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 宇
2022 年第10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我国发展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精准把脉和科学研判,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指南。对于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意义。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并提出了三方面要求。
一是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就业优先需要在政策上提质加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通过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和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三个方面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切实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
二是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初次分配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和重点,“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再分配是关键,“要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提高精准性”。三次分配是补充,“要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但不能搞道德绑架式‘逼捐’”。
三是要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基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标准不能过高,不能超过经济的承受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从资本的形成背景与作用方式看,资本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资本是客观存在的生产要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资本是逐利的,如果不加以有效约束,任由资本无底线逐利,就会给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危害。为正确且有效地引导资本健康规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三条具体路径。
一是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亮红灯,明确规则底线;开绿灯,有效激发资本活力。通过事先规则设定,重点划分出哪些领域是禁止资本进入的,哪些领域是鼓励资本大展拳脚的,明确“不可为”领域、“不可为”行动,更好积极引导资本进入“应作为”领域,释放市场活力,充分发挥资本的有效作用。
二是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让资本有序发展、持续发展。既要通过完善反垄断、数据信息保护、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法律制度,加强对资本扩张的引导和管控,又要同步建立责任机制和制度体系,统筹过程与结果,共同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三是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要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双翼共振”,使各类资本互利互促,有序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维护以竞争为核心的基本运行机制,保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本色。
农产品、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是整个经济最为基础的部分,我国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尚处于持续上升期,而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初级产品供给面临多重约束,疫情导致的“断链”进一步增加初级产品供应风险。必须牢牢抓住保障初级产品供给这条经济发展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要立足自力更生,加强战略谋划,及早作出调整,确保供给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问题意识,从四个方面作出战略部署。
一是坚持节约优先。我国是人口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资源约束问题还比较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节约优先,在生产领域,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是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要加大勘查力度,提高资源开发保护水平;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三是优化海外资源保障能力。要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有效防范对外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同有关国家的能源资源合作,扩大海外优质资源权益。
四是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农产品供给安全问题,明确要求“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提高油料、大豆产能和自给率”。
风险挑战,是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但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断,尤其是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风险易发高发的时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能回避。习近平总书记从稳定大局和着眼全局的高度提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新的明确要求。
一是要注重查找各类金融风险隐患点。金融风险是重大风险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很多。”影子银行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虽然得到了有效处置,但是新的风险仍在发生。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相互渗透;非法集资、违规加杠杆、违法违规套利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的行为乱象不止;传统金融风险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新型金融风险相互交叉;金融腐败与金融风险相互交织等。必须积极稳妥防范处置突出风险点,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确保金融体系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二是要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要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支持政策,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三是对一些房地产企业的风险要格外重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要切实担起责任、强化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国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形成积极落实“双碳”目标的良好氛围,但依然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出现了一些不尊重经济规律、盲目行动的异化现象。有的地方搞“碳冲锋”,有的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甚至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认识层面和实践角度作出了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的全面部署。
一是从认识层面出发,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要坚定不移,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二是从实践角度出发,要统筹协调、明确路径、综合施策。要立足国情,把“双碳”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科学考核,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促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改革;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建设能源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