奶前后。
寄生虫感染主要由线虫、蛔虫、球虫和鞭虫等引起。仔猪被寄生虫感染后,因体内环境失衡引起腹泻,寄生虫导致的仔猪腹泻不会出现单个仔猪发生症状,常表现出群体发病。20日龄以上的仔猪较易感染。
1)母猪摄入了大量的高能量饲料,使其乳汁质地浓稠,乳脂水平较高,而仔猪消化不了较多脂肪,造成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平衡被破坏,引发腹泻。2)母猪产仔过多、饲养不足等原因导致的乳汁营养不足,质地稀薄,数量不多,致使仔猪发生营养性腹泻。3)母猪自身感染了病原体,使乳汁中含有病原体或者粪便中含有病原体,仔猪接触后感染导致腹泻。
1)仔猪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消化酶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消化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导致仔猪发生腹泻。2)仔猪的免疫器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当温度差异过大、潮湿、断奶、饲料突然更换、饲养密度过大及免疫等应激条件出现时,容易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引发机体代谢紊乱,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致病菌容易侵入造成腹泻的发生。3)仔猪饲养人员管理经验不足,饲喂霉变的饲粮、未及时补充相关营养物质、或供给过多饲料,或者饲喂时间不固定、休息时间不充足等,严重影响仔猪肠胃健康,导致仔猪腹泻。
针对病毒性腹泻可接种相关疫苗。一般来说,母猪产前25~30 d 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2],同时在妊娠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脂肪酸和维生素E,提高初乳质量和免疫球蛋白,并确保仔猪吃足初乳,使其得到较强的免疫力,从而减少仔猪发病,提高成活率。针对细菌性腹泻,主要采取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给予治疗,如土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黄连素等。为防止腹泻导致的脱水,还需配合补充维生素、铁、硒和口服补液盐,维持正常的电解质酸碱平衡。对于寄生虫感染腹泻,可通过定时驱虫,35~70日龄的仔猪进行1~3 次驱虫,怀孕母猪在产前3 个月和产前1 周进行驱虫,后备、空怀猪及种公猪,驱虫3~4 次/年,育肥猪应在春、秋2 季对全群猪各驱虫1 次[3]。
母猪转入产仔栏前,彻底清洗产仔栏并进行严格的消毒;仔猪吃奶前,对母猪的乳房及腹部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仔猪的栏舍温度控制在25 ℃左右,湿度调控在60%~70%;栏舍定时进行全面消毒,及时清除粪便,确保舍内环境通风、干燥、清洁。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计划,对出入人员进行全面消毒,尽量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喂管理程序,采取早期补料、逐步断奶、合理调整母猪泌乳量、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定时定点饲喂猪群、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保证猪群吃好吃饱,避免应激导致腹泻。及时将料槽中剩余的饲料清理出去,防止饲喂量过多,避免饲料霉变导致腹泻。此外,可适当在仔猪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微量元素、复合酶制剂及微生态添加剂等,增强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少发病。
综上所述,仔猪腹泻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肠道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在仔猪生长过程中,以预防为主,加强免疫接种、卫生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减少各种应激环境,从而降低腹泻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