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对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的思考

2022-11-27 05:52刘佩佩谈存峰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门店

□ 刘佩佩,谈存峰

(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 研究背景

当下社会各种商业模式、各个行业都在相互竞争,B2B、B2C、C2M……,但无论是哪一种商业模式,背后都有一条相对成熟的供应链模式。现如今,随着全球数字化的推行,供应链的数字化推行迅速迭代,但就像之前人们所熟悉的口号一样:要致富,先修路——仓储和物流是供应链的重头戏,虽然耗时耗力、见效较慢、风险较高,但从长远来看,其边际成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整个体系形成了可管控的标准化形式,再配合数字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速率以及信息的传递。

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

2.1 生鲜供应链

生鲜供应链主要是指新鲜农产品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这个网链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信息流、实物流、工作流以及资金流。在类型分工上,信息流为工作流提供开始信息,工作流决定实物流,实物流体现资金流。而资金流决定上面三类的可行性。信息流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在外部从消费者端及时获取信息,在内部从零售、分销、生产、原料供应等各个维度收集可行性信息,再将之传递给工作流。工作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制定从生产源头至消费者的可行性分工,再由实物流的途径来实际体现,资金流则以实物流的逆向形式贯穿供应链。也就是说,供应链以计划为引擎,以采购、生产和物流为执行职能,在主导企业如此,从供应商到客户也是如此,环环相扣,逐级相连。

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鲜”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于生鲜物流的需求也日益加强。只有着力打造双向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通道,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于高品质生鲜农产品的需求。

2.2 生鲜供应链发展现状

中国的电商行业从2005年发展至今,生鲜的供应链体系一直未能建立,大量的资金投入也并没有形成主流的模式,各个企业还在用自己的模式进行探索和发展。从当前生鲜市场的发展状态来看,生鲜供应链的参与者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首先是区域性老牌食材供应商,指各个区域从传统生鲜配送企业或相关农贸企业衍生而来的从业企业,地域性供应链能力强,代表性企业如广西军英汇、新疆菜篮子、西安延农投等。其次为生鲜电商平台,即拥有互联网生鲜技术的电商公司通过建立独有的仓储物流和配送体系来服务客户,配菜到家。其中以淘菜菜为首,还有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第三是垂直客户领域/品类生鲜供应链平台,比如服务幼儿园健康食材配送的幼鲜通,专业净菜加工配送平台今日送达等。第四为传统零售商超、社区团购平台等企业。

2.3 现行市场生鲜供应链模式

盒马鲜生供应链模式:盒马鲜生隶属于阿里公司,采用的是“线上电商+线下店铺”的模式,线上注重配速,力求将商品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线下重在实际体验。盒马鲜生用来连接消费者和仓储区,围绕超市中心、物流中心、粉丝运营中心等五个中心来展开,线上重交易、线下重体验,以“一店二仓五中心”的形式搭建一个门店。盒马的前店后仓是其供应链的形态,它的每一家门店都是一个仓库,用大数据推导配合精密计算,最大程度上保证不产生库存积压,再在每个地区以一个大型的加工检查中心仓储库来储存原产地运输来的新鲜商品,然后根据每个门店需求来配货,再配合多门店密集铺盖。相比传统的模式,盒马的供应链是从前端零售反向去做供应链,围绕着客户需求设计的供应链改变了商品由供应商主导供应的现象,在供应链面向市场的一端(盒马的门店前店),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即后仓依据收集的数据预测该地区内的消费习惯,然后根据计算出的信息指定第二天的进货量,最大程度上避免爆仓和库存不足的情况出现。

每日优鲜供应链模式:不同于盒马超市以前端仓库作为门店,给消费者以最大形式的冷藏展现,每日优鲜的方式则相反,其前端不是开设门店而是开设仓库,而且是把仓库建立在消费人群最聚集的地点,便于缩短配送时间,用户通过线上下单,用最短的时间为用户配送订单商品。虽然看起来和盒马的区别是门店仓库变为了真正的仓库,但是背后的模式存在着本质的不同。首先是储藏成本上,仓库不用门店零售,因此不需要设置公共的双向过道,货物可以向高处堆放,大大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同样货物的门店数量远大于仓库数量,最大化同租金成本下的空间利用率。其次是盒马的门店需要设置在人流密集的地点,而前置仓储则可以将位置选在人流量较少的地点,这样一来在租金方面就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了。另一方面,在人工成本上,门店需要更多人来打理,需要专人去时刻理货,而前置仓库则只需要仓库管理即可。最后在损耗上,生鲜选购在线下门店大多存在挑挑摘摘的现象,但是在前置仓库只做线上的模式则会免去这部分损耗。

3 生鲜供应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3.1 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高

首先,生鲜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经营利润空间却越来越小。生鲜行业的供应链难做的原因就在于时间成本,货物从最源头的采集到最终交给用户,时间稍长就没有了“鲜”,那么它所需要的成本和产品的成本消耗是呈指数递增的,导致每天用户购物高峰期和冷淡期货物出库量差额这类问题就变得颇为棘手,而且很难通过资金投入来解决,因此仓储计算和配送等问题的出现加大了生鲜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及储存的成本。

