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汁滇铜工业遗产小镇溯源与发展探索

2022-11-27 01:15陈泺行刘洋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矿务局铜矿遗产

□陈泺行 高 镔 刘洋婷 刘 春

崇山峻岭高山夹峙的云南省易门县绿汁江畔,有一座六十年代曾被称为云南“不夜城”的小镇,它叫绿汁镇。绿汁镇离云南省省城昆明120公里,距玉溪市易门县县城44公里,位于易门城西南部,绿汁江南北向穿越镇域,绿汁山高箐深,境内最高海拔2,446米,最低海拔1,034米,森林覆盖率39.2%,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亚热季风立体气候。镇辖9个行政社区,153个自然村,113个居民小组,境内汉族、彝族、纳西族、回族等18个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同时,绿汁镇有良好的种植各种粮经作物的气候条件,还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铜、铁、钴等丰富矿产资源。

一、绿汁滇铜小镇溯源

(一)缘起。据记载,早在汉朝之时,绿汁当地人便发现山区里蕴藏着丰富矿产资源,并于元朝进行开采,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就已初具一定规模,至于清朝光绪年间开采达到鼎盛,后因某种原因在民国34年后停业。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经济建设需求,并作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国家相关部委于1952年11月决定成立易门铜矿(后更名为“易门矿务局”),依托绿汁境内地层中以铜为主矿产资源,易门矿务局于1953年2月15日正式成立并开始勘探。

(二)重任。易门矿务局1958年基建完成,1960年投产大规模采选,至1971年的11年间,矿务局先后建成投产三家厂、凤山、狮子山等七座大中型矿山,并逐步发展成为了中国的八大铜矿之一。易门铜矿行政组织隶属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西南分局,分局的总部设在易门县的绿汁镇上。易门铜矿开采汇集了全国各地人才,高峰时期矿务局总部绿汁所在地的常住人口超过三万人,并且随着矿区不断建设,其多项指标曾达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铜矿史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缩影,是我国铜业史上的独树一帜的一面旗帜。并且矿区的繁荣随之带动的便是绿汁当地的经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当时镇上配有医院、学校,甚至于电影院、歌舞厅等配套娱乐设施样样齐全,其繁华程度远远超过40多公里外的易门县城,与此同时也对周边乡镇发挥辐射作用,由此来自于全国各地不同的文化与社会因素也相互交融与碰撞在绿汁镇,推动着绿汁镇的建设与发展。

(三)衰退。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再辉煌的企业也可能有没落的时候,20世纪90年代后,易门矿务局因资源枯竭企业亏损,易门铜矿实施企业改革,下属企业重组,致使员工和家属搬离绿汁,奔赴其它行业建设行列中。绿汁镇过度依赖于单一经济模式的弊端随铜矿资源采完闭坑、自然资源枯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村镇人口变动、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等问题的出现不断凸显出来,而逐步成为了衰退型城镇,加之绿汁镇作为高原山区小城镇,城镇用地空间有限、交通不便捷等,从鼎盛时期人潮攒动绿汁城镇,到常住人口不足万人,昔日繁华热闹的矿区一夜之间回归沉寂,留下的是离退休旷工,留下的是苏联专家设计援建的厂房、住宅等生产生活设施,孤独地矗立在大山深处,倍感荒芜。

(四)新生。21世纪后,绿汁镇党委和政府,引导群众利用气候和自然等天然优势资源,积极进行产业多元化转型探索,由于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因此经济也得到不断提升,但受限于地形和基础资源,以及对农业、旅游服务业缺乏经验、引导等原因,致使绿汁镇产业整体发展还较薄弱。近年来云南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提出低碳试点省、中国最美省份、森林云南布局,玉溪提出绿色生态、蓝色湖泊、红色革命、金色烟草、古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绿汁被列入全市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镇,以滇铜古镇规划开发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特色小镇旅游发展等为着力点,不断融入到绿汁特色小镇建设之中。

二、工业遗产为绿汁小镇建设添景

滇铜生产在建国初期开始对于西南经济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极大推动了绿汁城镇化的进程。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过度开采导致铜矿资源的枯竭,矿务局不得不改制迁出,强制关闭部分矿山,导致绿汁城镇经济衰退严重,此外由于大量人口外迁导致绿汁由于年轻劳动力不足而引发的经济衰退、产业增长乏力、人口缩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了绿汁镇吸引力下降,从而旅游服务业也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易门矿务局属于矿产资源型企业,其生存发展主要依赖辖区内矿产资源的储存量,辉煌期间,未能从长远规划,到资源枯竭的时候,走向破产成为必然,只是在大山深处留下大量的工业建筑被荒废,确实令人惋惜。但是绿汁镇又是幸运的,始终“易门铜矿”在绿汁镇发展近半个世纪,还是积累并沉淀了具有厚重历史的矿区、矿业、矿山、矿工等文化,其独具特色的工业、矿工生活矿镇,以红砖、素混凝土建筑风格为主,在绿汁江、高山峡谷背景呼应下,形成一幅和谐画卷。

