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记河南省委政法委驻村第一书记王宗胜

2022-11-26 03:40卞瑞鹤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21期
关键词:政法委工作队第一书记

文、图/卞瑞鹤

寒露时节,位于河南省确山县新安店镇的郭庄村,秋收已经结束,蜿蜒平坦的道路两旁,屋舍俨然,山峦起伏,气象万千。

“郭庄村地处丘陵地带,面积32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平原乡镇的面积,分布着32个自然村,全村2816人,地广人稀,山多地少。”退役军人、河南省委政法委驻村第一书记王宗胜介绍村里概况时说道。

郭庄村委会西边不远处,是一个花草遍地的公园。站在凉亭中向远处眺望,山谷中浅浅弯弯的,就是薄山湖水库,夕阳照射下,湖面波光潋滟。驻村5年来,王宗胜常常站在这个地方,一边望着美丽的薄山湖,一边想着村里的发展:如何引进产业,如何改善环境,如何培养人才……如今,这些曾经在他脑海里反复闪现的碎片化思索,已经拼接成了郭庄村令人赞叹的现实图景。

广袤乡村寄托深厚情感

转业12年,驻村8年,这是王宗胜的工作履历。

“组织让干啥就干啥,绝对无条件服从。”谈起转业后的工作安排,曾一身戎装的王宗胜回答得斩钉截铁,“在部队,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初心就是听党指挥、为人民服务,即使自己现在离开了部队,这种信念也将伴随终生。”2010年,王宗胜从部队转业回到河南省郑州市工作,2013年,他就被派到信阳市淮滨县台头乡驻村。此后,他在台头乡宋营村度过了不平凡的3年时光。

舍小家,为大家,这是每一位驻村第一书记都要面对的抉择。

驻村那年,王宗胜80多岁的父亲正瘫痪在床,母亲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我老家是许昌市襄城县,父母都在那里。兄弟姊妹5人当中,我最小,爱人也是部队转业的。按说我们的条件最好,最应该好好照顾父母。可直到母亲去世,我也没有好好陪伴过她。”回忆往事,王宗胜不无遗憾地说,“父母都理解我,经常说我驻村要紧,不用担心他们,哥哥姐姐们也都支持我,说有他们在,让我安心工作。”

河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吕明义(右四)带队到郭庄村调研驻村工作

不仅父母,关键时期对孩子的陪伴,王宗胜也都屡屡缺席。驻村第一年,孩子正好上小学;他主动请缨到郭庄村驻村时,正赶上孩子小升初;当组织决定让他留任第一书记时,孩子该中考了。

“既然应战,目标便只有一个,就是不顾一切取得胜利。走进了村里,驻村第一书记就是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必须沉下心俯下身,拿出‘绣花’功夫。”王宗胜说。

在王宗胜看来,农村也许偏远闭塞,也许贫穷落后,但质朴广袤,充满温度。时间长了,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都产生了无法割舍的情愫。虽然时隔多年,即使最初在淮滨县驻村时的点点滴滴,他也记忆犹新,在谁家吃饭了,谁家生活最困难了,谁家的变化最大了,说起来都如数家珍。

2022年9月26日,王宗胜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此外,他还被评为河南省直机关“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两年驻村工作考核等级为“优秀”,获得嘉奖两次;2021年2月,他所在的河南省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串串数字撑起发展构架

郭庄原为孤山乡,斗转星移,逐渐更名为郭庄。郭庄村北靠马尾山,南依老佛山,西邻薄山湖。走进郭庄村村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郭庄村赋》不仅概述了郭庄的村情地貌、发展变迁,还对河南省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给村里带来的变化进行了赞颂:“改革开放,小山村焕发生机;脱贫攻坚,郭庄人共同富裕……村容村貌也随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物质文化生活再上新台阶,群众年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

王宗胜介绍,2015年8月,河南省委政法委开始对郭庄村进行定点帮扶,他于2018年5月被派驻郭庄村,2020年3月任驻村第一书记。

村史馆另一面墙上,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郭庄村的旧貌新颜,特别是一张张被岁月侵蚀的老照片,以见证者的角色,诉说着当下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照片下方,一串串数字翔实地记录着工作队驻村以来的成绩:5年来,为郭庄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700多万元,完成了194户467人的脱贫任务;修建水泥路80多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50个,新打7眼井,更新安装14台变压器,新建了文化广场、小游园、村史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5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20多万元;拨出270多万元专项经费,为村委会新建15间办公用房、综治中心和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为村小学捐赠20台电脑,捐赠图书6000多本,协调爱心企业援建价值20多万元的塑胶球场;连续5年为全村1000多人免费进行眼科检查,为83名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