3.2 生鲜农产品流通市场信息不对称

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最后流转到消费者手中需经过层层环节。其供应过程过于冗长,导致上下游之间信息不对称,加之农产品的需求存在地域选择性及季节性,此类特性使生鲜供应市场信息传导滞后。一方面,由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较高的信息搜寻成本成为阻碍生鲜农产品下游生产者参与市场的重要原因,缺乏市场信息的有效供给和获取、利用市场信息的能力使农户难以掌握市场形势的真实情况、搜寻到有利的销售机会,从而对中间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导致其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丧失了议价能力和农产品定价权,销售价格常被压低。另一方面,市场信息的有效供给对提升农户的销售价格具有显著影响,能够减少生鲜农产品供应农户的信息搜寻成本,促进其积极参与市场,有助于增强农户的议价能力与套利能力,从而改善其与中间商之间的不平等的市场地位,进而提升农产品的定价权与销售价格。

3.3 信息不对称与生鲜农产品价格的传导

信息是市场高效运行和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因此市场价格信息是影响一种商品市场整合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价格信息的可获取性、获取速度与内容质量。理论上,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各方交易主体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取与自身经济决策相关的市场信息。而现实中,一方面,受空间范围、市场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商品的市场信息并不能被完全有效获取,可能存在传播速度慢、内容质量失真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交易主体的个人能力、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等主观条件存在差异,导致其对于市场信息的认知态度、获取意愿和利用能力差异显著,因此商品市场往往是信息不对称的。反映到生鲜农产品上,具体表现在整个生鲜供应链过长,上游种植农户只能通过去年行情和从批发商处获取市场信息。由于种植、养殖户的分散以及信息的滞后,多数种植户会选择种植上一年热门、售价高的产品,导致第二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又暴跌,使整个生鲜市场价格陷入暴涨暴跌怪圈。由于市场价格传导失衡,在缺乏产业市场信息有效供给和利用的情况下,中游各级批发商会盲目从众地根据前期销售价格调整当期收购价格,导致种植面积和市场供给剧烈变动,从而引发中间商亏损加剧的情况出现,中游批发商在当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4 对策及建议

4.1 着力畅通生鲜农产品通行通道

一方面,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在产地附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发挥冷链物流的保障性作用,通过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增强生鲜农产品的储藏及保鲜保质能力。在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布局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另一方面,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中小城镇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下沉,优化县域地区终端零售网络“冷环境”。支持升级改造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零售网点,完善终端销售冷链配套设施;升级销售终端店的冷链物流配置能力,提升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冷链物流建设能力,加强生鲜物流前段、中端、后端全产业链冷链设施建设。鼓励运输、快递等企业共建共用物流设施,充分发挥冷链产业资源利用效率,扩大生鲜农产品供给。

4.2 增加对产业链两端利益主体的市场信息供给

政府应当加快建设生鲜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发布机制,对包含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进行检测,及时统计种植面积、产量、价格和库存量等市场信息并建立信息平台对外发布,从而削弱消费者、农户和中间商等利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以推动市场纵向整合,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

4.3 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来自行业需求,首先,随着信息化物流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对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科技物流行业需要知识水平、物流技能水平高的人才去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物流供应的稳定及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来自从业者需求,随着目前物流行业的发展,从业者自身也急需进行更全面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学习,不断完善专业知识水平,以便于在职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各高校应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4.4 促进产业链创新发展

一方面,在产业链上游通过与农民合作或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构建全国性、多层级数字冷链仓库网络,借助订单农业或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等生产者的市场组织化水平,从而增强其议价能力,改善生产端市场力量较弱的现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和“农超对接”等新型销售模式,减少生鲜农产品产销市场间的流通环节,进而降低其流通成本与市场溢价,打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壁垒,以推动纵向市场的有效整合、减轻价格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5 结论

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在今后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网络发展优势。首先,应当着力提升生鲜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与发布机制,增加包含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在内的市场信息的供给,从而减小农户的信息搜寻成本、促进其参与市场。其次,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工具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生鲜农产品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和电脑使用的普及,借助直播平台、电商渠道推广电子商务销售技术,增强农产品交易中的信息化强度,为农户提供有利的市场机会。最后,加快培育农户的市场化意识,增强其获取和利用市场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定期开展基层学习讲座,向农户普及获取和利用市场信息的重要性,并教授甄别、利用市场信息的方法。另一方面,采用新型渠道和传统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发布市场信息,利用微信公众号、小视频软件和直播平台等信息媒介增强信息发布形式的丰富性和内容的趣味性,更易于农户接受;同时辅以传统渠道进行信息的二次发布,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合作社的作用,设立信息查询站点,方便不具备互联网使用能力的农户查询信息。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门店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德国最成功的洗车门店——Mr.Wash
生鲜灯的奥秘
新店商,创造新增量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