在2020年1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通告中,“易门铜矿”工业遗产榜上有名,被认定为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工业遗产作为我国20世纪新中国成立后转瞬即逝的工业文明的载体,见证了时代发展,其历史地位不仅在于其工业化本身,同时也具有包括历史、技术、社会、建筑等工业文化遗迹,不仅包括工厂、车间、矿道、矿车等传统工业产物,同时也包含由此所出现的当地工业文化、历史变迁、社会文化等一系列文化衍生物。工业遗产的保护、转型、再利用,是各国共同的课题,我国对老工业区探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对一些老工业城市进行保护和改造,取得不菲成绩,获得宝贵经验,基于此把“易门铜矿”工业遗址变成了“金山银山”,创新工业遗产成为“活”态利用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传承优秀的工业文化并推动弘扬其发展,为特色小镇注入新活力具有极大的意义。“易门铜矿”目前认定的遗存有:苏联专家楼3栋、吊桥2座、易门矿务局机修厂、矿务局客车库、木奔大桥、绿汁电影院、铸件木模等9大核心物项。近年来为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易门县争取项目资金对部分设施进行修缮加固,依托绿汁镇保留大量工业遗产的资源优势,结合绿汁镇兼具峡谷风光、干热河谷气候、民族风情和矿业文化等城镇特色,不断完善并推动绿汁滇铜历史文化特色小镇的建设。

三、工业遗存背景下绿汁小镇转型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但配套和服务还有待完善。1990年前后,由于单一经济模式下过度开采利用矿产而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气候环境的恶劣,绿汁镇也开始了经济的骤退,1993年开始大量矿务局工作人员逐步迁出,医院、学校等矿区生活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也开始逐步关闭,易门矿务局于2003年正式关闭破产。由于镇上没有支柱产业支撑当地居民获得稳定的收入,加之险峻的地形与被污染长久的土地本就不适于务农,导致大批青年劳动力离开绿汁外出务工,留下了大量的空巢老人与孩子,空心村、老年村成为了当时绿汁最为明显的特征。同时,大量人口外迁导致基础教育与医疗设施的不完善同样也成为了当时绿汁儿童与老人所面临的问题。2008年之后,绿汁镇开始不断探索转型新出路,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政府选择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经济转型,在这一时期里,通过政府的带领绿汁镇的乡村进入村庄建设恢复阶段,以新农村建设项目为依托,政府主导开展了多项工程,其中涉及有恢复农业生产、修缮房屋住宅、兴建教育设施与医疗设施、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等各方面,使绿汁镇乡村复苏建设有了一定改善与提升。2015年底绿汁镇掀起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依附于国家政府倡导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等相关政策,逐步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主要涉及村内道路、厕所、排水、垃圾、路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医疗保险、教育扶持、贫困补助等社会服务,采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等工程正分类推进。

(二)发展潜力大,但市场推进不明显。绿汁镇依托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伴随铜矿资源的逐步枯竭进入转型发展,作为原易门矿务局总部所在地,其文化、商贸、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等较周边乡镇具有明显优势;此外峡谷风景、干热河谷气候、民族风情、矿区文化为特色小镇打造和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另外特色农业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基础,这些资源综合凸显绿汁发展优势所在。然而绿汁地处易门县的最西边,与楚雄州的双柏县接壤,属于交通一个死角地区,周边没有较大型的城镇,目前交通建设还比较滞后;加之矿业关停之后,大量人员外出,目前只有一些老年人和少量年轻人群留守;一些大型活动或者节庆缺乏;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比较少,镇上服务也较少且规模不大。随着政府对铜矿历史和农业产业发展等发展定位,虽然吸引部分未来人口,但在节庆或活动期间,城镇容纳量有限,不能满足外来群众多方面需求,而无节庆或活动之时,外来人员又较少,且难以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供需矛盾还需要统筹和不断规划。另外2020年因疫情影响,连续二年的谷花鱼节和火把节,按照防疫要求停止举办,传统的节庆停办,外来的人群的减少,给小镇刚起步的旅游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三)近代工业城镇保存完整,但铜矿文化渐消融。易门铜矿建设时期由于釆矿运输需要,矿区周边由国内外专家设计兴建了道路、桥梁,为矿物的运输以及村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便捷;矿务局片区配套全县最好的医疗、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园、俱乐部、影院等娱乐设施,为职工和周边村民提供了基础的生活保障与休闲保障;此外村民也向矿区职工或周边的食品公司提供生产的农产品换取稳定收入,并产生了专门提供果蔬生肉的村庄,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逐渐孕育出以工业为主体,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激烈碰撞和融合的近代新兴工业城镇。随资源枯竭型,内生动力不足,绿汁城镇逐渐缺失去工业城镇活力,建筑因缺少有效保护和利用而日益破败,但存留一座既有传统性又有非传统性的历史工业城镇。20世纪后小镇利用气候和自然优势,转入经济转型探索,铜矿文化随矿工外迁、矿道关闭逐渐消融在历史长河中,但近年来绿汁政府结合工业遗址旅游开发,划定对应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及时展开滇铜小镇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积极探索具有城镇铜底蕴的文脉空间。