王宗胜(右二)走访困难群众

这些数字的背后,饱含着河南省委政法委所有驻村工作队员的心血汗水,凝结着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疆大爱,解决的是郭庄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撑起的是乡村由贫弱走向振兴的发展构架。

“2016年,时任河南省委政法委书记刘满仓到郭庄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随意抽取了几户农户进行走访,其中就有80多岁的村民程本华。老人性格很倔,他不认同的事情,谁说也不管用,当时大家心里都没有底。”王宗胜回忆说,“当刘书记问程大爷对驻村同志的工作是否满意时,大爷毫不犹豫地评价说‘我谁都不信,就信共产党’!他的这句话,让刘书记和在场工作人员都非常感动。”

“老人家里条件不算太差,但孩子在外工作,常年不在身边,平时都是驻村工作队员去看看他,陪他唠唠嗑,并帮助整理些家务。”王宗胜说,“这样年纪的人,都是打穷苦日子过来的,对现在生活的变化,体会得更加深刻。”

乡村振兴托起美好生活

智山仁水。一个地方有了山水,也就有了灵性。从地图上看,薄山湖水库像一条栖息于山谷之中的巨龙,令郭庄村民引以为傲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程四平就是位于“龙头”处的尹岗自然村人。王宗胜说,郭庄村才俊辈出,近5年来,村里出了2名博士生,6名研究生,100余名大学生,2020年就有31人考上本科院校。

雨后的郭庄村,空气清新,美丽如画

为了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驻村工作队想方设法联系企业、乡贤及社会爱心人士,筹措资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资助和奖励,每人奖励3000元,家庭困难的奖励5000元。

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王宗胜看来,这些学子都是郭庄村的骄傲,是村里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如今的郭庄村,惜才如金,不仅是学生,凡是有才华的村民,都不会被埋没。

近年来,王宗胜带领着驻村工作队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鼓励有志之士、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大学生回乡工作,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为乡村建设赋能。如今,村干部平均年龄由58岁降到了40岁,且个个有眼界、有思路,精明强干。

在郭庄村委与济民生物有限公司合作的扶贫车间,记者看到,30多名女工正在忙碌着,每人面前都堆放着密封好的小瓶药品和折叠着的小纸盒。她们的工作是把盒子展开放进药品,再合上包装好,个个动作娴熟,手指灵巧,眨眼工夫就完成一个。

“有了这个扶贫车间,村里留守的妇女不用出村就有活干,并且随时来随时走,既能照顾家里,又有稳定收入,按工计酬,一个月挣三四千元不成问题。”王宗胜说。

郭庄村山多地少,如何将地貌“劣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是王宗胜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多方调研,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和村干部一起探索出了发展牛、羊养殖业和夏枯草、艾草种植业的思路。特别是夏枯草种植业,近年来发展良好,村民收益可观,扶贫车间里的药品,主要成分就是夏枯草;而创办“济民生物”的邬志国,正是返乡创业的带头人。

在郭庄村,像“济民生物”负责人邬志国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还有很多,他们外出务工事业发展壮大后,大都希望返乡创业,有的还毛遂自荐担任村干部,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人才带动产业发展,文化促进乡风和谐,生态方面,郭庄村更是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那个让村民苦不堪言的大水坑,变成了风景怡人的小公园;水龙头一拧,清凌凌的自来水就流了出来,让饱受缺水之苦的日子一去不返……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郭庄村致力于垃圾与污水处理、饮用水治理与保护,推进“厕所革命”等工作,人居环境面目一新。

“目前,郭庄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档升级,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人居环境极大改观,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乡村文明蔚然成风,脱贫成果得到巩固。”王宗胜说,“郭庄村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村里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鸡鸣三镇,关隘薄山;其民磊磊,其风涣涣。郭庄村,在时代的发展中,以生动、质朴的乡村发展故事,正见证并书写着牧歌田园的振兴篇章。

猜你喜欢
政法委工作队第一书记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长治市应急管理局扶贫工作队:真扶贫让日子“真红火”
7.今天工作队进村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政法委书记新格局
梳理政法委