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黄河三角洲研究现状分析

2022-11-27 01:15贾晶晶唐立平王新亮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文

□贾晶晶 唐立平 王新亮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类型等的特殊性,黄河三角洲一直备受学者关注。中国知网可查阅的最早一篇与黄河三角洲相关的文献发表于1955年[1],其后随科技、社会进步,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陆续增加。2009年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后,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出现了短期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增速变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基于此,拟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黄河三角洲研究现状,以期为黄河三角洲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数据获取及概况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统计源,检索主题为“黄河三角洲”、时间范围为2008~2020年的中文文献,共得文献5,261篇。选中检索结果后,用知网研学导出文献的题名、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关键词等信息。去除重复文献和消息咨询、投稿须知等非学术文献,得学术类文献4,658篇,其中期刊论文3,312篇、会议论文229篇、学位论文1,117篇(博士187篇、硕士930篇)。2008~2020年黄河三角洲研究各年的发文情况如下:期刊论文193、225、349、341、328、277、250、249、219、208、183、216、274篇;会议论文16、22、35、39、19、19、15、17、8、8、15、8、8篇;学位论文47、59、103、99、112、105、114、79、82、81、86、83、67篇。可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促进了黄河三角洲研究发展,发文量从2008年的256篇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306篇、2010年的487篇,之后降低并趋于稳定,近五年发文在300篇左右。

二、单位、作者和基金情况

作者所属单位标注情况较为复杂,为避免重复计算,仅统计文献标注的第一单位。结果显示,4,658篇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来自962个单位(未考虑单位更名因素),其中3,182篇来自高校,可见高校是黄河三角洲研究的主要力量。黄河三角洲研究发文50篇以上的单位有10个:滨州学院347篇、中国海洋大学345篇、中国科学院276篇、山东农业大学270篇、山东师范大学241篇、中国石油大学225篇、山东大学124篇、鲁东大学61篇、北京师范大学57篇、聊城大学50篇。作为黄河三角洲腹地的省属高校,滨州学院从事黄河三角洲研究的人员较多,发文量大。

4,658篇文献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共由6,498位作者完成,合作文献2,637篇,合著率为56.6%,排除学位论文后合著率为76.4%,可见合作是黄河三角洲研究的主要形式。6,498位作者的名字共出现12,951次,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夏江宝74次,即其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发表了74篇黄河三角洲研究论文。根据公式N=0.749η1/2得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为7篇,有278人,其中发文30篇以上的有11人、20~29篇的有21人、10~19篇的有103人、7~9篇的143人。发文30篇以上的作者为夏江宝、陆兆华、刘高焕、孙景宽、田家怡、韩广轩、于君宝、叶思源、贾永刚、赵庚星、陈沈良,所属单位为滨州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些单位黄河三角洲研究的发文量也较高。2,395篇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受各类基金项目资助(1,297篇标注了多个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国家级基金项目文献1,426篇,省部级各类基金项目文献660篇,其他类基金项目文献309篇。可见,黄河三角洲研究得到了各相关单位的重视。

三、期刊分布情况

因超过70%的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来自期刊,故有必要对文献的期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2008~2020年,891种学术期刊刊发了3,312篇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其中6种期刊刊发了50篇及以上、5种期刊刊发了40~49篇、4种刊发了30~39篇、14种期刊刊发了20~29篇、38种期刊刊发了10~19篇、79种期刊刊发了5~9篇、273种期刊刊发了2~4篇、472种期刊仅刊发了1篇。刊发5篇及以上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的期刊有146种(约占统计期刊总数的16%),合计刊发2,130篇(约占64%),文献的期刊来源较为集中。统计发现,这891种期刊分布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52%的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分布于山东、北京的369种期刊,地域性明显。326种期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CSCD(2019~2020,含扩展版)、CSSCI(2019~2020,含扩展版)收录,这些期刊刊发了1,475篇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

四、学科分类和研究热点

根据中图分类号对2008~2020年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科学、经济、天文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工业技术、生物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体育七大类,这七类囊括了2008~2020年黄河三角洲研究90%以上的文献。为便于分析,将黄河三角洲研究涉及的农业科学、经济等各大领域,划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由此得到自然科学类文献3,249篇、社科类文献1,409篇。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类文献的关键词分别进行统计整理,以获取各自的研究热点或主要研究方向。

(一)自然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献有关键词6,613个,共出现14,094次,4,838个关键词仅出现了1次。根据Donohue提出的高频词低频词分界公式N=(1/2)[-1+(8I1+1)1/2](N为高频词最低出现频次,I1为出现1次的关键词个数)计算得N=97.9,即高频词的最低出现频次为98。得到高频关键词4个:“黄河三角洲”1,399次、“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241次、“盐碱地”113次、“滨海湿地”105次。因是以“黄河三角洲”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的文献,故排除关键词“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区”。此外,“黄河口”及其相关词有“黄河口湿地”“现代黄河口”等26个,合计出现132次;“土壤”及其相关词有“土壤盐分”“土壤盐渍化”等出现10次以上的关键词10个,合计264次;“沉积”及其相关词有“沉积物”“沉积年代”等92个,合计出现228次。由上述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湿地”“盐碱地”“滨海湿地”“黄河口”“土壤”“沉积”6个。可见,在自然科学方面,2008~2020年黄河三角洲研究热点集中在湿地、盐碱地、土壤、沉积物和沉积作用等方向,水文、气象等研究相对较少。

(二)人文社会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文献有关键词2,923个,共出现5,751次,2,302个关键词仅出现了一次。计算得高频词最低出现频次为68,去除“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3个与主题检索词相关的关键词后,只有“东营”(122次)“山东省”(74次)两个词符合,而这两个关键词仅体现了地理位置,这可能是由于文献量较少所致。尽管如此,仍有较为明显的规律可循。统计发现,与“蓝色经济区”相关的“黄蓝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等17个关键词合计出现112次;与“文化”相关的“文化产业”“婚礼文化”“休闲文化”等90余个关键词合计出现155次;与“经济”相关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域经济”等出现10次以上的关键词有8个,合计出现176次。可见,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2008~2020年黄河三角洲研究热点集中在经济、文化方向。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3]后,黄蓝两区的相关研究受到学者普遍关注。

五、结语

从文献计量角度看,黄河三角洲研究得到了各相关单位关注,其现状如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对黄河三角洲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作用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高校是黄河三角洲研究的主要力量且作者和单位比较集中;排名前10位的发文单位中,有8所位于山东省,地域特征明显。70%的黄河三角洲研究文献发表在期刊上,且一半以上发表在位于山东、北京的期刊上,与单位类似,期刊分布地域特征明显;60%以上的文献发表于16%的期刊,文献的期刊分布较为集中;约三分之一的文献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CSCD(2019~2020,含扩展版)、CSSCI(2019~2020,含扩展版)来源期刊上。自然科学文献数量远高于人文社会科学,分布不平衡;黄河三角洲研究自然科学类研究热点在地、盐碱地、土壤、沉积物和沉积作用等方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热点在经济、文化等方向,黄蓝两区相关研究备受关注。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黄河三角洲地区民间戏曲生态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黄河三角洲东路梆子的传承发展与价值探究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海上风机新型吸力锚基础型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