(四)注重宣传,但工业遗产优势未显现。近日公益广告《美景:绿汁镇》在央视CCTV-9纪录频道展播,探寻滇铜古镇之旅进入观众视野。2021年2月由云南地方志出品《美丽云南》纪录片,第二季关于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美景系列之绿汁镇视频播出,随即推广到“学习强国”APP云南学习平台,以及“滇铜古镇绿汁”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等,为绿汁滇铜文化普及,工业遗产融入到现代化城镇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前往调研中发现难寻相应的组织,或对易门矿务局兴衰进行完整阐述解说人员,此外现有行政机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年轻人,大部分工作人员均是在铜矿资源匮乏停产后期参加工作,对矿区发展以及历史遗存的了解和感受较单一,且缺乏老一辈的建设情感,而老一辈建设者大部分人已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访谈中较为遗憾是没有采访到一位建设矿工三代,此外建设矿工二代这一部分群体,目前大部分外出工作生活,未在绿汁镇继续发展。另外对认定的遗存铸件木模参观,发现铸件木模随意堆砌在一旁,此外车间外包成为个体工厂,采取不对外参观,前往调研需要在社区负责人或当地退休人员带领下,才能进入车间进行,车间依旧生产着其它工业物件,因此安全等方面存有一定隐患。

四、绿汁滇铜工业遗产小镇建设思考

(一)宜居宜游体验与定位。绿汁镇拥有象形山石地貌、悬崖深谷幽箐等“雄、奇、险、秀”的水域风光和108拐“云山雾海”的独特景致,是离昆明、玉溪、楚雄周边城市最近,能同时体验“峡谷风貌、民族风情、垂直气候、河谷风光、矿业遗迹”独特旅游资源的地区。依托红河谷—绿汁江热区资源、交通区位重要枢纽、山水林田自然风光、高山峡谷峻奇地貌、厚重滇铜历史底蕴、保存完整工业遗产等优势,绿汁镇全面推进乡村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绿色高效,正向着宜居宜游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前行。

(二)遗产资源利用与开发。围绕绿汁“易门铜矿”工业遗存、滇铜博物馆、展示馆建设,就工业遗产老物件提升价值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绿汁滇铜文化内涵上,在现有旧工业遗址以及老旧厂区厂房,以及当年不同功能用房的基础之上,依托铜矿产业,发展以铜矿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积极开发铜矿下工业产业链,如铜工艺品制造以及手工艺制造培训等循环产业,探寻遗产+研学、遗产+旅游、遗产+文创、遗产+康养等文化产业培育,以保护利用工业遗产特色,形成完整的融合模式和产业体系。

(三)融合创新共识与蓝图。通过绿汁矿业遗迹景观、矿区时代特色建筑以及“矿镇结合”的发展基础上,从生态、农业、文旅、商贸等方面并进共谋发展。以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体,全面促进文化、农业、生态与旅游业等产业深度相互融合;以“吃、住、行、游、购、娱”为载体多方面带动相关经济产业发展;以开发实施为战略,实现环境形象、资源产品、功能质量、规模效益等领域升级,打造以绿汁集镇为中心,辐射农业休闲区、运动探险区等旅游景点景区的“滇铜古镇”,预期建成农旅结合的创新示范地、文旅结合的创意体验地、户外生态旅游示范地。目前正积极推动“竹园滑翔伞基地”、“康济医院”等项目落地,打造以短途山地休闲度假、滇铜时光追忆和乡村旅游为特色的“康养+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五、结语

绿汁因铜而兴,因江而名。走进绿汁,是滇铜辉煌过往遗存,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是18个民族和谐共建的家园。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绿汁,铜矿特色文化保留相对较完整,承载中国和云南名片的工业文化记忆,诉说国家铜矿工业兴衰故事,步入生态立镇未来,铜矿工业遗存正在华丽转身,绽放新时代魅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添新景。

猜你喜欢
矿务局铜矿遗产
柴北缘联合沟铜矿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前景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遗产怎么分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走向市场经济的国有煤矿先行者——枣庄矿务局1992年在全国率先放开煤价迎来新春天
千万遗产
梦依稀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